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460549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选自世说新语)(注释)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剡(shn)东,剡县之东。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铩,摧残,伤残。翮(h),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轩翥(zh),振翅高飞的样子。姿,通“资”,资质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有人遗其双鹤(_)(2)

2、乃反顾翅(_)(3)支意惜之(_)(4)少时翅长欲飞(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_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2.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1)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2)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_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3、。(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_今义:_(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今义:_3联系课文,翻译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_(2)孰为汝多知乎?_4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原因是_;一儿认为_,原因是_。(出原文作答)5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_3. 阅读,理解内容。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书戴嵩画牛1文中的词语_,_表现了杜处士“尤所爱牛”。2

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了_。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注)避患:避免灾祸。及:等到。益:更加。遂:于是,就。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的教导)C.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3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_;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结果是_。5. 古诗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为汝(r)多知(zh)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1)问其故(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孔子不能决也(_)2一词多义。问其故 其:_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3句子翻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

6、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角度出发,一个从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道理,表现了他们_的可贵精神。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故:_去人近:_及日中:_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

7、是:_。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射大地,中午太阳_射大地。7. 名著品读。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城铺:城上各自防守的地段),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ng),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1以上选段出自古典名著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2以上选段就是“三

8、十六计”中的“_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_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书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_8.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弈秋(_) 鸿鹄(_) 弓缴(_) 弗若(_)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思/援弓/缴而射之3说说整句话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一

9、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_5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9.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巍巍乎若太山_3本文选自_,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如:_。4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我从中体会到了_。10. 理解阅读。与善

10、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与善人居(_)(2)如入鲍鱼之肆(_)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_3根据文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是:_,_。4对文章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11. 文言文阅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11、,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已暮矣 (暮:晚了)B.安敢戏其君 (戏:戏弄)C.日出之阳(阳:太阳)D.何不炳烛乎 (炳:点,点燃)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于”与“晋平公问于师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请救于齐B.苛政猛于虎C.闻达于诸侯D.黄鸟于飞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盲臣安敢戏其君?_(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_5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请用原文回答,并说明师旷意在说明什么道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