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4727626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2016年7月 / 目录一、建设基础11、专业和课程建设12、师资队伍建设23、教学管理24、实训基地建设35、人才培养模式36、服务地方经济38、传统文化及素质教育3二、 建设目标41、 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42、 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43、 创新创业教育方法逐渐完善54、 综合管理能力大大增强55、 校企深度融合稳步推进56、 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进一步强化67、 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初步成效68、 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69、 传统文化教育得到弘扬6三、建设任务及项目7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72、 健全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开展教学

2、诊断和改进工作,提高学院办学水平73、 提升专业发展水平9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15、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培育126、 提升院校治理能力157、 推进教育信息化158、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16四、组织、经费保障16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保障162、统筹管理,强化资金保障16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学院于2010年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并经教育部备案,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环首都经济圈核心地带的河北省三河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域优势明显。学院周边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廊坊

3、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内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著名企业落户,学院与大中型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主要以首都经济圈和大北京地区为主,丰富的就业途径、广泛的就业市场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一、 建设基础1、专业和课程建设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现设27个专业,覆盖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旅游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传媒大类等6个大类。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推进内涵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聘请校内外相关专业的行业专家、骨干,先后成立了

4、财金类、旅游类、计算机工程类、焊机类、机制类、模具类、数控类等专业建设委员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不断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共开设课程总数为507门,其中类课程110门,B类课程298门,C类课程99门。其中,院级精品课9门。2、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逐步提高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学院有专任教师127人,其中骨干教师8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119人(

5、占专任教师的91.34%),学院青年教师队伍文化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业务培训与活动引领相结合的方式,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开展多形式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五期关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国家级培训,累计参训22人次;组织60余名教师到省市外示范性高职院校参观学习;选派各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共计35人到对口企业挂职锻炼;推进“能工巧匠进课堂”活动。3、教学管理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成立了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研究和审议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研教改、教学管理等系列问题。开展

6、“德为首 训为基 能为先 生为本”的“四为”师德建设教育实践活动,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校爱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放在首位;推行“一核心、二建设、三举措、四提高”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实行领导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学生评师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现有校内实训基地61个,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有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莱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燕龙生态度假酒店等3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家企业都

7、与我院有合作关系。5、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积极探索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施了“一交替、二考核、三结合”、“临创结合,以教促学,技道两进”、“阶梯式工学结合”、“岗位认知岗位模拟顶岗实习”、“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专业+公司+学生” 等人才培养模式。6、服务地方经济本着立足三河市、依托京津冀、面向环渤海的发展战略,与燕郊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推进校企合作,先后与大厂中盈泰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河市迈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苏宁物流基地、汉王制造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成为校企合作单位。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

8、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在合作办学、课程开发、毕业生顶岗实习等领域合作逐步展开,实现资源共享。7、传统文化及素质教育2012年开设艺术设计(书法方向)专业。为深化传统文化技艺传承,学院积极推动书法系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专业组织、专家开展合作,同时发掘本地域内的文化传承人,与三河市教育局、三河市传统道德教育基地达成合作意向,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原则,组织各类型晚会、篮球足球联赛、一二九合唱比赛、书法比赛、彩色周末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通过三年建设,学院办学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校企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

9、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有特色、高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二、 建设目标1、 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着力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围绕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调整专业、培养人才。学院专业设置与京津冀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航空航天和物流等产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建设一批紧贴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形成服务地方、对接产业的专业体系。2、 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以建设高

10、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建立与企业协同培养教师的机制,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提高专任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批“双师型”优秀教师;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3、 创新创业教育方法逐渐完善 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切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创新创业教学,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4、 综合管理能力大大增强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完成章程制定工作,使学院管理有法可依,提高治理能力;健全内部质量监控体系,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及时发布情况,提高撰写质量;高度重视

11、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以状态数据为基础推进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工作,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在学院管理方面的监督保障作用。5、 校企深度融合稳步推进积极与京津冀区域内的多家优秀企业合作办学,在企业中设立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岗位,同时吸纳行业企业内的高技能人才为学院兼职教师,发挥企业在合作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形成产业结构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着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6、 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进一步强化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1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贯彻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传递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职业精神培养,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促进凝聚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7、 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初步成效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升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

13、在线开放课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8、 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主动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服务中国制造2025;重点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创业创新教育,进一步提高与当地行业企业的合作水平,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初步形成。9、 传统文化教育得到弘扬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学院书法系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专业组织、专家等开展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深化传统文化技艺传承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三、 建设任务及项目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建设

14、“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我院共承接师资队伍建设任务2项,分别为RW-6、RW-7。RW-6专业教师培训及管理制定并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促进老教师对新教师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传递,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形式,建立适合我院实际的教师轮训制度;继续推进实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加强专业教师五年一轮次的全员企业实践培训,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全面提升教师适应和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RW-7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素质

15、提升计划,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鼓励并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强化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2. 健全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提高学院办学水平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充分发挥学院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和完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我院共承接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任务2项,分别为RW-52、RW-53。RW-52巩固学校、省和国家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从学校的使命和目标、支撑及实现使命和目标的资源与条件、教学服务水平、教学效果等四个角度加强完善质量报告的内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年报制度,提高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RW-53加强分类指导,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在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和对省内外同类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从体系总体构架、专业质量保证、师资力量保证、学生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