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475716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lder 自行在空框上画图第一章 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还是减少了福利。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n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n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公平。2、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来衡

2、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l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 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l 旧福利经济学

3、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2、新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避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其主要要点如下: 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

4、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第二章 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第一节 帕累托原理1、帕累托改进(社会改进的标准) 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l 帕累托改进的三种情况:(理解) (1)全体社会成员福利都有所改善,此时改革最理想,是可取的。 (2)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其他人福利并未减少,是可取的。 (3)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同时给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造成不利影响,此时改革是否可取,难以确定。l 帕累托改进的两种类型:(理解) 一是社会政策变革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而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我们叫做效率式改进(EI); 二是社会政策变革有利于福利水平较

5、低者而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我们叫做罗尔斯改进(RI)。 2、帕累托最优 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l 帕累托最优的三种类型 1、生产领域中帕累托最优状态:在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下无论如何改变投入要素组合,要使一种产品产量增加,就必然使另一种产品产量下降。 2、交换领域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有消费方式和商品总量下,无论如何改变交换比例,在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下降。 3、双重帕累托最优:既要达到生产资源配置的最佳化,又要实现商品组合的最优化,就是

6、达到了双重帕累托最优,也就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第二节 帕累托最有条件与资源配置效率3、帕累托最优下纯交换条件在纯交换领域中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的基本条件。l 注意:纯交换领域是只有商品交换的领域,不涉及生产或其他活动。l 市场经济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其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二是实现充分竞争埃奇沃斯框图契约曲线(帕累托集):曲线上每一点代表了帕累托最优均衡交换点。阴影部分:共同偏好区A、B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点:帕累托最优状态点。此切线斜率边际效用替代率: MRS1=MRS2P18例题1:如果MRS1AB=1、MRS2AB=2,则1和2应如何调整A、B的拥有量才能实现资源最佳

7、配置?(MRS=边际效用替代率) 解:MRS1AB=1,说明MU1A=MU1B; MRS2AB=2,说明MU2A=2MU2B; 也就是说此时A与B对一是无差异的,而对2来说A的边际效用是B的两倍,因而A的价值更大,即2更需要A,因此2将以B与1交换A,直至MRS1AB=MRS2AB为止。4、帕累托最优下生产条件: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通过调整投入要素组合能够实现最大产出组合的条件。5、帕累托最优下综合条件: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和一定的交换方式下,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以最大效率的生产实现消费者最大福利的产品组合的必要条件。6、生产可能性曲线:(PPC) 在既定的资源水平和技术水平

8、下,存在一条生产契约曲线,也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7、效用可能性曲线:(UPC) 在现有消费方式和商品总量下,存在一条生产契约曲线,也就是效用可能性曲线。8、总效用可能醒曲线:(GUPC) 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成为总效用可能性曲线。P20例题2:如果MRSAB=1,MRTAB=2,帕累托最有条件能否满足,如何调整使得资源最佳配置?(MRT=边际转换率) 解:因为MRSAB=1,MRTAB=2 所以MRSABMRTAB,故帕累托联合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 由于MRSAB=1,所以消费者对A、B产品来说,边际效用相同;而MRTAB=2,表示A与B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2,即减少一单位A的生

9、产可增加2单位的B的生产,因此可将原来用于生产A的资源转用与生产更多的B产品,这样就会使得MRTAB下降,直到MRTAB=1为止。当然,还可以通过交换,改变MRSAB的大小以等于边际转换率。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是指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l 结论:(理解) 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结果不仅说明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而且也反映了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和方向。 2、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有效的,因为资源配置可以通过价格信号进行灵活调节,并且市场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自发进行,具有时效性、目的性以及相关性等特征。而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缺乏灵活

10、性和自发性,其资源配置是低效的、僵化的。l 政策启示: 1、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干预市场定价有可能导致市场低效率; 2、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对交易者的禀赋进行征税并不能改变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始于任何初始商品禀赋的交易都会导致一种帕累托有效率配置。不管一个人如何重新分配禀赋,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均衡配置依然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均衡实现。l 结论:(理解)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效率无关。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它表

11、明分配与效率是可以分开来考虑的,任何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 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第三章 补偿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节 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1、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仍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2、潜在帕累托改进:是指对于经济政策改革前的状态A和政策改革后的状态B,不存在所有社会成员都一致地偏好B,但相对于原始状态A,均一致地偏好对状态B的一个重新分配,那么我们称B潜在帕累托优于A。3、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

12、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4、双向检验标准:(即西托斯基补偿标准)即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检验标准。l 符合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的政策变革的两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不会相交。也就是说,变革之后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整个地落在变革之前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上方。l 连续两次使用次托付斯基补偿检验标准,标准就失效了,因此,西托夫斯基的检验标准不具有动态一致性,应用范围就有很大局限性。5、李特尔补偿检验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l 如果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

13、的某一个,并且再分配是好的,那么变化就是一种改进;l 如果没有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再分配是不好的,那么,变化就不是一种改进;l 其他情况,无法判断。 李特尔标准实际上基于两个标准: (1)帕累托改进标准,即一项社会变革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改善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福利水平; (2)收入分配标准,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分配更合理,则社会福利有所改善。l 李特尔标准对帕累托标准和分配标准这两个标准的使用是相对独立的,在先判断满足了效率标准之后,再来判断是否满足分配标准。至于效率和分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有一定的替代,李特尔标准则未予以考虑(不是完善的标准)第三节 补偿原

14、理的应用6、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 商品税是指针对商品或服务营业额按一定比例或数额征收的税收;所得税是指对企业等单位或个人所获得的净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收。因此,商品税一般会改变市场比价关系;而所得税智慧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影响市场比价。两种税收的影响区而已用补偿原理来加以分析说明。如图所示:l D为需求曲线,S为供求曲线,S 为征税之后的供给曲线,t为税率。l A点代表征税前的均衡点,B点代表征税后的均衡点。l 征税前的总收入为R0 = P0Q0 ,征税后的总收入为R1 = P1Q1 。l 征收商品税之后,社会福利总损失为TSL = S p1p0BA + S p0p2CA ,其中政府税收为S p1p2CA ,因此社会福利净损失为S BAC 。l 从补偿原理角度来看,征收商品税的补偿收入为TSL,而政府实际所得税收为S p1p2CB,这就意味着政府征收S p1p2CB 商品税相当于征收TSL数额的所得税,故征收商品税的福利效果劣于所得税。图一7、公共品定价问题:阶梯水价 如图所示,如果实行较低水价,则居民和企业用水会加大;如果提高水价,则居民和企业用水量会减少。图一:直接提高水价 如果直接提高水价到某一较高水平,尽管可以明显缓解用水紧张,但是自来水用户的福利大大减少,超过自来水供应部门的直接收益和节约水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