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明清吴门袁氏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5.08KB
约17页
文档ID:474606029
明清吴门袁氏_第1页
1/17

明清♦吴门袁氏据苏州《吴门袁氏家谱》记载,吴门袁氏先世汝南,自宋南渡始迁江左,虽吴中袁氏支 派繁多,且都出自汝南,但宋朝及以上谱牒无存,世系无从考证,不敢妄附,故以元朝至元 年间的海道万户宁一公为一世祖一世祖宁一,字惟允,元至元中,以荐征官海道万户,授太中大夫,赐金虎符,驻节平 江,赐第郡城之“闻德坊”,专司岁输,督理粮储,巡视海运,兵民爱戴,卒于官,子孙遂家 吴中配吕氏,生二子:英、彳散(后无考)二世袁英,赘章氏,居城中集祥里汤家巷,元末遭乱,遹迹山中,躬耕自给生于大德八年,卒于洪武二年配章氏,生二子:福实、福定三世福实,字以宁,生于至元五年,先从母姓章,后复姓袁洪武初,以贤良荐授山东布政使司照磨,配朱氏,生一子:琮三世福定,字以成,生于至正元年,生二子:政、端 政子孙家于浙江钱塘,后无考端后裔亦无考四世琮, 字士宗,生于洪武二十七年,卒于宣德二年,配宣氏,夫妇合葬于吴县荐福 山生有四子:德、敬、聪、俊五世德,字孟仁,居城中北园,生三子:晟、昌、量五世敬,字孟本,号介隐,生于永乐十三年,卒于弘治六年配俞氏,生一子:鼎;侧室赵氏,生二子:鼐、鼎五世聘,字仲明,居北城,生一子:晨五世俊,字仲英,居城东清石桥,生四子:、昂(后裔未详)、昊、昱。

六世晟,生一子:玉(无传)六世昌,生一子:林(至九世无传)六世量,生三子:宣(至九世无传)、松(至八世无传)、顺(至八世无传)六世鼎,字臣和,号新斋,岁贡历任浙江秀水县儒学训导、江西南昌县儒学训导、四川叙州府庆符县儒学教谕,生一子:献可六世鼐,字臣器,号方斋,工诗兼精于岐黄术,著有《方斋诗集》,为良山县医学训科配韩氏,生二子:衮、裘六世鼎,字臣用,号怀雪配葛氏,生四子:表、裳、褒、裘;侧室华氏,生三子:袭、 襄、衷(无传)六世晨,字清臣,生一子:希恩(八世无传)六世,字景通,生二子:宗恩(无考)、瑾(传三世无考)六世昊,字云苍,生一子:銮(无考)六世昱,生一子:金(无传)七世裳,为长房支祖时中公七世衮,为三房支祖谷虚公七世裘,为六房支祖志山公七世表,为大房支祖陶斋公七世裳,为二房支祖谢湖公七世褒,为四房支祖卧雪公七世袭,为五房支祖胥台公七世袭,为七房支祖存雪公七世襄,为八房支祖瑶台公至此,吴门袁氏枝繁叶茂,子孙蕃衍,诗礼传家,科第连绵七世分为九房,但第三房祖谷虚公传六世后子孙远迁失考, 今实际只有八房有传可谱 家族中先以著名的政治人物袁表为代表的 “袁氏六俊”(表、裳、褒、表、衮、裘兄弟六人)崛起,门楣开始显赫,后又有“三贤”(尊尼、年、麟)、“六贤”(梦甦、梦鲤、梦草、堪、坊、墉)美誉继起,使得家族迅速崛起壮大。

他们在学术、文化、文学各方面都颇有建树,清钱大昕所著《潜研堂文集》中称吴门袁氏“一门文献照耀志乘,至今称为甲族”吴门袁氏从南宋汝南迁吴,世不干禄仕,所以历代无显名然忠信孝友皆守之至明清, 以科举起家,家族出现了著名的政治人物袁表出现了袁父子进士: “袁爽与袁尊尼”两父子;兄弟进士:”袁衮与袁裹”两堂兄弟,"袁尊尼与袁年” 两堂兄弟;叔侄进士:“袁衮、 袁爽与袁年叔侄”的科举盛况袁氏一六多贤明端正、 孝有敦睦、忠信豁达、乐善好施之人 以袁爽为代表的“袁氏六俊”崛起,门楣始显赫,使得家族迅速崛起壮大 后“三英”、“三 贤”、“六贤”美誉继起一个江南刻书世家巍然而立在学术、文化、文学各方面都作出 了贡献一门文南献照耀志乘,至今称为甲族”明中叶的袁家俨然已称吴中右族袁表 辈“藻发竞秀,突起阊闾,声生势长,隐然为文献之族”据《吴门袁氏族谱》,吴门袁氏祖先可追溯至先世宁一,宁一在元官海道万户,授太中 大夫,赐金虎符,驻节平江,赐第郡城之闻德坊,专司岁输管理粮储,巡视海运兵民爱 戴,颇著声绩二世袁英、三世袁福实(字以宁,明洪武初以贤良荐山东布政司照磨)、四 世袁琮(字土宗,以孝闻),传五世至袁敬(字孟本,号介隐,敦行孝弟,崇祀先贤六俊祠)。

生子三,长新斋公袁鼎,次方斋公袁鼐,三怀雪公袁鼎鼎以儒学名世,“天性孝友,勤学博览”著《乐书》(已佚)考董释《庆符教谕新 斋袁公墓志铭》,曾授浙江秀水县、江西南昌县、四川叙州府庆符县儒学训导但在其后五 六代内,鲜有继承其美者崇祀先贤六俊祠子袁献可(裳),孙袁柬皆无仕鼐,工诗兼精岐黄术著《方斋诗集》(已佚)考文徵明《袁府君夫妇合葬铭》,“文 雅自将”,“至是诸子继起科第,升庠校,彬彬辈出又皆以文行著声,用闵奕炜,视其先 不啻过之,实自府君发之也”生子衮、裘鼎,字臣用,号怀雪,“居常《乐》、《易》,自然不事嬉游,与人言必根於伦理名教 吴中旧事遗话,开口即不少息,闻者乐听”家日充拓,子姓渐蕃彦衍”、“始家于在城 集祥里,后徙城外,再徙瑞秀里”明敕封承德郎刑部福建清吏司诰赠中大夫云布政使司左 参政子七人,名表、裳、褒、袤、衮、袭、襄、衷七世分八房,长房献可、大房表、三房衮、四房褒、五房袤、六房裘、七房袭和八房襄 孙曾繁衍,科第联绵,表、裳、褒、表、衮、裘六兄弟突起吴中,称“袁氏六俊”,家声为 之一振其中衮、裘同胞,鼐子,出侧室华孺人;表、裳、褒、表同胞,鼎子,出葛安人六俊”在正德、嘉靖年间知名吴中,以文行。

"袁氏六俊":袁表、袁裳、袁褒、袁表、袁衮、袁裘袁表(1488-1533 ),字邦正,号陶斋,鼎子,葛氏生轻财仗义、胆略过人、为政刚 介正直汪琬(袁爽四世女孙婿)袁氏六俊小传云: “由太学生授西城兵马指挥,改南京中城升临江通判为人和易,不设崖岸,而中实耿介,不可犯在南京以事忤权贵,抗节 不屈,致被系狱,久之始得改,时人皆叹其直临江致仕归,捐囊中奉千余金茸先世墓,创 祭扫规仪,建亭刻石,以示子孙长于诗歌,下笔辄滚滚不停数以昆弟及文先生(文征明) 徵仲、王子履辈相唱和所著有《江南春集》行于世十三岁补苏州府学生,后入国学嘉靖十年就选吏部, 同年十月除西城兵马司副指挥,牛刀甫试、骥足方腾两年后改南京中 城兵马司副指挥,旋升文林郎十三年遭母丧归故里守孝 十六年二月复补南京东城兵马司 副指挥,四月到职任职一年届满入朝见帝十八年己亥,由于为人耿真正气,以事忤权贵 被诬下狱,数月被释第二年三月出任江西临江通判袁爽为作《送伯兄临江通判诗序》,“烹鲜适赋政之宜,制锦征学优之美二十四年致仕归吴 “诗酒自娱,与诸昆弟及名下士相唱和”二十六九月望日为袁爽集子作《袁永之集序》袁裳(1495-1573),字尚之,晚耕谢湖,自号谢湖居士,鼎子,葛氏生。

藏书家、刻 书家、书法家十六岁入太学,不久补K膳二十二岁应试南都据清汪珂玉《珊瑚网》记 载,寻访东北郊诸名胜,其中曾游栖霞寺过十余年后,于嘉靖四十三年得栖霞寺碑,四十 四年为作跋嘉靖二十二年升国学工诗、文、书、画,与兄表弟袁爽及从弟袁裘时称袁氏 六俊耿书尤俊迈法米芾,与文徵明齐名画山水潇远,林丘郁映任意写竹枝花朵,饶 有生趣以刻书、藏书著称卒年近八十所著有《田舍集》、《游都三稿》、《谱系八述》、 《编类金声玉振》等,《枫窗小牍》,子袁颐续多记汴京见闻,亦及临安杂事有关北宋后期南宋前期礼仪、风俗、政事、艺文等佚闻,可与史传相比较 《吴县志、苏州府志、明画录、无声诗史、袁氏六俊传》袁褒(1499年—1576年),字与之鼐子,葛氏生身长七尺,音如银钟, 雅薄功名,不肯仕好读书,尚风节,重然诺,与人交不设城府,轻财好施,有以急告者, 倾囊济之,无所吝无他嗜好,惟耽学不倦,潜心读书,不喜浮屠老子之说精鉴赏,工翰 藻,吴中称为博雅君子与 王宠友善,王宠家贫,褒常宽贷之, 嘉靖七年( 1528年)四月, 王宠曾向袁褒借白银五十两晚年筑室桃花坞,筑室灌园,抱膝长吟其间,于声势泊如也所著《东窗笔记》、《括囊稿》若干卷。

袁褒有兄弟六人,与兄表、袤及从弟衮、裘,时称 袁氏六俊子六:“中、平、韦、年、皋、辛”长子袁中筑室别业于郡西金山之茶坞与 弟袁平曾避倭寇于此,子孙遂家焉 二|袁表(1502-1547 ),字永之,号胥台,鼎子,葛氏生嘉靖名臣,《明史》有传嘉靖 四年(1525)乙酉科解元表是个神童, 5岁即知书,7岁赋诗有奇语,9岁能为古文辞,14岁补苏州府生员(即考中秀才), 15岁参加应天乡试,“驰声场屋” 19岁作《南狩篇七」十韵》一文,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的荡气回肠可这样的写文章好手,竟在应试回回落 马嘉靖四年,再参加乡试,公推为第一名解元,时年二十四岁,“及发解南都,乡誉帖服” 明年,会试时亦高等,“一时声名倾动京邑”读卷官大学士张瑁,读了袁襄的会试试卷, 拟推荐为第一名状元人选,但是因为其他同考官厌恶张瑁为人与品行而不同意,“抑置二甲 第一”(传胪),“既拆封知为袁(表),众有悔色”(明黄景昉《国史唯疑》卷六)改 庶吉士,后改任刑部、兵部主事因兵署火灾受连,谪戍湖州特赦后,任南京兵部武选司 主事,不久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又擢广西提学佥事于二十二年四月五日因疾致仕归,时 年四十二岁归吴后与朋倡和,诗酒自娱。

二十四年袁表亦弃官归四十六岁便匆匆辞世袁爽好学强记,以文行知名吴中,成为嘉靖前期文坛领袖著有《袁永之集》、《胥台集》、 《世讳》、《皇明献实》、《吴中先贤传》、《吴中人物志》、《岁时记》、《周礼直解》等兄表、裳、褒以及从兄弟袁、裘都以文行闻名吴中,人称“袁氏六俊”袁衮(1499-1548),字补之,号谷虚鼐子,华氏生明诗人、书法家,鉴藏家其名字由来与沈周所作一首七律有关,鼐娶妻十七年无子,沈周作《榴花题赠》: “吾写君家多子榴,今年消息在枝头锦囊一朝百宝露,积善衮衮皆公侯后果生子,因而取名为衮 二十一岁补苏州府学生,随后入南京国子监嘉靖七年应天乡试中举,第六十名随后遭父 母双亡十七年(1538)会试第五十五名廷试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进士 授江西庐陵知县, 多善政,衮勤于吏事,每翻阅文书,非夜漏下数十刻不休,县人好讼,又输赋京师,辄为揽 纳户所侵冒,至是悉钩摘其哗猾,置之理,一县惊服又鼎新学宫及文衷烈公祠,又为靖难 诸臣曾御史曾纪善建专祠凡兴诸役皆取足罚触镶,未尝费民一钱会奉檄薮县田,虽深山 穷谷,必亲履其地,抽稽俱有法度,吏胥不敢上下其手二十二年擢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 后晋升承德郎,升署员外郎。

才识通敏,廉洁自持,尽心民事,引疾归卒后一年,庐陵之 民崇祀名宦祠著《袁礼部集》、《世纬》袁裘( 1509-1558 ),字绍之,号志山鼐子,华氏生布衣诗人 “温粹博雅,怡志林泉,弦歌觞咏,脩然高寄,与史衮友爱,皆以文名”二十一岁入苏州府学生,不久 祉庶膳生,后为岁贡生屡试不利,乃博涉经史及汉唐以来名家文,工诗古文居家有孝行, 晚循资贡礼部,未仕卒,有《志山诗集》袁裳(? 一一1516),字献可,随待父鼎秉铎西蜀,多所建树如纂修乐书修义学等, 不惮勤苦,以文名既而鼎卒于任上,献可极为悲痛,竟也追随其父,殁于运送父柩途中 以孝闻子袁柬亦有“袁孝子"之称袁袭( 1523—— 1606),字承之,别号文桥少有诗学,却困于科考好不易求得一职 之谋偏逢母丧,便决定一生不仕袁襄(1523-1610 ),字赞之彭定求撰有《袁氏附祀三英小传》袁尊尼,字鲁望幼警颖,博通经史,与父称济美五岁,胥台公口授之书辄育 十岁便“经术悉通,晚为举子业又辄工胥台公爱之十五岁补苏州府学生十六岁而举茂 才异等,乃误二十一岁,中应天乡试第四十名后两试两不第直至嘉靖四十四年,会试 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