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KB
约12页
文档ID:474790561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_第1页
1/12

    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的长处,运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伙用,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特别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的疼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这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ﻫ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主线因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变化,是一种与年龄老化有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削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扯破、断裂和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肌肉和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导致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浮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重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调节和治疗。

运用小针刀特殊的构造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的多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制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重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ﻫ    研究证明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减少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增长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的基本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ﻫ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如下两个方面的效应:ﻫ    (一)剥离粘连组织    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变化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的力学平衡,引起疼痛小针刀疗法运用小针刀的“刀”的作用,剥离粘连组织,松解颈椎周边肌肉的痉挛,减压疏通滑囊的闭锁,切碎瘢痕硬结,改善、恢复局部的血供,减少局部致痛物质,提高局部氧分压,消除炎症通过上述作用,使颈椎周边软组织的功能得以逐渐恢复或改善,逐渐改善或恢复颈椎的外源性动力平衡,起到保护颈椎功能活动的作用。

    (二)针刺的作用ﻫ    小针刀是刀,也是针小针刀的应用,可以像针刺针同样,选用多种疾病的治疗穴位,让小针刀的刀口线的方向和经络循行方向以致,按照小针刀的进针措施,避开神经、血管,达到合适深度,当得气时,可按小针刀施术措施纵横剥离几下,即可出针小针刀的针刺作用,因针感较强,剥离后的针刺效应保持时间长,运针时间短,省时,疏通经气的作用明显增强,为针灸学开辟了一种新的领域ﻫ    二、小针刀在颈椎病方面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    本疗法合用于一切颈椎及附近软组织(如颈部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 的急、慢性损伤导致的病理变化,特别不仅合适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上亦多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期治疗该疗法可以做为颈椎病治疗重要的辅助疗法    1.软组织粘连、疤痕而引起的顽固性痛点 凡外伤性或病理性(如痈疽切开排脓及其他手术后,以及风湿等)损伤所引起的软组织粘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顽固性痛点这些痛点往往会触摸到条索状及结节状物,有的由于在深部,难于触及到,但这一痛点是顽固性的,用药物或其他物理疗法难于治愈的ﻫ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外伤性损伤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如颈椎被某些重物碰撞、击打后,虽当时有些不适,但不久就消失,并长时间不发生。

但有时这些外伤亦也许会引起软组织粘连ﻫ    运用小针刀可以剥离粘连,缓和疼痛,解除功能障碍但小针刀只合适于粘连面积较小的粘连,面积大者,疗效较差ﻫ    2.骨化性肌炎 颈椎周边肌肉、韧带钙化(如项韧带钙化)所引起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可应用小针刀将钙化块切碎,促使其逐渐吸取,缓和疼痛并逐渐恢复周边软组织功能活动ﻫ    3.颈椎退行性病变的“阿是穴” 颈椎退行性病变,往往在颈椎周边存在一种或某些敏感点──某些穴位或“阿是穴”,运用小针刀“针”的作用,在这些敏感点的腧穴或阿是穴进针,以“得气”为度,有时可起到立竿见影的良效    小针刀的一般适应症较广在脊柱以外的其他部位还可应用于某些骨刺、骨性无菌性坏死,某些骨干骨折的愈合畸型等以上我们只讨论的是颈椎病范畴内的适应症,但应提起注意的是,小针刀的适应症不能滥用,如颈椎的骨质增生(骨刺)不能应用小针刀铲削这是由于:①颈椎的骨刺是颈椎压应力过高引起的这是颈椎力学平衡的一种代偿功能的体现铲削颈椎的骨刺就等于破坏了颈椎的代偿平衡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引起颈椎进一步的病变②危险性颈椎的增生所引起的局部或上下肢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是由于颈椎的增生(骨刺)压迫神经根或传出神经所引起的。

在闭合的、忽视野的手术中,铲削骨刺,极易损伤神经根或传出神经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ﻫ    (二)禁忌症    1.一般禁忌症    (1)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急性期,伴有血象异常或发热者ﻫ    (2)严重的内脏疾病或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病、晚期肿瘤患者    (3)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等    (4)施术部位有感染、脓肿和肌坏死者    (5)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和脏器而难以避开者ﻫ    (6)年老体弱和高血压患者要慎用ﻫ    (7)惧针而晕针者    (8)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者ﻫ    2.颈椎病治疗的禁忌证:ﻫ    (1)颈部结核、肿瘤所导致的颈部症状ﻫ    (2)体现于颈部的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的急性期    (三)注意事项    1.小针刀治疗是准手术,属侵入性治疗,且颈部生理位置重要,血管、神经也极为丰富因此,颈部针刀操作危险性较大,病人的反映也较强施术者应熟悉颈部解剖及多种刀法的实行要领,明确病变部位及层次,对患者病情及全身状况有对的的估计,操作要纯熟,掌握好进针剥离的深度和层次,不可过多广泛的剥离治疗时要密切观测病人的反映,并做好意外状况的急救准备    2.规定严格的无菌操作。

由于颈部生理位置重要,小针刀治疗的部位有时较深或邻近关节,加之有的治疗常辅以激素封闭,容易发生感染,一旦感染后果将很严重临床曾有有关小针刀消毒不严或操作失当导致施术部位深部脓肿的报道因此,除严格无菌操作外,要控制激素的使用剂量,治疗后要注意多观测,一旦浮现感染迹象及早解决ﻫ    3.规定诊断明确、对的掌握适应证合适以小针刀疗法做辅助治疗,就不要做重要治疗此外,对急性期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对慢性损伤性患者的治疗次数也不适宜太多太频,二次间隔时间至少一周至二周以上    4.操作手法要轻柔、快捷、精确不要用力过猛或强力旋转针体,以免进针过深或刀针断折体内术前应仔细检查刀体质量,定期更换    三、小针刀的操作措施    (一)小针刀的进针一般规程    1. 定点 即选择进针点选择的根据是既要使小针刀精确进入其手术部位,又要不伤害正常组织,特别是重要脏器、神经和血管这就规定:一是要拟定病变部位及层次;二是要熟悉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选点后可用龙胆紫等作一标记ﻫ    2. 定向 使刀口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平行若肌纤维走向与神经、血管走向不一致,则优先考虑刀口线要与神经、血管走向一致,以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此外,还要考虑针刺的方向和内脏间的解剖关系,要有一种立体解剖概念,避免损伤脏器ﻫ    3 .加压分离 即医生用刺手(执针刀的手)捏住刀柄后,使刀口在皮肤上稍加压力,形成凹陷而不刺破皮肤目的是使皮下的神经、血管被压力分离于刀口线两侧,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ﻫ    4. 刺入 在上述环节完毕的基本上,使刀口迅速刺入皮肤,以减少进皮肤时引起的疼痛,进皮后根据病变的需要,使刀口到位并运用针刀的不同的手术措施ﻫ    针刀进入皮肤后,尚有一种达到治疗部位的过程,特别是在解剖构造复杂或重要脏器所在的部位,如颈部、坐骨大孔等,进一步的刺入到位,手法应缓慢,必要时,进行“试探性”进针,一方面通过神经、血管的自身保护作用,躲开针刀,另一方面,在进针过程中若浮现剧痛、麻木,阐明也许触及较大的神经或血管,此时应迅速停止进针,并向相反方向撤回到一定位置,调节号针刀的角度后再进针固然在层次少,构造简朴的进针处,迅速一步到位,可减少进针时的疼痛但颈椎病的治疗应谨慎ﻫ    (二)小针刀基本手法    行针手法:行针手法,亦称针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及通过变化,定量组合后的补泻手法这里结合小针刀,综合论述其针法。

    1) 提插法:将小针刀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用刺手一上一下地纵向进退的操作措施此法在运用时,因提插的幅度、用力的轻重而有补泻之别    2) 纵运法:是指用针刀沿着经络走向运营针刀的措施    3) 横运法:在针刀提插时,与经络走行措施垂直运营针刀多次,这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手法有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的作用结合刀法,尚有剥离软组织粘连的作用    4) 留针法:和针灸针留针同样,在行刀后,或刺入腧穴后,将针刀留在穴内半晌不动,加强得气或加强针感的持续作用,便于继续施术    5) 出针法:针刀出针时,由于针孔较毫针大,需要立即上无菌纱布并固定,以防出血和感染ﻫ    刀法运用 刀的手法又可分为基本刀法和组合刀法ﻫ    (1) 纵行剥离法:合用于粘连、疤痕发生在肌腱附着处周边的病变 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进皮,刀口达骨面时与肌纤维走向纵行疏剥若附着部位较宽,可分几条线纵行剥离,不可横行剥离,以免将肌腱附着点橇起    (2) 横行剥离法:合用于粘连发生在肌纤维非附着部的病变 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进皮刀口达骨面时与肌纤维走向垂直铲削,将粘连的肌肉或韧带从骨面上铲起,感觉刀下松动时出刀。

    (3) 通透剥离法:合用于范畴较大、病变组织较厚的粘连、瘢痕在病变范畴内取数点进刀,进刀点选在肌间隙或其他软组织间隙处,达骨面时将软组织从骨面上铲起,并将病变处的粘连、疤痕切透疏通ﻫ    (4) 切开(碎)疏通法:合用于瘢痕、粘连发生在软组织之间,范畴较小,但病变坚硬或钙化、骨化的部位,刀口线索与肌纤维走向平行进皮,针刀达病变处将其切开疏通或切碎,以便逐渐吸取    (5) 纤维切割法:合用于肌纤维紧张或挛缩引起的病变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垂直进皮,切断少量紧张或挛缩的肌纤维主用于四肢、腰背较大的肌腹应用时注意切断肌纤维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其所在肌肉的1/3    (6) 疤痕刮除法:合用于发生在腱鞘壁或肌肉附着点处的疤痕的治疗刀口线与腱鞘或肌纤维走向平行进皮,沿其纵轴切口数刀,反复疏通至刀下有柔韧感,再将其从附着点处刮除ﻫ    针刀并用 根据病变的不同,临床上除单用针法或刀法治疗外,有时针刀并用  四、有关小针刀与阻滞麻醉相伍用的问题ﻫ    小针刀在行刀法时,与否应与阻滞麻醉(局麻)相伍用,始终是个有争议的问题ﻫ    小针刀是一种闭合性手术,与麻醉相伍用是一种习惯结识临床上小针刀治疗与否应与麻醉相伍用,应根据疾病的状况,手法的方式等具体掌握。

ﻫ    一般地讲,骨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