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75393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选自山海经(注释)鯀(gn)禹(y):人名。传说鲧是禹的父亲,禹是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们都治理过洪水。帝:指天帝。息壤:传说是一种能够生长不息的神土,所以能堵塞洪水。息,生长。堙(yn):堵塞。祝融:火神的名字。羽郊:羽山的近郊。鲧复生禹: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有人刀剖其腹,禹乃降生。卒:最后,终于。布:铺填。传说禹吸取鲧治水不得法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终于治服了洪水。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后以九

2、州泛指天下或中国。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鲧窃帝之息壤(人名)B.以堙洪水(堵塞,填塞)C.鯀复生禹(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_(2)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_3鯀治理洪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儿子禹靠什么方法降服了洪水?鯀(_)(_)禹(_)(_)4简述大禹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感人故事。_2. 课内文段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

3、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_。2我会用“组词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两小儿辩日:_ 日始出:_ 日中时:_3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观点与理由:人物观点理由第一个孩子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第二个孩子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

4、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B.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滥芋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n)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使人:叫人。必:总是。处士:没有做过官的人。请:要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以:跟别人相同。好:喜欢。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廪食以数百人。_宣王死,湣王立。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4. 课内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龙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

5、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一项是( )A.所宝以百数(珍宝)B.拊掌大笑(拍手)C.尾搐入两股间(抽缩)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用现代文叙述下面的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5.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

6、俗称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果肉可以吃。仕:做官。强:硬要。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食:_ 非: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席上食菱,并壳入口。_(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多项选择)A.北方人不适合吃菱角。B.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笑话。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

7、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蹊:践踏。策:通“册”。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恬:心神安适。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同“披”。讪笑:讥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窃入学舍(_)(2)暮归,亡其牛(_)(3)琅琅达旦(_)(4)安阳韩性闻而异之(_)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

8、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3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听已辄默记 译句:_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4本文讲述了王冕的哪些事?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_7. 读课文,完成练习。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

9、“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好)书画:_一日(曝)书画:_处士笑而(然)之:_古语(云):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多选)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3翻译句子。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4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_8. 阅读王戎中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王戎中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甲,诸儿竞走四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琅伢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

10、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一些,这些。折枝:压弯枝条。竞走:争着跑过去。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小儿/游C.诸儿/竞走/取之D.树在道/边而多子2“取之,信然”的意思是( )A.王戎果然是守信用的。B.一定要把李子摘下来。C.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3多读两遍,想想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再简要回答。_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

11、主,吾心独无主乎?”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尝暑中过河阳_;渴甚_众争取啖之_;或问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衡独危坐树下自若。_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_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_10. 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 以:用B.教以书字 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_(2)唯读书是务。_11. 古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