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人口(单元复习课件)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474852713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8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件】人口(单元复习课件)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地理课件】人口(单元复习课件)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地理课件】人口(单元复习课件)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地理课件】人口(单元复习课件)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地理课件】人口(单元复习课件)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课件】人口(单元复习课件)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件】人口(单元复习课件)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2024CompulsoryVolume2Chapter1Population本章重点Keypointsofthischapter1地球人口的分布特征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3人口的迁移及其特点4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 第一章单元复习2024Chapter1UnitReviewCONTENT01.课标要求目录02.思维导图03.考点梳理第一章章节复习04.难点突破05.知识拓展02课标解读InterpretationofCurriculumStandardsP a r t o n e课标解读-第一节人口分布01.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根根据据材材料料,综合合分分析

2、析人人口口的的分分布布特特征及其征及其产生的原因生的原因02.区域认知区域认知能能够结合合区域域图等等资料料,分分布布不不同同地地区人口分布的差人口分布的差异性性03.人地协调人地协调在在知知识养成成的的过程程中中,树立立正正确确的的人口人口发展展观04.地理实践地理实践利利用用所所学内容容,能能够解解释本本省省所所在在地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课标解读-第二节人口迁移01.综合思维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图标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02.区域认知区域认知举例例说明明不不同同地地区,不不同同时期期人人口口迁移的移的

3、时空特点空特点03.人地协调人地协调在在知知识养成成的的过程程中中,树立立正正确确的的人口人口迁移移发展展观04.地理实践地理实践结合合材材料料与生生活活经验,利利用用所所学分分析生活析生活当中人口中人口迁移移现象的象的产生生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课标解读-第二节人口迁移01.综合思维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02.区域认知区域认知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03.人地协调人地协调通通过对人人口口合合容容量量的的认识,结合合我我国人人口口发展展的的现状,形形成成正正确确的的人人口口发展

4、展观念念04.地理实践地理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02思维导图MindmapP a r t t w o思维导图-第一节人口分布思维导图-第二节人口迁移思维导图-第三节人口容量思维导图-第一章人口03考点梳理ExaminationpointsortingPart three考点一-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地区差异各州之间,国家之间也存在人口分布的差异,其中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为四大人口稠密区。地形分布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纬度位置高纬与低纬人口分布较少,世

5、界人口主要集中在10-50纬度上海陆位置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分布特征:世界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稀疏与密集区01020304考点一-世界人口分布规律01东亚地区02南亚地区03欧洲西部04北美东部01020403人口稠密区:考点一-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口稀疏区:01高纬度地区02高海拔地区03雨林地区04沙漠地区01020403考点一-世界人口分布规律我国人口分布特征: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01胡焕庸线(黑河-腾冲)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02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03考点一-经典题型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中

6、、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湿热B干热C寒冷潮湿D高寒D【解析】为北非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A错误;为南美的亚马逊平原,气候湿热,B错误;为南极大陆,气候干冷,C错误;为青藏高原,气候高寒,D正确;故本题选D。考点一-经典题型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和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图。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南美洲B非洲C大洋洲D欧洲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大洋洲,接近90%,C正确,ABD错误,故选C。考点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人类更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的中纬

7、度地区,气候过于严寒或湿热均不适宜生存人类更趋向于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区,便于开展农业生产,建设等。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生产活动,往往成为人类早期的集聚区。土壤条件资源条件资源越丰富的地区,支撑人口发展的潜力越大。自然因素:考点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历史因素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政治稳定,无战乱的地区往往人口比较密集。政治

8、军事文化具有相同文化信仰的人,往往在空间上集聚。考点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河流广布,水源充足。地形多平原丘陵,地势起伏平缓且土壤肥沃。西部地区深居内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西部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河流缺乏,水源不足,自然条件恶劣。地势起伏大,土壤贫瘠。考点二-经典题型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和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图。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南美洲B非洲C大洋洲D欧洲C【解析】从图中可以

9、看出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大洋洲,接近90%,C正确,ABD错误,故选C。考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其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01影响因素的分析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02要根据地区特征和发展阶段判断主要因素03语言表述的规范和逻辑,避免各因素间的混乱。注意!考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其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正面影响迁入地: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迁移者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迁出地: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负面影响迁入地: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可能影响迁人地的社会治理。迁出地: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

10、力减少。考点三-经典题型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和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图。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南美洲B非洲C大洋洲D欧洲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大洋洲,接近90%,C正确,ABD错误,故选C。国际人口迁移特征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旧大陆(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

11、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解迁出国的人口压力,造成迁出国劳动力、人才流失考点四-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国内人口迁移特征考点四-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国内人口迁移特征-阶段一:建国前的人口迁移阶段一:建国前的人口迁移考点四-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好,战争少的好,战争少的地区地区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大规模移民大规模移民小农经济的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战争频弱性、战争频发、自然灾害发、自然灾害等等农业条件差、农业条件差、战争频发地区战争频发地区促进了我国边促进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巩固,疆地区的巩固,利于民族文化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

12、合的交流与融合原因迁出区迁入区特点意义国内人口迁移特征-阶段二:阶段二: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8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考点四-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西部、东北、西部、东北、乡村地区乡村地区有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的迁移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东中部地区、东中部地区、城市城市加强了我国边加强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工业疆地区的工业化与农业的建化与农业的建设。设。原因迁出区迁入区特点意义国内人口迁移特征-阶段三:改革开发后阶段三:改革开发后-目前目前考点四-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地区城市地区迁移人口大量增加,自发迁移经济因素、收经济因素

13、、收入水平、教育、入水平、教育、交通、医疗、交通、医疗、工业化与城镇工业化与城镇化等化等东北、中西部东北、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地区、农村地区区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原因迁出区迁入区特点意义考点四-经典题型读美国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示意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图中的迁移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ABCDB【解析】读图分析,图中是青状年劳动力人口迁移路线,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是美国老年人迁移路线,从东北部迁往温暖的南部阳光地带,主要受受气候因素影响;是1980年前我国人口迁移路线,为开垦北大荒,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是1985年后的人口迁

14、移路线,主要是到经济发达区务工经商等,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因此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中不是经济因素的是,故选B。考点四-经典题型读美国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示意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ABCDB【解析】读图分析,“雁南飞”现象指人口从东北迁往山东,为山东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正确;有利于促进两地区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正确;区

15、域人口增加,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正确;人口从东北迁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不是对山东的影响,错误。正确,故选C。考点五-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l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l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它强调生存。考点五-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l木桶效应:决定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不是该地区最优条件,而是最差的条件决定l特征:A.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16、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例如古代承载力小,而现代社会大。B.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考点五-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因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短板理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的资源,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人均消费水平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考点五-经典题型下表为“陕西省关中地区人均自然生态服务需求与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数量(单位:gha)比较表”。表中数据说明,关中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数量科技水平消费总量开放程度ABCD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从表中可以看出,关中地区生态赤字增加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导致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而资源的供给总量不变,所以正确;科技水平与开放程度表格中没有显示,错误,ACD项错误。故选:B。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