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472739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1古镇概况 洛带镇位于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的交接处 ,南距成都市 龙泉区政府所在地 8 km ,西距成都 18 km。南到龙泉 11 km,北距洪安火车站 8 km,东邻般溪乡 ,西连西平镇 ,南接同 安镇 ,北与黄士、 黄安镇接壤 ,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现 在是成都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外环路绕洛带而过 ,新建 的成洛路为成都市的城市干道高速 ,洛带与成都连为一体。洛带古镇于三国时期蜀汉建镇 ,原名甄子场。传说是因 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带 ” 之名 ,后演变为“洛带 ” 。四百多年前 ,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 四川 ” 的移民潮从沿海地区迁到

2、了成都东郊的洛带镇.在此 之后 ,洛带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 镇 ,而被称为“西部客家第一镇。2古镇总体特征与中国绝大多数古镇相同 ,洛带古镇也由街巷构成。古 镇老街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 ,呈“一街七巷 ” 的格局:主要由 上下老街和北巷子、 凤仪巷、 槐树巷、 江西巷、 柴市巷、 马槽堰 巷、 糠市巷组成 ,通过多年的发展 ,街道与巷子及街巷边的建 筑融合为一体 ,构成了最为主要的内向封闭型街巷空间 ,同 时 ,也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 洛带的建筑虽然类型众多 ,但总体来说呈现出的形态是和中原建筑一脉相承。如典型的“四合院 ” 建筑平面布局;以 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雕刻

3、精美的建筑细部构件等。 当地建筑和街道细部的描写来体现当地富有的历史文 化内容 ,让整条街道成为真正的客家文化的展廊.3古镇空间形态特征 3.1街巷空间 老街以东西弯曲走向的上下老街为主 ,长约 1 km,呈自 然弧形 ,形如玉带般的街道.3。1.1底界面 街道根据地形的高差随形就势 ,街道面层材料选用了当 地的传统材料 红砂石 ,以体现当地的建筑传统 ,那凹凸不 平的石板见证了古镇漫长的岁月和沧桑。道路侧堑设有景观 水渠.街面的铺砌很有讲究 ,当中一道引马石 ,两侧为条石 板 ,在一侧还布有水渠 ,以潺潺而流的水道和水池贯穿整个街 道 ,给古老的石街带来灵性.绿石在水渠两边 ,水渠的边上还

4、铺砌了一条青石砖带 ,更显古街的朴拙。 3。1.2外部空间感知古街基本保持了原有老街的特性 ,临街多是铺面 ,一间 连着一间顺着街道错落有致地排开 ,并高低错落 ,形成富于 变化的空间形态 ,天际线丰富 。街道平面时常出 现细微的收缩、 放大和转折 ,这些空间变化处所出现的牌坊 。 小广场、 建筑的不同立面以及远山等成为不断更替的视觉中 心 ,使行人行走其中不觉乏味.街道的纵剖断面形式为坡道 的形式 ,而临街的商业店铺皆结合坡地处修建房屋 ,每一幢 建筑的开间和临街退让空间都略有差异 ,台基和屋檐标高也 虽略有不同 ,但形式趋同。商铺地面再比街道地面高出 10 17 cm,以台阶相连 ,从而街

5、道在立面上取得了富韵律感的连 续性景观 . 3.1。3精神文化空间 古人在构建洛带物质空间的同时也塑造了洛带的精神 文化空间 ,古城以广东会馆 南华宫 ,湖广会馆 禹王宫 ,江 西会馆 万寿宫等建筑为制高点 ,会馆华丽、 宽敞、 封闭的环 境产生出无形的内聚力和向心力.古镇精神空间的塑造还 体现在很多方面 ,如民居中的很多庭院常布置有花台、 水池、 假山等 ;还有木雕精美的门窗、 门檐、 额枋、 垂花柱上多饰花 草人物等吉祥图案 ,通过这些细部 ,展现了客家文化 ,也显示 出主人不同凡响的风雅情趣 (图 8)。这些古建筑、 古民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科学技术价值、 美学价值、 经济价 值

6、 ,全面保护好这些空间形态的特色 ,就能更好的发挥这些 价值 ,以利于古镇更科学合理地发展。3。2建筑空间 洛带古镇的建筑类型以住宅为主 ,从住宅平面型制来 看 ,主要有“间 、 “单四合院 ” 两种模式 ,“间 模式主要分布 在以商业功能为主的街道两侧 ,因为在临街面占用空间有限 的条件下 ,内部生活空间的扩延必须向纵深方向发展 ,前店 后宅等就成为了洛带商业街区的主要建筑形态特征.而“单 四合院 ” 型住宅则分布在除主要商业街区之外的街巷内 ,单 四合院为“二堂屋”结构,门外为小晒坝,门内为天井,天井上方正中为堂屋。客家人习惯用“中花”和“鳌尖”来装饰屋脊,屋顶上多以小青瓦和茅草覆盖,门前则大多挖有荷塘。客家民居的修建方法科学,房屋的通风和采光都很好,并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建筑造型上 ,洛带建筑盖青瓦、 外砌砖墙悬山 顶、 高高的封火墙以及八字朝门和门楼上方的木雕门罩等徽州 建筑的风格极为相似。这也是由于洛带的移民很多来自于江 西 ,而江西和安徽的建筑在中原建筑体系中属于一个类型区. 洛带古镇最引人入胜的还有它的公共建筑群。主要有历史 上各地移民所建造的会馆建筑以及寺庙、 宗教建筑。这些公共 建筑无论在空间布局、 建筑结构和材料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都 与周围民居相呼应 ,有机结合 ,使得古镇具有了建筑空间形态的 整体性 ,他们一起构筑了洛带建筑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