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844092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台胞吴正隆乡建乡创的“中医疗法” 文/叶仲健吴正隆(右)在起步镇人与人的相逢是缘分,人与事的交集亦然。2019年,经金门同乡联谊会牵线搭桥,吴正隆与福州市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林连忠一拍即合,于2020年承接同心村美丽乡村再提升精品示范村整治规划设计项目。2021年4月,经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推荐,吴正隆又与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集镇环境整治”全省样板项目因缘际会。近年来,福建省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吸引越来越多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入闽,共同梳理出台湾社区营造“九步法”开展田野调查、培育核心骨干、编制三年规划、善用社会资源、搭建支持平台、成立自治组织、推进自治升级、合力营造社区、

2、形成社区共同体。吴正隆则别开生面地提出了“中医疗法”的工作思路,认为将我国传统中医疗法的理论融入到乡建乡创中,遵循“诊断开方治疗巩固”四个流程,对乡建乡创具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诊断安凯乡同心村俯瞰开展乡建乡创,首要任务是纠正居住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但光凭感官印象就着手实施规划,显然还言之尚早,参照中医疗法的理论,除了“望”和“闻”,不可或缺的还有“问”和“切”。“问”,吴正隆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沟通交流进行。他从林连忠处了解到,鲍鱼养殖是同心村的主打产业,国家级鲍鱼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就落户在这里,可惜虽有特色产业,但一直做不大、走不远,村里的鲍鱼只能通过分销一批批走出去,渔民收益始

3、终无法提高。林连忠说,他最大的希望是在提高村民收入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尽可能改善同心村的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乡村景观。起步镇得名于东汉时期,是历史上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古镇。镇上有一座水泥桥,但凡不下雨,总有不少老人聚集于此,在桥面两边相对而坐,气定神闲话家常。吴正隆与老人们交谈后得知,桥下的溪叫“起步溪”,这座桥就叫“起步桥”,乃福州至宁德古驿道罗源段的重要桥梁之一,原为一座木构式风雨廊桥,建于宋朝年间,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止日军进攻被炸毁,解放后才修建成现在的水泥桥。“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儿时的起步廊桥。”一位80岁老人的感慨,引起了身旁的几位老人共鸣,大家纷纷回忆起儿时的起步镇面朝大

4、海,海边的黄氏古厝前,人们搭戏台、听海浪、喝碗茶听到这些,出生于1962年的吴正隆不禁感慨万千,时光如白驹过隙,为保存那些不曾被典籍记录的历史,“我们拜访上年纪的老人家,听他们讲起步镇的故事、心中的家乡印记,以及对生活环境改善的需求。”吴正隆说,“这是我们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起步镇人多、路窄、房旧,让小镇旧貌换新颜,一直是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为用好“问”字诀,吴正隆不仅通过走访对起步镇进行“诊断”,还另辟蹊径以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不同年龄层居民的生活方式及需求,搜集居民对当前环境的意见和想要达到的效果,前后累计收到意见达1000多条。有别于“望”“闻”“问”,“切”需要调动当事者的

5、专业学识、生活经验和艺术感知,这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深化、飞跃的过程。用眼睛看的同时,吴正隆用心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民俗特色,屏声静气地为起步镇“把脉”,获悉其内在和肌理,为接下来的“开方”提供内在逻辑和学理依据。开方中医治病,有“祛邪为先,关门留寇,遗祸无穷”一说,意思是治病如果不先把邪气去除,就给滋补的药物,身体不仅不会得到有效改善,还会助长体内邪气的旺盛。“首先得祛邪除滞。”吴正隆说,海漂垃圾、街道卫生死角、老旧毁损设施和杂乱无序的广告牌,都属于阻碍乡镇环境优化的邪滞因素,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妨碍后续改造施工,所以应将垃圾清理作为方案设计的第一要务。“其次得扶正培元。”

6、接手起步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后,吴正隆的设计团队立即挖掘起步镇的深厚文脉,提出集镇整治规划先行、分期实施的推进思路。他们将起步镇的“起”字分左右两半,将山和水融为一体,意指起步镇独有的自然风光和千年古道、仙茅双山、起步溪长,同时融入非遗“三代祖师”过火庙会仪式元素,以此提炼出该镇的文化符号,确定“镇标”。“固本生肌的法子更适用于同心村。”作为台湾淡水渔人码头的规划设计者,吴正隆对同心村的码头颇有好感,认为同心村的生态资源、自然风光,不比淡水渔人码头差。如果把同心村打造成大陆版的渔人码头,那么可以借鉴淡水渔人码头的设计理念,利用同心村防浪堤坝修建观光堤坝木栈道,再修筑一条沿海悬空观景栈道,

7、让游客在栈道上欣赏日出日落、潮涨潮落,感受天涯咫尺和岁月静好。治疗“治疗”是设计方案的落地环节,是“预景”到“实景”的变现阶段。为持续跟进设计方案的落地实施,吴正隆为项目的建设施工提供全程陪护式服务。何谓陪护式服务?“就像盯自己家里的装修一样,跟踪施工、全程指导、全力服务。”为让工程实施与设计方案一致,吴正隆团队常常到项目所在地驻守,短则三天,长则七天。大陆乡村遇上台湾理念,陪护过程中,碰撞出不少火花。建设同心村鲍鱼集市广场时,吴正隆拾起一枚贝壳,跟林连忠探讨道:“你瞧,这种贝壳同心村遍地都有,我们可以收集起来,粘贴在毛石小挡墙上,物尽其用,既遮挡了水泥表面,也凸显渔家风情。游客来是想欣赏原生

8、态的,如果和城市一个样,就没意思了。”按照吴正隆的设计,同心村内部必须保留古厝记忆,最大程度减少化工材料的使用。目睹工人垒石墙时用了不少水泥填缝后,他当即要求工人返工重做,惹得工人颇有微词:“这个台湾人怎么这么较真呢?”不过,接触时间久了,工人们也渐渐熟悉了吴正隆的行事风格,习惯了“不见水泥的墙壁”“不做硬化要长草的道路”的施工技法。“项目落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起步镇的起步桥重建采取宋代技法,桥梁使用长石条铺架,原石墩予以保留。架石梁,首先得将石梁从外运入,须动用卡车或装卸机等运输设备,但问题是起步桥周边皆是建筑物,呈包围结构,人可以进入,运输车辆或吊车却不行。

9、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是变更设计方案,改用水泥或木材作为桥梁材料,还是坚持原设计方案?绞尽脑汁后,吴正隆想到一个办法,即调整农贸市场改造时间,借农贸市场顶棚拆除之机,让吊机先进入农贸市场,以塔吊的方式,将石梁从高空送至施工地点。“光寻找这些石梁,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吴正隆说。重建起步桥所需石梁的长度和宽度都必须符合要求,虽称不上凤毛麟角,但对于已经停止石材开采的罗源县来说,要找到相应规格的石梁并非易事,去了很多地方打听都无功而返。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走遍了周边几个乡镇后,吴正隆终于采购到了符合要求的石材。修建沿海悬空观景栈道,无疑是同心村规划设计方案落地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栈道设计长度约

10、140米,采用半悬空桩基础工艺,需要在海滩上打桩立柱,如何寻找打桩点是道难题。由于涨潮时海滩被淹没,所以不管是设计环节还是施工环节,都只能在退潮后进行,无形中又增加了难度,找了几家施工设计单位,对方均表示无能为力。几经辗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技术单位,进入施工环节,又要面临诸如海风、潮汐、地基松软等正常道路施工多半不会遇到的疑难杂症,吴正隆不敢掉以轻心,一有空就来到现场,与工人一道同心协力,排除阻碍,克服万难。“实际情况总是比设计的要复杂,我们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对施工与设计有出入的地方,我们会第一时间纠正,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等因素,我们也会适当调整原设计方案。”吴正隆举了个例子,针对起步

11、镇村民提出的商铺安装推拉门会遮挡视线导致不够敞亮的问题,设计团队反复修改图纸,最终设计出折叠式的“书卷门”,既解决了采光问题,又比推拉门美观,还充分彰显了当地的书香底蕴。巩固2021年底,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美丽乡村再提升精品示范村整治规划设计项目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步入村内,干净的环村道路、漂亮的滨海公园、别致的“微庭院”、唯美的爱情长梯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拍照打卡,还能喝咖啡、读书看报,体验一番返璞归真的渔家小资生活。罗源县起步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于2022年10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并在当年福建省同类项目评比中拔得头筹。起步桥上,年过九十的老大爷当着大伙儿的面唱起自编评话:“古桥公园重改造,

12、古街全面是新貌”中医治病讲究“一清二调三巩固”,乡建乡创也不例外。“雕塑表面的漆有些掉色怎么办?”林连忠打电话与吴正隆沟通问题。“沿海风大,碱性高,易返碱、易腐蚀,风吹日晒,掉色是正常的,需要定期维护。”吴正隆答道。不光雕塑,乡建乡创的诸多设施都需要巩固和维护,形成一个长效机制。项目是完工了,但吴正隆与安凯乡同心村和罗源县起步镇的干部群众仍保持着紧密联系,对同心村和起步镇乡建乡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不遗余力提供帮助和建议,他们已经从单纯的甲乙方关系变成朋友的关系,建立起了深厚友谊。“项目的结束,不代表乡建乡创的结束。”乡建乡创永远在路上。硬件设施从设计到完工可能只需要一两年,乡村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塑造和复苏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离不开继往者坚定信念不动摇,紧踩先行者的步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推进,最终将乡建乡创的“愿景图”变为不折不扣的“实景图”。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