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4776639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 郑义门观后感1从古至今,家风与廉政都紧密相连,家风、干部作风、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之间都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礼记大学中说过:“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好的家风,影响着家庭成员的精神、品德及行为,有利于家庭成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假如在家庭中,贪念占居上风,邪气就会上升,家庭就会面临坍塌或倾覆的危险。纵观古今,大凡清正廉洁的官员,都十分重视家庭的建设和管理,其身后大都有一个家风正派的家庭。而那些骄奢淫逸,贪得无厌之人,家风则大多堪忧,对于家庭的治理往往也很失败。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家族

2、式腐败”的活生生案例。许多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家风恶性循环,有的为了满足家人无度的物质需求,大搞权钱交易;有的在自己坠入腐败深渊的同时也影响到家人,直至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有的家族式窝案,全家从老到小、从男到女都有参与;有的通过子女受贿数千万元,结果东窗事发把孩子也送进了监狱这些“一人腐败,全家出事”的案例充分说明,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重视反腐败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家庭”和“家风”。家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历史上的许多戒贪戒奢的忠告、鞭策后人的家训、流传千古的良好家风,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也足以成为我们今天建设廉洁家风的宝贵借鉴。一个家庭,如果能够

3、汲取传统家庭道德的精髓,用良好的家规家训来影响家人,鞭策家人,切实树立“以德立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的良好家风,无疑将有效地帮助家庭成员自觉遵纪守法,廉洁用权,守住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特殊亲情和血缘,也往往可以构筑起最强大的反腐 “家庭防线”。如果家庭成员之间都能常吹家庭“廉政风”,念好家庭“廉政经”,算清家庭“廉政账”, 督促亲人对家庭的幸福负责,自然会帮助他们自觉顶住诱惑,坚持党性,将腐败拒之于门外。因此,帮助领导干部搞好家风建设,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变“不敢腐”为“不想腐”,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打

4、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是人心所向,更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各级妇联组织要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有足够自信,更要满怀信心,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与开展好妇联自身工作结合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妇联组织要根据中央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要求,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在党政机关和公务员群体中开展廉洁家庭建设,通过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领导干部自觉重视家风建设,带头正家风、严

5、家风,从严律己,从严治家,用优秀的文化筑牢抵制腐败的坚强阵地,用良好的家风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郑义门观后感2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共12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

6、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而致力为公篇,则讲述了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籍册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郑义门通过动画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郑义门观后感3浙江有一个从南宋初年延续至今的大家族,

7、870年来,这个家族一直因道德风貌出色而著称,代代出清官,朝朝皆良民,只有佳话连篇,从无丑行记录,创下了3000人同住15世而礼法井然的“东方奇迹”。如今,该族已繁衍成一个小镇,一个年创利税8个亿的经济重镇,但依旧民风淳朴、崇尚道德。进入浙江省浦江县的县城,东行12公里,就到了著名的古镇郑宅镇。和其它江南古镇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味的妩媚飘逸,在小桥流水之间,在花草树木之内,在白墙青瓦之上,在人们言谈举止之中,它处处显示出自己特有的庄严。源于玄麓山的白麟溪从古镇中横穿而过,载着镇上人修炼了近千年的庄严流向远方。这份庄严是由这样的方法修炼而成: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讲孝道重义气好读

8、书,道德名声远播天下。道德名镇年创利税8个亿。在郑宅镇的街巷里穿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说有笑的年轻人见对面走来了老人,立即停止说笑,向老人问好,给老人让路,然后敛声静气地站在一旁目送老人远去。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讲孝道是郑宅镇流传下来的古风俗,老人们的地位差不多是“至高无上”的,普遍受到尊重。镇里每年都要评选“孝义之家”、“孝顺儿女”,每年都涌现出大批这方面的典型。一些发了家的人,每年都要拿出一大笔钱用于镇上的老人福利事业,有资助老人上老年大学的,有组织老人外出旅游的。如果谁有不孝的行为,那他就要遭到全镇人的鄙视,八百多年来一直如此。郑家第27代裔孙郑麟秀说:“老人在我们镇上说话最有

9、权威,有时镇政府下达什么任务,比如修路吧,要出钱出力,有人不积极,只要老人们开了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郑宅镇人重义气。在这里,富裕起来的人主动借钱给贫困的邻居,不需借据,不要利息,帮助邻居办厂致富,一直到把邻居扶持起来为止。郑宅镇现有人口一万多,其中95%为郑姓,但郑姓人却从不把外姓人当外人看。改革开放以来,郑宅镇因旅游和制锁而出名,各地的游人和客商纷至沓来,他们在镇里受到了文明的礼遇,从未发生过争执与纠纷,宾主相处得十分融洽。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带来物质文明,小镇年创利税竟高达8个亿之多。道德名镇成了经济强镇。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郑义门观后感4初识郑氏一族,源自某日心血来潮外出游玩。跟着

10、导航来到浦江郑宅,发现那儿有个小公园,风景独特,有很多石碑与牌坊。近前看去,仔细阅读,发现记载的是在那儿生活过的一些前人之遗风。细细玩味,心有所感。遂前去郑家古宅一游,收获颇丰。再识郑氏一族,是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学校组织集体观看郑义门动画片。动画片以生动、易懂、活泼的形式,深入挖掘了郑氏一族168条家规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以法齐家家法如山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12个小故事体现了“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俗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前人多么优秀,那么相对的,后人就会多么没出息,

11、光光只会享受前人给他们积累下的财富。而俗语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郑氏一族来说,正是因为他们有“郑氏家规”规范着,有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所以郑氏一族才能得到当时的帝王赐予“江南第一家”的称号。讲起“家风”,分开来无非就是两个很普通的字眼,但要是组合到一起,却是值得探讨。怎样的家风会影响着一族的人?我想看过郑义门动画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家风正,则人品正,处世亦正,反之,家风不正,则人易怠,处世亦疏。家风是人品的镜子,也是涵养作风的基石。如何将传统优秀的家风传承下去,是每个家庭的重任,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重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一开始就都做到,但只要每

12、个党员试着去努力,从小事做起,由自己影响到家人、自己的孩子,进而影响到身边的朋友,相信这个社会就会风清气正。郑义门观后感5“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3月9日晚上,兴华社区党员聚集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同收看央视播出的廉洁动漫片郑义门。郑义门廉洁主题动漫片共15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郑义门”168条家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郑氏家规为纬,通过“江南第一家”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5个生动故事来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引导当下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廉洁动漫片,让党员们在享受传统戏剧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廉政教育。观看廉洁动漫片郑义门结束后,党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发言畅谈观后感。党员吴老师说:“片头的诗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又讲了孝道,我回去之后还可以带孙子一起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