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454986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学院:文理学院_汉语言文学1205 :钮星_1290030304 教师:石国伟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我认为此举是与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

2、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涵。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这篇文章,唤醒广大民众的民俗节日文化记忆,让传统民俗节日有效延续下去,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已愈来愈成为我们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吕梁地区乡镇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节日民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二、娄烦县简介娄烦县地处市西北部,位于市区西北94公里

3、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市的郊区县,境域总面积为1276平方公里。娄烦地处陆山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全县辖8个乡(镇),即娄烦镇、杜交曲镇、静游镇、天池店乡、马家庄乡、庙湾乡、米峪镇乡、盖家庄乡。4个居委会,143个行政村,113720人。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干旱、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一般、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征。娄烦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工业也迅速发展,同时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荣获“省生态环保第一县”的称号。三、调查方式与过程为了完成此次田野调查,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分别去了杜交曲镇、静游镇、天池店乡、马家庄乡、庙湾乡、米

4、峪镇乡、盖家庄乡等乡镇的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村镇,对这些村镇的岁时节日民俗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并进行了比较归纳。这些村镇都是根据地理位置,从娄烦县城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中挑选出来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调查结果的偏差和局限性。下面我就对这次调查的成果进做一个具体的报告。三、 调查问卷关于传统节日与民俗保留情况调查问卷1. 您的性别是( )A. 男B. 女2. 您所处的年龄段( )A.小于16周岁B.16-25岁C.25-35岁D.35岁以上3. 您认为自己对于家乡的传统民俗是否了解( )A. 完全不清楚B. 知道一些C. 很了解4. 您对于自己家乡各种民俗活动的了解来自( )A. 生活经历B. 各种媒体途径

5、(书报、网络等)C. 长辈言传身教D. 其他5. 您家乡是否有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 )A. 有B. 没有C. 不清楚6. 您能正确说出具体日期的传统节日有( )A. 春节B. 清明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E. 中元节F. 其他7. 您较为了解或曾经参与的传统民俗活动有( )A. 春节(扫尘、守岁、拜年等)B. 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C. 清明节(大扫除、植树、扫墓等)D. 中秋节(祭月赏月、吃月饼)E. 端午节(包粽子、找艾草等)F. 以上均没有8.根据修改后的全国年节与纪念日放假方法,以下哪些节日是我国法定节假日()A除夕 B春节 C元宵 D清明 E端午 F立夏 G七夕

6、 H中秋 I重阳 J冬至9. 您对传统民俗的看法( )A. 许多民俗已与时代不符,应当摒弃B. 传统的就是珍贵的,是祖辈留下的巨大财富,应当大力发扬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结合D. 对自己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无所谓10. 关于传统节日与民俗的发展,您赞同的有( )A. 政府与有关单位颁布相关的法律条例,如传统节日节假等B. 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C. 从教育入手,增加课堂教学与文化宣传中的传统文化容D. 不加干涉,任其发展E. 其他建议11.圣诞节等“洋节”风行,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四、调查容(一) 春 节 1.备年货:腊月二十前,人们就开

7、始备年货了,主要置办穿戴、调料、年画、爆竹、烟花、糖果、烟洒以与其它食品等。腊月二十八,是最后置办年货的日子,所有短缺的年货都要在这日办齐。人们走在货摊、集市、商店里,见到什么都想买一些,民间有“二十八,胡拾掇”之俗语。峰岭底村在每年这日都有集会,专门提供年货。 2.做年饭: 腊月二十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年糕、摊黄儿(折饼),这些熟食做出许多,存放在大瓷瓮里置于寒冷处,直到次年二月前后才能吃完。腊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也是做年饭的日子,这三天,主要是生豆芽、捣钱钱(黄豆加水闷胀后捣成片片或碾碎,熬稀饭用)、炒油渣(胡麻籽或菜籽炒熟后磨成面,熬油渣饭用)、点豆腐、捏枣牌、蒸点心、炸油果、做肉食

8、等。乡村每户人家要做一、两锅豆腐,每锅约二十斤。点心也要蒸五六十个。“二十九,捣烧酒”,人们在这一日,大部分农民都要杀猪宰羊小炒肉,喝酒吃肉啃骨头,美美地先吃上一顿,算是过年享受的前奏了。 3.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打扫锅舍”,这一日,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扫窑掏炕,粉刷墙壁,抹洗家俱,一切破旧的东西都要清理出屋,意为弃旧。然后糊窗纸,剪窗花、贴年画、挂明镜,把室装扮的焕然一新。腊月二十七,是全家人理发、洗脚的日子,白天理发,晚上洗脚是娄烦人过年前必须做的一件大事,即所谓“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初夕,家家户户还要进行一次院落大扫除,以便过个干净清洁舒适的新年。 4.敬神: 腊月二十三,“送灶马爷

9、爷上了天”。这日晚上,人们要在锅台正面和天地窑窑前烧上高香,供上点心,磕上三个响头,求嘱诸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然后在院子里燃放一个两响麻炮,算是送神上了天。新春凌晨,男主人要在天地窑窑前再供几个点心,烧香磕头,响炮迎接诸神。 5.上玟祭祖: 年除夕上午,男人们要上坟祭祖。临行前,粘几个小纸袋,装一些柴米油盐,连同点心、酒器、麻纸一起带上,到祖坟前烧纸祭奠。 6.辞旧迎新: 年除夕清扫完院落后,还要进行一系列辞旧迎新活动。中午吃隔年莜面,吃莜面要有剩余,取“来年有余”之意。下午贴对联,大门上贴门神,天地窑窑贴“敬天三杯酒,地一炉香,天地”对联,屋墙上、窗上贴福禄寿喜方联、条联,箱柜、风

10、箱、米瓮、粮仓、油篓、马鞍、车辆、畜圈等处贴意为丰满、兴旺、等条联,大门外贴“出门见喜”条联。在院子里要垒两堆火塔子,塔顶压一写有“发”、“旺”二字的红纸条。夕阳西下,先点燃一堆火塔子,孩子们开始燃放烟花爆竹。此时天地间红光闪闪,爆竹声声震耳,一阵紧似一阵,转眼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邻村上下遥相呼应,此起彼伏。如此热闹景象一直持续到深夜响完关门炮才渐完毕。晚饭吃的很迟,饭后大多数人家开始守岁,孩子们玩各种游戏,大人们捏扁食,在一二个扁食里各放一枚铜钱(现在放硬币)。四更过后,全家人先各吃一个柿饼,响一个“开门炮”,发着另一堆火塔子,在快燃尽的火塔子上接一块红碳送进灶火里,谓之“接火”。然后敬拜

11、神位,孩子们响接神炮,第二次响炮高潮又起。 7.拜年: 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分拜神轴,拜长辈,拜邻里,拜亲戚等。黎明大人们先去寿堂或祠堂拜先神轴,孩子们穿上崭新的衣服结队出门,挨家挨户叩头拜年,挣取核桃、柿饼、油果果、糖果花花之类的小食品,往往满载而归。老年人则出门捡柴、拾粪,意为“发财”、“通顺”。开饭前先请家中年长的老人入坐正面,全家人轮大排小给老人磕头拜年,老人要给孩子们“岁岁钱”。吃扁食时谁先吃出钱来就认为谁有福气,有钱花。早饭后,大人去本族邻里相互拜年、祝贺,说吉利话。正月初三、六、九日,是出门走亲戚的吉日,每到这几日,出门炮声声不断,人们携儿带女,三五成群,去外村外镇的亲戚家拜年。

12、旧日,这几日出门的人十分频繁热闹,有步行的、有骑驴的、有坐轿的,也有坐牛车马车的,路上人来人往,充满喜庆气氛。现在人们正月出门一般集中在初三、初六,一般骑自行车或搭便车、客车,步行的很少。 8.送五穷:也叫破五。正月初五,家家户户清早起来,都要将室尘秽清扫出门,在大门外堆成小堆,放一麻炮将其炸散,谓之破五穷,意思是将“吃喝穷、居住穷、穿戴穷、用事穷、花销穷”这五个穷神送走。 9.灯灯节春节过后,在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共有三次点灯节。上年腊月做年糕时,要留一块糕坨,到正月十五,用糕坨捏几个拳头大小的灯盏盏,灯盏盏的个数与全家的人口数相同,所以也叫人口灯灯。晚上点灯时分,插上棉花搓成的灯捻

13、子,倒一盏麻油点着,放各处神位,直至熄灭为止。正月二十五,一般人家用谷面捏十二个灯盏盏,每个灯灯都有一个记号,表示月份,蒸熟后,揭了锅盖,看那个灯盏盏里气荷水最多,表示当年那个月份雨水最多,所以也叫雨灯灯或月儿灯。二月初二还有一次点灯节,其规模比前两次要大一些,灯盏盏也用谷面捏成。晚上,把蒸熟的灯盏盏点着,分别放在锅盖上、水瓮上、箱子上、门脑上、牛圈、风箱上、碾盘上、空窑里等地方。深夜,孩子们出来悄悄地偷别人家的灯灯,主人见了也不管。远远看去,村子里星光点点,闪闪烁烁,忽明忽暗,十分好看。(二) 元宵节清末民国年间,娄烦有组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主要集中在娄烦镇。白天,家家户户大门前挂起灯笼,

14、拉起彩吊,商人和富裕人家雇上响工,组织起旱船队、高跷队、龙舞队等上街流行,挨门挨户表演,晚上,家家户户燃起旺火,鸣放爆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1年娄烦建县后,县城元宵节活动规模逐年由小到大,由政府各单位组织,周围各大村派队参加,订有剧团和多班响工助兴。大街东西两端搭起彩门,沿街各单位插起彩旗,挂起灯笼,拉起过街标语。正月十四,各表演队开始上街预演,一些单位在大街两侧竖起政策专宣传专栏和举办各种展览,在空中升起了气球。正月十五为正会,这一天,全县各乡村都有人来县城观看红火,下午四时左右,大街两侧、房屋楼顶上挤满观众,人山人海,浩大的游行队伍开始上街演出,彩旗队、彩车队、威风锣鼓队、秧歌队、

15、旱船队、高跷队、学生腰鼓队、鼓号队、大头娃娃队以与民间狮子舞、背棍、响工等表演风采各异,热闹非凡。其中,家窑村的“老少秧歌队”、三元村的“回娘家”、娄烦村的“二鬼摔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滑稽表演,更是引人入胜,笑语连天。游行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声、唢呐声、鸣炮声与观众的喝彩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晚上,各种彩灯、霓虹灯闪亮起来,堆堆旺火一齐点燃,影剧院放映通宵电影,戏场院好戏连台,几班响工对吹比赛。晚二十二时,体育场开始放焰火,十几米高的架子火城楼喷出了火树银花,空中焰火满天,刹时间万炮齐鸣,五彩缤纷,给庆祝活动增添了异彩。(三) 清明节娄烦民间过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有:动土、大扫除、植树、泼火、荡秋千、放风筝、掏甜甘草、捏寒燕燕、带寒拍拍、上坟扫墓等活动。1、动土: 清明节的前一天,人们称这一日为天聋地哑日,不需请阴阳先生就可动土,主要活动有挖掘地基、打院墙、安茅厕、迁坟等。只要这天在动土的地方挖一锹土,以后就不需再择日动土了。2、大扫除: 也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清理室外卫生,称“扫百病”。把被褥搭在外边让晒,称“晒百病”。把脏衣服清洗干净,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