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54063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科学活动:树与土活动目标初步感受树与土壤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树与其它动植物的一些生态关系,萌发对树、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验树与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难点:认识动植物间相互的联系活动准备经验基础:知道树的一般结构物质准备:与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联系,作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一、带幼儿参观植物园,看各种各样的树,发现它们的共性,如都有树叶、树枝、树根,树根都驻扎在泥土里等,初步感受它们的生活环境。二、观察树的不同种植位置与种植方式,了解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初步感受树与土的关系。三、观察树根,想象树根在地下是什么样的?它在土里干什么?初步探索树与土的关系。四、树荫下幼儿自由

2、游戏,发现树与其他动植物的联系,如:掉落的果子、缠在树干上的藤条、树上的鸟窝、蚂蚁咬的树洞等,让幼儿与树亲密接触,体验树的生态意义,感受自然界错综复杂的联系。1 / 5延伸活动生成活动:探索小动物怎样在树下做窝。( 二)活动目标初步感知土壤易松散的特性进一步感知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体验种植的乐趣,萌发热爱土壤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特性,体验种植的乐趣,萌发热爱土壤的情感难点:进一步感知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活动准备经验基础:幼儿玩过泥物质准备:各类挖土的工具、盆子、小树苗、小花苗等活动过程一、在户外的泥地上,为幼儿提供各类挖土工具, 幼儿自由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二、看看泥土里有什么?引导幼

3、儿发现, 泥土里居住着许多小昆虫,如蚯蚓、蚂蚁、小爬爬虫等,泥土是它们的家,启发幼儿保护泥土的愿望。三、谈活:泥土有什么用?四、实验:给幼儿一盆水,把泥土放在水里,体验土在水里容易2 / 5松散的特性。五、为幼儿提供易于幼儿种植的小树苗、小花苗,师生共同在土里孕育生命。延伸活动观察记录小树苗、小花苗的生长状况( 三)活动过程一、故事小麻雀远游提问:1小麻雀一开始生活在什么地方?2小麻雀远游来到了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麻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3小麻雀最后回到了什么地方?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树与土壤唇齿相依的联系萌发爱护自然、保护土壤的愿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难点:知道怎样

4、爱护和利用自然活动准备经验基础:初步了解树与土壤的关系材料准备:泥土流失与沙尘暴给人类生活带来危害和体现树根在土里的生长状态及怎样从土里吸收水和养份的课件二、演示课件,了解泥土流失,提问:3 / 51泥土流失是怎么回事?2泥土流失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危害?三、怎样预防泥土流失的谈话,提问:1为什么会造成泥土流失?2我们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这样可怕的事?四、演示课件,了解树根在土里的生长状态及怎样从土里吸收水和养份。提问:1树根是什么样的?2树根在土里干什么?对土壤有什么好处?小结。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大幅宣传画:爱护树木、爱护土地。活动评析一、设计意图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激发其探索

5、周围世界、 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使其在很小的时候就真正地去喜欢这个世界、 欣赏这个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心这个世界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宗旨。本次系列活动围绕着幼儿所熟悉的“树”与“土壤”展开三个活动。活动一,利用幼儿园有利的地理环境,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使幼儿在与树、土壤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树的生态意义。活动二,侧重于让幼儿在运用工具进行玩泥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活动三,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 深层次地向幼儿介绍树与土壤唇齿相4 / 5依的联系,使幼儿了解到一些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内容。三个系列活动各有侧重,逐步提高深度。本次系列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探索,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认识提高到利用自然、重视自然界的高度。二、活动评析通过几次活动, 发现幼儿对事物, 特别是对自然物关注能力提高了,探索的欲望增强了,喜欢对事物的来龙去脉穷追不舍。对植物、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自发地为小动物找家,给植物浇水,并对成人不经意的破坏活动大声抗议。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