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2019年文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472766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2019年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2019年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2019年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2019年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2019年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2019年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2019年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摄影教学在科技视讯的时代,文字已经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唯一媒介,影像也已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影像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在视觉文化的视域下,现代摄影教育不能再一味只强调器材的使用和技法的熟练,而应重视生活周遭事物与摄影教育的关联。一、视觉文化的定义视觉文化,这一名词由“视觉”与“文化”组合而成, 是指有关视觉的文化现象。“视觉”指的是对于视觉产物的关注,“文化”则侧重视觉产物的产生、 传播及使用情况。 视觉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 影像通过视觉的表达与呈现, 能形成一种文化,而文化也会影响视觉影像的呈现方式。 我国台湾学者赵惠玲从其他学

2、者对视觉文化所下定义的共性中总结出三点来解读视觉文化: 1. 将“视觉影像”视为视觉文化探索的“起点”,强调以视觉影像为始点向外连结,追索将影像“视觉化”的个体及社会脉络背景。 2. 视觉影像的影响力取决于观者的视觉性,因此视觉文化不只关心影像的产生背景,更关注“观者心态”( spectatorship )的探究。 3. 视觉文化着重视觉性与日常生活的实践,强调将视觉范畴从纯艺术扩增到日常影像。可见,视觉文化将传统艺术的范畴扩大化, 不再局限于定义狭窄的精致艺术,而是延伸至人们每日生活的一切影像, 并在研读视觉影像时要研讨影像背后的社会背景及观看者观看影像时产生的心理反应。沃克普查林把视觉文化

3、划分为纯艺术(fineart )、工艺/ 设计(craft/design)、表演艺术与景观艺术 ( performingartsand arts of spectacle)以及大众与电子媒体(mass andelectronicmedia)四个领域,视觉文化研究已成为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现代的氛围下,艺术表现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意义,开始强调作品与社会文化的脉络关系,而非只是艺术品本身,视觉文化讨论的焦点则强调视觉如何创造意义。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在读图时代,解读影像及探索影像背后含义的视觉文化思潮逐渐受到艺术教育界的重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Culture

4、Art Education ,简称 VCAE)一词最早是由学者保罗邓肯( Paul Duncum)提出的,他主张应以视觉文化作为艺术教育新方向。认识影像再现的力量、研究文化认同的形成、解读创意产物的功能、 了解视觉叙述的意义,并对科技盛行进行批判检讨都成为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新增的议题。美国艺术教育者克雷弗里曼( Kerry Freedman)认为,教导学生影像的力量,以及影像的力量所带来的高度自由与责任,是艺术教育一项根本的责任。保罗邓肯认为,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必须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文化影像教学为起点,而不再只强调传统的艺术。视觉文化的学习,是一种“看”及“如何看”的过程,并在此

5、过程中建构出个人的态度、 信念与价值观, 进而教导学生批评思考,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传统的艺术教育大多着重绘画领域, 而甚少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影像, 在目前这个纷繁复杂的视觉文化时代氛围中, 视觉影像的影响力日益强大, 视觉艺术课程必须有所改变, 注重提高学生自身思辨能力,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看法。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判断影像意义时, 应采取批判的策略,寻找有形作品背后无形的内涵及所传达的意义, 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批判视觉文化形象的能力。三、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概念融入摄影教学在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中,摄影教学扮演重要角色。摄影结合网络造就多元且极具渗透力的影像文化,不论是平

6、面媒体还是互联网络传媒, 都迅速且不间断地向大众传递着各式各样的影像信息,视觉影像在不经意间早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左右人们的判断。为了更好地解读、判断影像背后的社会含义,避免学生对影像信息全盘认可接受, 造成理解的偏颇, 摄影艺术教育者应在课程中引入视觉艺术文化教育的概念,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解读影像,并在教学过程中拓展过往精致艺术的教学内容, 纳入生活影像的欣赏与解读,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脉络, 引导学生审视影像对自身价值观的影响。(一)扩展教学内容范畴,从经典摄影作品至生活影像克雷弗里曼( Kerry Freedman)曾在视觉文化研究中指出,艺术图像对学生而言具有宗教、经济、政治

7、等信息,但也仅仅说明了人、事、物等信息,反之,学生却认为大众文化的视觉图像对他们而言是具有影响力的,且会试图了解甚于鉴赏艺术作品。可见,生活影像相对精致艺术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而言是更有吸引力的,且这种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因此,要调整摄影作品鉴赏课的内容,将对生活影像的鉴赏纳入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摄影影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它并不特别, 是人们一直切身经历的东西, 但并非所有的生活影像都适合成为教学内容,正如保罗邓肯强调的, 每天的日常生活影像只有在其能建构并传达人类态度、 信念及价值观时, 方具备成为视觉文化研究题材及教学内容的条件。因此,在摄影教学过程中,对日常生活影像的选择需更加谨慎。

8、(二)摄影教学应贴近生活摄影不仅仅是按动快门, 留下一张照片, 它可以成为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化载体, 更能成为人们观看小生活、 大世界的一扇窗。相对于水彩、素描,更容易操作的相机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摄影除了随意的生活记录外,如,能透过机器的辅助,延伸人眼的观察和手的记录, 拓展个人的生活观察, 其社会意义远比纯图像美学的成就更高。 因此, 不论是指导学生通过相机的取景框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还是教授学生了解影像的意义,进而从摄影创作中聚焦生活点滴, 都是摄影教学的意义及价值所在,而这也是与视觉文化艺术教育重视学习者对影像意义的探索、重视课程与生活的连结相呼应的。(三)重视摄影作品的影像解

9、读,建立批判性思考保罗邓肯认为, 视觉文化最重要的是人们如何诠释、 解读视觉影像的意义。影像解读的意义,不仅是影像本身的特质,同时也存在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中、 影像与观看者的关系之间。 作为摄影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探讨影像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之外,也应该尝试让学生探究影像作品之外的文化关怀与社会脉络背景分析, 让学生在鉴赏摄影作品的同时,将关注的触角延伸至影像背后的社会意义,在学习中加深对社会文化的了解。另外,在影像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与批判的能力,从影像中认知影像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进而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实社会与他人的处境, 由此产生关怀他人的态度, 养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格。注释:赵慧玲 . 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M. 台湾:台北市师大书苑,2005:2324.,definitions,and directions for art education,2001: 101102.游本宽 . 学拍照?还是学摄影? J. 美誉, 2008:161, 74 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