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47273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基于89C51单片机交通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2008001118目 录一、设计题目:带有强制按钮的交通灯2二、实验设备:2三、芯片介绍:2四、设计内容:2五、I/O端口使用表:5六、硬件原理图:5七、程序流程图:6八、C语言程序:7九、总结与体会:9十、参考文献:10一、 设计题目:带强制按钮的交通灯二、 实验设备:装有STC下载软件、Keil编程软件的计算机;89C51单片机开发板一块。三、 芯片介绍: MCS-51系列单片机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功能I/O口等基本功能部件的一台计算机。单

2、片机必须配备部件外围元件才能使用,其系统核心是单片机芯片,芯片引脚按功能分为3类,即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形采用40引脚双列直插封装(DIP)或LCC/QFP封装,每条引脚有规定的序号和名称。DIP封装的引脚排列和逻辑如下图:MCS-51主要功能引脚说明如下: (1)主电源引脚Vcc和GNDVcc电源输入端。工作电源和编程校验为+5V。GND共用接地段。 (2)时钟电路引脚XTAL1和XTAL2XTAL1和XTAL2分别用做晶体振荡电路的反响请输入端和输出端。 (3)控制信号引脚RST,ALE,PSEN非和EA非RST复位信号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

3、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是单片机复位。ALE当访问外部程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一般情况下,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PSEN非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EA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

4、A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4)4个8位I/O端口P0,P1,P2和P3P0 口: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电平。对P0端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被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复用。在这种模式下, P0具有内部上拉电阻。P1 口:P1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对P1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P2 口:P2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

5、电平。对P2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 口送出高八位地址。在这种应用中,P2 口使用很强的内部上拉发送1。在使用8位地址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P3 口:P3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3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TTL 逻辑电平。对P3 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端口引脚 第二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O(外中断0)P3.3 INT1(外中断1)P3.4

6、TO(定时/计数器0)P3.5 T1(定时/计数器1)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四、 设计内容:1. 交通灯循环显示。2. 当按下按钮K1触发时外部中断0,控制东西绿灯强制;当按下按钮K2触发时外部中断1,控制南北绿灯强制。按钮KEY按下强制解除。 3. 定时计数器0控制绿灯显示时间,并用数码管显示时间。五、 I/O端口使用表:引脚所接元件功能P2.7D0东西黄灯P2.6D1东西红灯P2.5D2东西绿灯P2.2D3南北绿灯P2.1D4南北黄灯P2.0D5南北红灯P1SMG1时间十位P0SMG2时间个位P3.2K1东西绿灯强制P3.3K2南北绿灯

7、强制P3.7KEY强制解除六、 硬件原理图: 七、 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开始 交通灯显示子程序初始化T0、INT0、INT1中断设置定时50ms;T0中断优先级为低交通灯显示子程序流程图:东西路口绿灯亮;南北路口红灯亮东西路口南北路口黄灯亮定时器定时10s东西路口绿灯闪5次;南北路口红灯同时闪5次东西路口南北路口黄灯亮延时东西路口红灯亮;南北路口绿灯亮定时器定时10s东西路口红灯闪5次;南北路口绿灯同时闪5次外部中断0服务子程序: 外部中断1服务子程序:开始东西路口绿灯亮;南北路口红灯亮KEY=1?开始KEY=1?NONO东西路口红灯亮;南北路口绿灯亮返回返回YESYES八、 C语言程

8、序:#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数码管显示表 uchar tur=0;uchar k=0;uchar j; sbit KEY=P37; /位定义sbit Yellow_E=P27;sbit Red_E=P26;sbit Green_E=P25;sbit Yellow_S=P21;sbit Red_S=P20;sbit Green_S=P22;Ext

9、ra0() interrupt 0 /外部中断0,东西绿灯强制 while(KEY=1) Yellow_E=1;Red_E=1;Green_E=0; Yellow_S=1;Red_S=0;Green_S=1; Extra1() interrupt 2 /外部中断1,南北绿灯强制 while(KEY=1) Yellow_E=1;Red_E=0;Green_E=1; Yellow_S=1;Red_S=1;Green_S=0; Time0() interrupt 1 /定时计数器子程序TH0=(65536-50000)/256; /高位重装TL0=(65536-50000)%256; /低位重装vo

10、id Delay(uint x) /延时子程序uint i;while(x-) for(i=0;i=1000;i+);void Traffic_LED() /交通灯显示子程序uchar i;switch(tur)case 0:Yellow_E=1;Red_E=1;Green_E=0;/东西绿灯亮 Yellow_S=1;Red_S=0;Green_S=1; /南北红灯亮 j=0; while(j+)=10) for(k=0;k20;k+) TR0=1; /定时器开始计时while(!TF0); P1=Table(j)/10; /数码管十位P0=Table(j)%10; /数码管个位P1=0xC0

11、; /数码管复位P0=0xC0;case 1:Yellow_E=1;Red_E=1;Green_E=0;/东西路口绿灯闪5次 Yellow_S=1;Red_S=0;Green_S=1;/南北路口红灯闪5次 for(i=0;i=10;i+) Green_E=!Green_E;Red_S=!Red_S;Delay(20); case 2:Yellow_E=0;Red_E=1;Green_E=1;/东西路口黄灯亮 Yellow_S=0;Red_S=1;Green_S=1; /南北路口黄灯亮 Delay(50); /延时case 3:Yellow_E=1;Red_E=0;Green_E=1; /东西路口红灯亮 Yellow_S=1;Red_S=1;Green_S=0; /南北路口绿灯亮10s j=0; while(j+)=10) for(k=0;k20;k+) TR0=1; /定时器开始计时while(!TF0); P1=Table(j)/10; /数码管十位P0=Table(j)%10; /数码管个位P1=0xC0; /数码管复位P0=0xC0;case 4:Yellow_E=1;Red_E=0;Green_E=1; /东西路口红灯闪5次 Yellow_S=1;Red_S=1;Green_S=0; /南北路口绿灯闪5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