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大全

上传人:p****u 文档编号:474832595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大全(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例句及意义归纳文言文虚词一共有18个,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下面是这些文言文虚词的用法:1【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当关:守关。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秦国,这是五霸一样的功业。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因为他们(古人)探求思考深邃而且

2、广泛。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因此我(韩愈)离开你(十二郎)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范增接过玉斗,把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敲碎了它。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愀(qi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忧愁的样子;容色改变的样子。郑玄注:“愀然,变动貌也。苏轼容色忧愁凄怆,整理好衣襟坐端正问客人:“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顺风呼喊,声音没有变大,但人(在远处)

3、能听得很清楚。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想法,那只要按我的指挥行事就行了。死而有知,其几何离(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死后无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6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填然:拟声词,模拟鼓声。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樊哙)是干什么的?”7表示因果关

4、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夫:这,那,指示代词。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缦立:久立。缦,通“慢”。宫妃们久久地站立,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登记官吏、百姓,查封官府库房,来等待项羽将军驾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

5、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士兵惊骇的声音好像都城里的房屋崩塌一样。【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明袁宏道虎丘记)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几十人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

6、聪明睿智(的人)呢!【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口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成名)后来在井里找到他儿子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2【何】(一)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什么、哪里”。译时,“何”要前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张良说:“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的形势,为了表示真挚诚恳的心意,于是就问刘备:刘豫州您现在要去哪里呢?刘备曾在豫州担任过行政长官,刘表就被人称过刘荆州,因为刘表在荆州担任刺史、州牧达十多年之久。2单独作谓语,后面常

7、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来表示敬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我曾探求过古代仁人的心境,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 作主语,译为“什么”。何为天?何为人?(庄子秋水)(二)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8、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诸葛亮对孙权说: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曹操)投降(向北朝拜称臣)呢?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水何澹澹,山岛悚峙。(观沧海)海水波涛激荡,山岛高耸挺立。青泥何盘盘。(蜀道难)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焦仲卿的马在前面,新娘(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三)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即检查盘问。)(过秦论)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何如】【奈

9、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变式结构:如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大惊,说:对这件事(项羽要杀刘邦)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秦国掠取百姓的财物时一分一毫都不放过,耗费起来却像对待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春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怎么、用什么为什么、拿什么、凭什么”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0、触龙说赵太后)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不肯干与不能干的表现用什么区别?【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何乃】译为“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区区:小,见识短浅。3【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

11、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庸,哪里。知,了解、知道。之,取独。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3表揣测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吧!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无以:不得已。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2、(捕蛇者说)谁知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啊!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恢恢(宽绰的样子)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多么辽阔啊,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二)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苍

13、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在)一个脸色苍老的白发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乎:对。)我曾经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以吾一日长乎尔。(乎:比。)4.【乃】(一)副词。1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于是、就、便”等。屠乃奔倚其下。(狼)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冯婉贞)所碰到的敌人没有不被击败的,敌人于是纷纷败退。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14、(信陵君窃符救赵)魏无忌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2. 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在正殿上设九宾礼,我才敢献上和氏璧。九宾礼是古代宾礼的一种,古代外交礼仪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引导客人到举行宴会的地方(一般是正殿)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刘邦对张良说: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中,你再进去(见项王)。3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陋者:浅陋的人。考,敲击。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