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476379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次作业您本学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第一部分(48-94题),发布时间为2013-9-29,您从此时到2013-12-7前提交均有效。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对一个复杂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 1分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C * 2.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基本的起决定作用

2、的因素是( ) 1分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其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3.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1分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参考答案为:C,您选择的答案为:B * 4.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表现为( )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物质与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可分离 1分A.B.C.D.* 5.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分A.以伟人之

3、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6. 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 ) 人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 人的自觉的能动活动 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 人们感性的物质活动 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1分A.B.C.D.* 7. 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 1分A.人们的错误判断B.人们的主观想象C.客观物质世界D.剥削阶级的偏见* 8.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 从实际出发 理性认识被人民群众掌握 要通过中介环节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1分A.B.C.D.* 9. 人类一切知识、认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这是( ) 1分A.辩证唯物

4、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绝对主义观点D.诡辩论观点* 10.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1分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11.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 意识的物质载体是语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依赖于人的心理状态 意识受世界观的决定和支配 1分A.B.C.D.* 12.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有(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人脑天赋的产物 1分A.B.C.D.*

5、13. 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科学技术 劳动者 1分A.B.C.D.* 14. 国家的实质是( ) 1分A.整个社会的代表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C.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D.抵御外来侵略的组织机构* 15. 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 ) 1分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C.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D.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 16.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1分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

6、产物D.意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 17.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分A.B.C.D.* 18.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 1分A.地理环境、上层建筑、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基础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上层建筑参考答案为:C,您选择的答案为:D * 1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

7、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1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20.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电磁场、引力场 阶级、国家、政党 生产力、生产关系 城市建设规划 国家的方针、政策 1分A.B.C.D.* 21.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 ) 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 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 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 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 1分A.B.C.D.* 2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时间是( )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运动着的物

8、质的基本形式 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的 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绝对不变的 1分A.B.C.D.* 23. 生产力是指:( ) 1分A.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能力B.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能力C.解决社会矛盾的实际能力D.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24.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1分A.学习书本知识B.参加社会实践C.进行社会调查D.研究实际情况* 25.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1分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

9、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26.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 ) 1分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B.按其本性能够正确地反映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C.都包含有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D.都是包含有某种错误认识的不完全的客观真理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B * 27. 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 1分A.历史唯物主义的B.唯心主义的C.相对主义的D.多元论的* 28.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 ) 1.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3.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10、和交换关系4.产品分配关系及由它所决定的消费关系 1分A.1、2、3B.2、3、4C.1、2、4D.1、2、3、4* 29.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1分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 30.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和静止不可以截然分开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分A.B.C.D.* 3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理性认识中包含有感性认识的因素

11、 1分A.B.C.D.* 32. 人的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 ) 1分A.读书学习B.间接经验C.思维创造D.实践活动* 33. 真理的性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 ) 对世界某一个范围、部分的认识 对运动的一个过程阶段的认识 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 对事物有限度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包含有错误成分的认识 1分A.B.C.D.* 34. 地理环境虽然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最主要的决定作用。下列哪一个不是其起决定作用的原因?( ) 1分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B.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C.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来于地理环境D.地理

12、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35. 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历史条件的限制 绝对真理无限性的限制 客体可知性的限制 主体经验、认识水平的限制 1分A.B.C.D.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A * 36.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心外无物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理在事先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分A.B.C.D.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D * 37. 科学证明,人脑是( ) 1分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38.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或落后的标

13、志是( ) 1分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否平等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合理* 3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1分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4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 1.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它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3.它是一种直接的生产力 4.它渗透到生产力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 1分A.1、2、3B.2、3、4C.1、2、4D.1、2、3、4参考答案为:C,您选择的答案为:D * 41. 人们的思想观念、动机目的、计划理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 ) 1分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C.是否在一定历史阶段得到广泛传播D.是否被统治阶级所支持* 42. 生产关系是指:( ) 1分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精神关系C.人们在分配过程中所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