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案(3)统一国家的建立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454014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学案(3)统一国家的建立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复习学案(3)统一国家的建立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复习学案(3)统一国家的建立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复习学案(3)统一国家的建立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复习学案(3)统一国家的建立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学案(3)统一国家的建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学案(3)统一国家的建立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复习学案(3) 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网络】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都咸阳影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一、秦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钱),开发南疆、修建灵渠文化上: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二、秦朝的灭亡秦的暴政:苛税、重役、酷刑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刘邦项羽领导农民军反抗秦朝

2、统治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西汉初年实行开明政策的原因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萧条吸取秦亡的教训文景之治表现: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措施: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德化民”三、大一统的汉朝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巩固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思想文化上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结果:出现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四、两汉经济的发展农业:重视农田水利,治理黄河(汉武帝,东汉明帝时王景),改进农具(犁壁、耧车)手工业

3、:使用提花机,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商业: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城市繁荣:西汉都城长安,东汉都城洛阳【基础达标】一、“秦王扫六合”(一)秦的统一统一时间:公元前 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是:(1)规定最高统治者称 ,总揽全国军政大权。(2)在中央设立 , , ,分管行政,军事,监察。(3)在地方推行 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2.经济上: 统一 和 ,在全国统一使用 钱 3.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简单的 。 4.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5.军事上,派蒙

4、恬北击 ,修筑万里长城(西起 ,东到 )疆域:东至 ,西到 ,北至 一带,南至 二、“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繁重的 和 严酷的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经过:公元前209年, 、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在 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意义:中国历史上第 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 之战,大败秦军

5、主力。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 投降,秦朝灭亡。(四)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 1、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 VS 汉王刘邦)2、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 年;都城:长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三、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背景: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措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提倡节约;提倡“以德化民”。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0(1)政治上:接受 的建议,削弱 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思想上:接受 建议,“ ”,以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6、3)文化: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 ,以 为主要教材。(4)军事上:派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取得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5)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张骞出西域,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6)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造钱币(五铢钱)。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请你想一想汉武帝在以上三个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典例练习】基础必备1.下列哪次战役结束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2.秦灭

7、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3. 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焚书坑儒”C陈胜吴广起义 D汉武帝削弱封国4.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项羽 B.刘邦、项羽 C.陈胜、吴广 D.刘邦5.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的是 (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城濮之战.马陵之战6.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时在

8、位的统治者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7. 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萃萃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8.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鼓励推荐人才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实行盐铁官营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9、,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指的又是什么历史现象?(2)材料二中董仲舒所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谁?(4)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什么态度?其目的一致吗?为什么?【直通中考】中考名题10.中央电视台的 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

10、改革,促进民族融合1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1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1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14. 右图反映的是( )A.西周疆域 B.秦朝疆域C.西汉疆域 D.西晋疆域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

11、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16.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铜方升铭文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 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 说文系传 ( l )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 2 )依据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中考模拟17.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A.夏 B.唐 C.周 D.秦18.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