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857872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周昌全 卢孔宝 摘 要 随着高新企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养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优化办学目标。深度探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能力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通过反复实践与优化,构建出以“四平台”为载体的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拓宽行业广角视野,有助于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关 键 词 创新能力;多维度;创新载体;实践能力 G647 文献标志码 A 2096-0603(2023)13-0097-04近年来,创新能力是评价高校教育质量、企业选择高素养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感知能力、创新

2、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我校作为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其定位将学生技能素养与创新素养相融合,为高新企业培养、输送“上手快、后劲足”的一线工程师及技术骨干力量。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以学术社团、创新实验、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四大平台为载体构建创新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创新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弊端分析(一)校外实践载体功能缺失,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應

3、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介于研究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之间,但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以学术为导向,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最终导致学生实践创新应用能力不足1。校外实践基地是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融入社会的纽带,然而一些高校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偏少,合作松散,实践内容主要以认知参观为主,学生缺少在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无法满足学校的实践教学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2)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一些学校在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时,只注重建设的过程,忽略了质量上的建设,缺乏

4、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和机制,无法完全解决学生实习时间和企业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企业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二)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创新灵感激发和创意实现的载体缺乏第二课堂是指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围绕育人目标,引导和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潜能的激发等方面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丰富,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不系统,缺乏针对性。高校虽然都有创新创业社团,指导

5、教师参与度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不足,学生由于缺乏广阔的行业视野,举办的活动也以建模类创意为主,缺少实战平台的支持,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度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虽然以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为载体整合了多种创新能力提升途径,包括各学科的相关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等,但是完成这些竞赛或是学生项目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的自主创新较少。由于时间紧迫,指导教师缺少过程指导和对学生持续性的引导,一些学生无法坚持参与

6、教师的科研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应用型本科院校追求科研为导向,对于教师的考核科研成分占比较重,凸显了教师科研能力素质,忽视了教师实践创新素质。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以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对于实践教学较为松懈,造成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足。缺乏学生多元化考核和学分替代的机制,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不足2。导致学院、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梯队式的创新创业团队,学生能力难以得到梯队式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不高,甚至在创新创业初期遇到困境即放弃了创新创业活动。

7、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已经不适应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二、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为了寻求提升机械类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质量评价反馈、改革措施优化等手段,最终构建了以“四平台”为载体多维度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这使得机械类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赛课融通创新创业学分置换等问题得以突破3-4。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拓宽行业广角视野,有助于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其主要措施包括建设高质量校外实践基地体系作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载体,构建学术社团、创新实验、学科竞赛、

8、校外实践“四平台”的教学新体系,培养兴趣,树立意识,提升能力,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优化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等。三、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的教学改革举措(一)建设高质量校外实践基地体系作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载体校外实践基地是机械类本科学生接触企业的第一课,在校外实践中能创造认知本专业的就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需要结合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校外实践基地。在筛选校外实践基地时应融入创新创业素养认知的要素,以认知型参观与岗位体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参观、岗位体验的所得,做好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探讨在人工智能、机器代人背景下,如何提升岗位适应力,如何

9、利用专业知识对现有设备、现有工艺进行革新5-6。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学校要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开拓培育方式,创造实践创新机会。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学生充分认知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核心能力的价值,为今后专业课程學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校企共建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平台,学生通过参与研发项目,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企业工程锻造和企业项目研发,依托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拓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以适应对学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实践创新能力,参与指导学生科技竞赛。按照竞赛要求参与选手的

10、选拔、指导竞赛方案的拟定、产品的设计加工以及调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团队创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师生协同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核心能力,促进学科交叉、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构建学术社团、创新实验、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四平台”的教学新体系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相通,第一课堂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素养为第二课堂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课堂的优秀作品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案例项目进行开发,反哺教学,构建学术社团、创新实验、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四平台”的教学新体系。在低年级段通过科技社团引导学生步入创新创业的训练项目中,丰富第二课堂的同时萌发创新创业意识。

11、在中年级段通过“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阶递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等,以实验室全面开放为目的,丰富实验室开放的内涵,结合实验室自身特点,面向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落实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容和其他条件,并在承担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实现“三层次开放”,即参观实验室的“集中开放”、综合实验室的“预约开放”和创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动手、多动脑、发挥潜能的实验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高年级段以学科竞赛为载体,通过创意设

12、计、样机搭建、文本撰写、PPT汇报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校外实践阶段结合企业拟定毕业设计课题,主要包括机械制图、三维建模、机械制造调试、电气调控等硬技能培养,同时也包括项目说明书撰写、排版、视频制作剪辑、汇报等软能力培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真正做到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7。(三)培养兴趣、树立意识、提升能力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切实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探索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周期中。在一阶阶段以创新系列讲座、参观竞赛优秀作品展等活动为主,利用新生创业教育的契机,开展专家讲座、学术报告会、自主沙龙等活动。一是聘请企业专

13、家、优秀校友给学生讲授专业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及就业需求,通过实际生产案例深入浅出讲解创新实践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辨性,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二是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活动快、易开展的优势,做实创新教育讲座、技能培训、设计竞赛、实践锻炼、观摩欣赏等活动。通过技能训练、创新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二阶阶段以科技创新作为载体的创新实践活动,依托学生科技社团,立足专业特色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成立“机械创客空间”训练小组、“机械创客精英”班等形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及进阶命题方式完成竞赛作品的完善、

14、优化,丰富创新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阶阶段以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主,选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导师,以深化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机制等为目标,编制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四阶阶段结合专业的创新训练课程,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创新作品,实现人人参与创新活动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8。以学生团体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开展产品设计制造课程,通过选题、零件选购、部件加工装配、作品调试、作品PPT汇报等环节进行创新实践教学,邀请企业工程师对汇报作品进行点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15、。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各阶段活动中不断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四)优化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为燃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更好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服务,学校专门设置创业学院,优化管理体系,制定创新创业激励与保障相关文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多元化管理,更好地为师生创新创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为破解创新创业耗材采购周期长、采购流程繁杂等弊端,建立了标准件耗材管理库,学期初通过对创新项目、原有标准件进行梳理,秉承绿色环保、一件多用兼顾的原则,针对性开展耗材采购。通过对原有创新项目标准件重复利用,及时采购必备的耗材等举措,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耗材采购难

16、的问题,为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样机搭建提供了保障。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院设立创新创业专用实验室,并配备必要的工具、简易加工设备等,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提供工作场地保障,同时也能促进创新创业团队间的竞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斗志。为鼓励师生投入创新创业,在学生评奖推优上予以政策的倾斜支持,并增设创新单项奖,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教师年终考核、岗级晋升、职称评审上给予优先推荐的政策支持,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平均主义,大幅提高科技竞赛指导教师的待遇,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提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的服务中。系列化、组合式的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创新创业项目的延续性,有利于创新创业团队的梯队化发展,有利于师生全心全意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