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4726993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 使 ”句式,掩盖了主语,应该把 “使 ”字去掉。指代不明句子前后不一致、句子前后矛盾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序颠倒句子不单一、句子杂糅词语赘余、罗嗦不合事理、逻辑 等等(一)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例 1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例 2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例 3 :从他的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例 4 :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二)指代不明例 1: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阿姨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例 2:他对他说: “你不要随随便便就有轻生的念头,你不要这样做!”

2、例 3:小红跑了一圈, 把接力棒拿给了他, 他又把它递给了他, 最后到了 “飞人 ”手上 精品资料_(三)句子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例 1:中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例 2:下晚自习后,整座教学楼一片漆黑,只有两个教室还亮着灯。例 3: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例 4:能否认真学习,是成绩提高的关键。例 5: 一个人努力,是能不能提高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例 6:人活着,就难免不犯错误。例 7:谁都不能否认李白不是唐代伟大诗人。例 8: 6 月份动工的这个工程 , 基本上完全竣工了。注释:例句中的例3、例 4、例 5,“有否(”或“能否“”是否”“好坏”“优劣”等词语)在前或后,后或

3、前如果是一方面,就是病句。“避免”“难免”“禁止”等 “不,” 就是病句。(四)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例 1: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例 2:早晨,灿烂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例 3:他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准备迎接校学生卫生处的检查。例 4 :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例 5:春天的昆明,是鲜花盛开的时节。例 6:联欢会上,我们高唱歌颂祖国的歌声。例 7:今天的活动是最有意义的一天。例 8:他的崇高的精神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精品资料_例 9: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五)语序不当、语序颠倒例 1:百货大楼有各种男士喜爱的领带。例 2:新华书店有各种儿童喜爱的小人书。例 3:

4、我提了两个同学感兴趣的建议。例 4:课堂是重要的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阵地。例 5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例 6:这是宋代新出土的文物。例 7: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和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例 8:这次车祸给受害者家属深刻的一个教训。例 9 :同学们将来都希望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例 10 :全校师生讨论和听取了校长关于加强教学管理的报告。例 11 :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六)句子不单一、句式杂糅例 1:他把早上的作业被做完了。例 2:昨天,老师把他批评被说哭了。例 3:那天我晾的衣服被大风把衣服刮跑了。例 4:我叔叔带来两箱苹果红富士苹果非常甜。例 5: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

5、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例 6:他的家乡是河北省邯郸市人。例 7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 ,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精品资料_者之手。例 8: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学们事情的经过。(七)词语累赘、罗嗦例 1: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例 2: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十月一日的国庆节。例 3:昨天,他们两个人一路同行,一直走到十字路口才互相分手。例 4:学校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例 5: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八)不合事理、逻辑例 1: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例 2 :他身体强壮,因此学习成绩也很好。例 3:前一阶段,我重视了文化

6、学科的学习,因此忽视了体育锻炼。(九)等等注意: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十分严格,对于病句的识别、修改,关键是要多练习,总结规律,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精品资料_归纳症状对症诊断并不是到医院看病的病人都是疑难杂症,大多数是常见病,病句也一样, 记住常见病句的类型很重要。 出现 “是否 ”、“能否 ”、“有没有、”“好坏 ”、“优劣 ”等词,要注意看前后表达是不是两方面,是否一致。前后不一致,就是病句。(两面词前后若是一面与两面搭配就是病句。)在句首看到“经过”、“通过、”“在、”“从、”“由于”等介词要注意,缺不缺主语要看另一个句子句首的词性,不是名词或代词就是缺少主语。并列词组的运用,

7、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也常常犯词语排序不当的毛病。(所以多个词语并列,或是有“和”字的句子,先看排序,再看搭配。)句子多次出现“不 ”、 “没有 ”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否定词多了,表达的是否定、肯定要弄清。)( 5 )句中“避免( /以免 /难免)、防止( /禁止)、预防、忌”几个词语,后面决不能加单重否定 “不 ”,加了就是病句。(6 )关联词,要注意,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修改病句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精品资料_注意: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

8、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洁、高效。判断句子是否病句的方法1.仔细读句子,感受句子是否流畅、说得通,如果感到别扭、不合适,就仔细辨别其病因所在。示例:初三( 3)班同学基本上全都参加了这次数学竞赛。(“基本上”“全都”是前后矛盾)2. 紧缩法(即长句子化简,去其枝叶):先找出全句的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示例: 在“五讲四美”活动中,校园里掀起了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的场面。(把这个句子紧缩成为“校园掀起场面”, “掀起”“场面”显然是说不通的,应改为“校园掀起高潮”,就纠正了语病。)3.最基本的是掌握住病句的几种典型类型,就容易区分语病

9、了。预习语文的方法语文课多是有一篇一篇内容上不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预习语文的一般步骤是:首先通读课文、注释以及习题,划出生字、生词和不好理解的句子。其次,查工具书,即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以及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再次,尝试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段意、人物特征、表现手法等,可用作听课时与老师的讲解对照,以加深理解。精品资料_三读预习法预习的首要环节就是读书,只有阅读了课文,才能对所学的课文有个大体了解。预习中的读书往往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一、初读,把文章读顺。一篇新课文中有生字难词,这是我们理解课文的障碍。阅读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划出或抄出生字难词,查字典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不要懒。二、细读,把文章读通。这一步骤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细读课文一般要包括默读和朗读的步骤。通过默读,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接着要出声把文章朗读几遍,要读的流利通顺。通过出声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三、精读,把文章读透。精读,就是提问和思考的过程。要在细读文章的基础上,继续去钻研课文,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