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4692738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一单元身体部的秘密第1课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展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科学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教学策略:师生共同分析资料,通过交流合作掌握本课。教学准备:消化系统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提出问题: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

2、方?生充分发表意见。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刚吃馒头的体会,你们知道是如何被消化的吗?、学生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物如何被消化我们可以用实验来研究一下。你们可以根据桌子上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如下实验报告单:提示:取两个试管,分别参加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参加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过

3、一会,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参加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参加唾液的淀粉液不参加唾液的淀粉液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完后,提问: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下面的消化又是怎样的呢?看课本图画。并全班交流。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分组讨论教师小结:是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原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五、作业拓展。 了解了我们的消化系统以与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之后,教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

4、后进一步研究探索。1、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我们身体个局部吸收的呢?2、病人在重病期间无法进展饮食时,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怎么获得需要的营养的呢?六、板书设计:事物到哪里去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七、教学反思:第2课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教学

5、策略:分组讨论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肺活量等实践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教学准备:呼吸系统挂图,水槽、石灰水、集气瓶、橡皮塞、玻璃管、火柴、气球、软尺、肺活量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那么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的呼吸。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二、创设情景。 和同学们共同玩一个憋气的游戏或进展一个憋气的比赛,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重要性,深刻体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提出问题:“人为什么离不开呼吸?“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学生进展猜测、讨论和交流三、探究吸进

6、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1、先让学生猜测。2、看教课书上的提示资料,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学生交流设计方案,让学生相互评价,弥补设计中的不足,更好的为实验探究作准备。4、动手实验。5、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为什么呼气时石灰水变浑,吸气时石灰水不变浑?“你认为呼出的气体与吸进得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使火柴熄灭了?6、教师小结: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的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少。四、探究呼吸器官和我们怎样呼吸。1、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2、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呼吸器官图进展交流。3、交流完后,根据学生的对呼吸运动的理解,

7、画出人呼气和吸气的路线,进一步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各局部的作用。五、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提出问题: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疾病?原因是什么?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六、拓展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调查资料,主题为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产生的危害情况。七、板书设计:我们的呼吸呼吸器官:鼻、咽、喉、支气管、气管和肺八、教学反思:第3课心脏和血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与保健;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力目标:能提出探究活动得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会查阅书刊与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科技作品。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

8、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与保健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血管测量心跳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组成了人体的奇妙的“运输线路,从而把养分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教学准备:剪刀、长胶管、漏斗、有关的血管方面的文字、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流血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的组成局部,它一刻不停的在我们的身体中流淌。关于它,你们了解的多吗?板书:心脏和血管二、找一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1、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小组同学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心脏和血管的资料,互相找一找自己

9、的心脏和血管。2、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找。3、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你是怎样知道的?4、不错,把手放在胸腔片作的地方能够应到心脏的跳动。还能听到同桌的心跳。5、你们还知道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吗?学生发言6、师出示血液循环图讲解: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静脉血管是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在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连接着许多比头发还细的血管,这就是毛细血管。三、测心跳1、刚刚同学们都听到了自己得心跳,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左胸的位置,亲自感觉以下。2、回报感觉结果。3、小结: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是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一次,我

10、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4、让学生自己数一数自己的脉搏每分钟多少次。5、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一下,看一看自己的小组中的同学脉搏每分钟大体在什么之间。6、让学生活动几分钟再测量以下,和上次有什么不同?7、让学生说一下心跳的快慢和运动的关系。8、小结: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60次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可能就有病了。四、怎样保护心脏和血管。1、交流心脏和血管的常见病。2、预防措施。五、认识听诊器。出示听诊器,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学生回答希望同学们用自制的听诊器再一次听一听自己的心跳。六、拓展活动1、课后进一步调查收集并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有关资料,然后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提高对

11、这类疾病的认识。2、给亲人写一份利于保护心脏的生活建议。七、板书设计:心脏和血管心脏血液循环系统血管八、教学反思:第4课 脑与神经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三局部构成,以与脑和神经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局部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展脑的卫生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人的神经系统是有哪些局部构成的。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教学策略:利用挂图: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功能、大脑中各神经中枢的分布示意图。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前面的自然课中,我们认识了人体的哪些器官?人靠用什么来思考问题?

12、二、学习新课1、根据课本上的要求,做一做。说一说自己的体会。2、认识脑与神经。师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说说脑和神经的作用。借助图认识大脑的不同区域,和不同的区域分管的不同工作:感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听觉中枢。(1)学生分组试一试自己的反响。(2)交流:盲人、聋哑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涉与游戏,体验一下。(3)师生交流保护大脑的科学方法。三、课堂总结:1、说说脑、脊髓、神经的作用。2、说说你做数学题时,脑和神经是怎样协调工作的。四、板书设计:脑和神经脑司令部神经线我们要科学用脑五、教学反思:第2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第5课凸透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凸透镜放大、聚光、使物体成像的特点,并会使

13、用凸透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能力。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教学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交流的根底上掌握本科目标。教学重难点:掌握凸透镜的特点,会使用凸透镜。教具准备: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玻璃瓶、激光灯。教学过程:一、用放大镜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凸透镜。二、我们观察放大镜。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放大镜。2、指名说出放大镜各局部的名称。3、小结:放大镜分镜片、镜框、镜柄三局部。三、凸透镜的作用。1、各小组玩放大镜。并交流发现。注意: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如此会灼伤眼睛2、在下研究聚光性。3、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

14、上的字,指名说出发现了什么?放大性4、指导学生做凸透镜成像试验,各小组交流其发现。5、全班交流凸透镜的作用。小结:凸透镜具有聚光、放大、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四、拓展延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放大镜,找一找。五、板书设计:凸透镜镜片、镜框、镜柄六、教学反思:第6课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照相机成像的特点,认识眼睛各局部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与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教学重难点:认识眼睛各局部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教学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材料能动手操作并动手试验掌握眼睛的构造。教具准备: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照相机和眼睛二、做个照相机,玩一玩。1、各小组用材料做一个照相机。2、玩一玩,指名说出物体的像是怎样通过凸透镜在半透明纸上成像的?三、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1、阅读课本资料卡讨论眼睛的构造。2、交流照相机和眼睛有什么一样的地方。3、交流视网膜、晶状体的作用。4、全班交流。5、教师小结。四、拓展延伸。查阅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