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853043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食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 Summary中小学食育与研学融合中,存着深度不足、文化性不强、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提出了遵循教育导向、彰显文化特色、打造体验式教育等的融合原则,在教育的构建主义理论下,提供了保障课程的系统性、教育的文化性、活动的体验性和结果的计量性的融合对策建议。Keys食育;研学旅行;中小学教育;教育融合;基金项目南昌师范学院2020年校级基地招标项目,旅游与食育融合发展研究,编号:20CCYB03。2020年,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规范正式发布,规范提出了食物营养教育简称“食育”这一术语,提出了食育狭义上是指进行食物营养知识教 育,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广义

2、上是指以食物为载体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不仅包括食物生产、食物营养、食品加工与烹饪、食品安全、膳食搭配、健康饮食习惯培养等知识与技能教育,也包括节约爱惜食物意识培养、饮食文化教育、农耕文化教育、识农认农,乃至科学素养培养、生命价值认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等内容。一、中小学食育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偏爱垃圾食品、挑食偏食、浪费食品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五谷不分、过度肥胖、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教育不足、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等现现象比较严重。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全国各级的教育机构,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大学等,因地制宜开设了各类认知性和活动性等食育课程,各类食育工坊大

3、胆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国的食育仍处在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食育政策不足、普及不够、认知偏低、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等问题。很多学者提出在各级学校开设食育课程,家校共育,社会联动等促进食育的好建议。二、中小学食育研学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是作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落实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的一项重要途径,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它与食育教育的教育目的不谋而合,这就为新兴的食育教育与研学教育融合提供了社会化联动的丰富教育手段和方法。但是食育研学融

4、合仍然存着一些问题。1.食育研学活动参与性与深度不足由校外机构与学校设计的研学活动偏向考虑趣味性、旅乐性,在安全管理上考虑较多,缺乏学生前置的参与性设计,造成与学生的身心结合、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差距。研学旅行过程中,导游引导为主,随队教育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导致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之后,教师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对其体验进行解读,无法促使学生对具体经验的事物进行反思,学生没能及时将体验提升到知识的高度。2.食育研学活动重视度与文化性不强食育研学将重点放在活动的参与性上,食育教育居于次要的地位,未成形成研学与食育并重的现状。虽然食育研学会安排一些认知性和活动性的内容,但对中国几千年来深厚的饮食文化

5、传统的发扬却较欠缺。研学往往给学生留下了色、香、味、形的美感,而对精神上的愉悦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不足。3.食育研学活动缺乏地方特色与缺乏创新具有食育研学课程开发能力的学校和机构不多,有相关课程一但受捧,各地就互相模仿,生搬硬套,这样不但流失了当地宝贵的饮食文化资源,而且外地饮食文化的涌入,降低了学生的地域自豪感和兴趣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研学,没有新奇感的活动不但会流于形式,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的抵触。 三、中小学食育与研学融合原则与目标(一)融合发展的原则1.遵循教育导向食育与研学都属于学校的德育教育范畴,因此,食育研学必须以学生教育需求为中心,遵循德育教育导向原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

6、赏饮食文化。根据食育的需求和研学课程的生命周期,不断开发新课程、新功能来满足教育的需求。2.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是研学的灵魂和根基所在,学生对不同的文化具有新鲜感和奇异感。食育与研学关键在于“在吃中讲文化”、“在品中享文化”,让学生获得生理满足和精神享受。首先要立足于当地,保持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其次要从美学、艺术、文学、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全面详实地挖掘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文物特产等资料。最后,饮食环境设计要与人文需求相协调,增强文化内涵,为学生创造舒适雅致美观的就餐环境和氛围。3.打造体验式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是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成、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7、好的食育研学能够使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意识,从小就热爱传统饮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小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对世界的好奇性、求知欲,喜欢参与其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倾向于直观的、在直接的活动中进行。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研学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独有意识,大大提升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二)融合发展的目标1.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需求是安排学习内容的依据之一。学生中心是基于对知识性质的认识,知识性质从客观向主观的转型决定了知识学习的方式也由“灌输式”向“

8、建构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所得。只有让学生参与食育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才能提高学生在研学活动目标确定与活动整体方案制定过程中的贡献力,依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方式方法以及预想的场景并结合专家指导选择要体验的内容、体验的方式与体验的目的地。2.活动体验以感知为重点目前在食育研学的具体实践中,由于教师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不明确,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因而使研学常流于形式。食育研学以食育为目的、研学为方式,倡导亲身体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内化知识于自己的认识结构,实现实践育人。以感知体验的方式对学生一步一步提出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去除干扰,明晰问题价值及相关信息,

9、使学生能基于问题意识观察反思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分享、辩论的过程中激活各自的经验,更加熟悉在研学情境中的所知所获,3.活动总结以反思为核心食育研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有机会呈现自己较为完整的生活状态,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最终也要回归于日常生活。教师就需要在活动结束之后给学生继续布置关于与食育研学主题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试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此主题相关的现象,尝试在不同的或相似的各类情境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检验知识经验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实现经验重构,从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基于生活的体验为学生架起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实践性知识,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发

10、展,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创造知识、适应世界,实现终身学习。四、中小学食育与研学融合对策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食育与研学都是新时代发展出来的新学科,它们都是培养时代所要求的复合人才、提高国民素质,食育利用研学这种课外教育手段,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培养提供了供良的好教育平台。1.保障课程的系统性食育与研学都有独立的教育体系,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保障食育研学课程和理论性和系统性。要在学习借鉴国内外食育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文化的教育理念,通过研学这种体验活动,完善礼仪教育、养成教育、技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让学生在了解饮食结构、 营养

11、构成、食品安全,以及饮食文化等问题,从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体系、体验教育三方面的整合入手,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化、全面化、实用化、体验化。2.保障教育的文化性饮食中从食材选择、烹饪及食用方法、饮食环境等,都是民族文化积淀的成果;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饮食风俗礼仪,都民族自然风情、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决定的。食育已成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新媒介,于食育研学过程中贯穿文化教育,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强化文化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真正实现将知识的学习与自主探究紧密结合,促进优秀文化素养的养成,帮助中小学生掌握知识,培养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爱。3.保障活动的体验性在

12、中小学食育研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食育研学的自然性、社会性、文化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以体验活动为平台,引领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亲身体验食育的内容,并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实现食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食物加工的过程,师生在躬亲共做、躬亲共学、躬亲共守。在实践活动中交流经验和看法,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参与食育实践,思想进而得到启迪和升华。4.保障结果的计量性在中小学食育研学开发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评价环节的有效建构,这个环节不仅融入研学内容考核评价的量化界定,还要注意对优秀饮食文化、学生良好习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评定,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13、的要求,从食育与德育的融合中探究习惯养成的路径和食育研学课程实用性发展的方法。其一,加强对我国饮食文化的针对性学习,让学生明确在均衡饮食、合理营养和环保饮食的基础上养成文明饮食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其二,强化礼仪学习。让学生在安全用餐、合理用餐的基础上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六、总结将食育引进学校,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添加饮食指导,课外举办食育讲座,征集食育口号;开展宣传活动。同时,以文化为纽带,通过研学的深度体验方式,带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协作,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饮食知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具有人与

14、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传承优秀饮食文化。食育研学是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实践运用:强调知识是通过知识的运用来理解的,运用即迁移,迁移包含于食育研学教育过程中,而且知识的运用受限于活动本身、情境等,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索知识的实践性内容。在学校课堂中,由于远离现实生活,教师常持为人师表、学生多表现努力学习的状态;而食育研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有机会呈现自己较为完整的生活状态,达到体验学习的状态。食育研学更可以在活动结束之后,给学生继续布置关于该主题的任务,可以在学校场所内部或者校园外进行,让学生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与此主题相关的现象,尝试在不同的或相似的各类情境中运

15、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检验知识经验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实现经验重构,从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基于生活的体验为学生架起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实践性知识,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创造知识、适应世界,实现终身学习。Reference1王金平.论如何以食育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J.智库时代,2020(16)2殷世东.新时代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内涵、类型与实施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04).3殷世东.新时代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内涵、类型与实施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04):1-5.4陈粮宜.小学食育课程的建构:价值、内容及实践旨要J.福建教育,2023(1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