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453215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翻译一首英文诗 摘 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达洛维夫人叙述手法巧妙,线索清楚简练。本文拟对文本展开深入的讨论,从接收美学的角度比较达洛维夫人的两个中译本,以探索原文诗化语言的翻译技巧。关键词:达洛维夫人;接收美学;诗化效果;意识流;节奏特征一、绪论达洛维夫人是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以诗化的、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描写了整个意识流动的过程,彰显独特风格。这也为该小说在我国的译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自80年代初,达洛维夫人共有一个节译本和四个全译本。笔者认为,孙梁、谷启楠和王家湘分别在意义的忠实度、文字的通达和美感及语序调

2、整上造诣颇深,但和原文相比,文中的诗化的节奏感并没能很好的表现出来。R. L. Chambers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中写道:措辞、韵律、词汇、纯粹的声音,全部和这亲密相关。笔者在分析了原文中诗化的艺术效果基础之上,比较了孙梁和王家湘的译本,结合接收美学中读者期待视野和隐含读者的基础看法,探讨译本在展示原作诗化效果时的优劣,并给出笔者自己的译文。二、达洛维夫人中诗化效果的中译达洛维夫人中的诗化效果关键表现在潺潺的意识流写作风格和绵延的节奏韵律特点两方面。意识流翻译的诗化效果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意识超越了时间和情节的界限,诗化且有节奏的语言贯穿了整部作品。意识流风格从某种程度来说和曲调的节奏感

3、严密契合。不一样人物间的意识也是多变的,从而使作品染上了浓厚的诗化节奏感和美感。例1: in the triumph and the jingle and the strange highsinging一片喜洋洋的气氛,叮当的铃声,头顶上飞机发出奇异的尖啸声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在欢庆声、铃儿叮当声和天上飞机的奇特咆哮声中全部有她之所爱。这里出现了一系列的词组:in the triumph; the jingle; the strange high singing,作者使用了纵向的转换来使意识的描写愈加顺畅。依据读者的期待视野,她们期望看到的是无序状态下对诗化的节奏意识的梳理。孙梁的译本在综

4、合结构上和王家湘相去甚远,缺乏清楚和简练感。王译中“欢庆声、铃儿叮当声和天上飞机的奇特咆哮声”不论在字数上,还是节奏感上全部是和读者的期待是相契合的,呈递增趋势;而孙译中“一片喜洋洋的气氛,叮当的铃声”就显得冗长而无序了。例2:So, thought Septimus, looking up, they are signaling to me.赛普蒂默斯抬头观望,心想,原来是她们在向我发信号哩。这么说来,赛普蒂默斯抬头看着天空,心里在想,她们是在向我示意呢。例文中,第一句是从妻子的角度叙述的,然后转向了塞普蒂默斯。在角度转换之前,伍尔夫将一句话拆分成“So”, “thought Septimu

5、s” and “Septimus looked and thought, they are signaling to me”,以提醒读者这里有角度转换。隐含读者认为,只有将原文中的这种诗意的停顿、转变和替换翻译出来,才能真正了解Septimus的内心的挣扎。而谷启楠先生的译本则更符合读者的期待:这么说,赛普蒂默斯一面想着一面望向天空她们在给我发出指示呢。节奏特点翻译的诗化效果在不一样的场景,伍尔夫用不一样的活动描述了人物多变的意识状态。广义上来讲,在全小说舒缓、轻松而流畅的基调上,作者使用了各异的 节奏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巴顿表示:翻译的第一策略就是当两种语言全部很流畅时,你必需使用原文的写

6、作风格。例3:discreet old dowagers were shooting out in their motor cars on errands of mystery那些拥有遗产的谨慎的老寡妇小心谨慎的贵族遗孀们这段引文假如去掉助词、介词和冠词,就是动词和名词词组的组合。这种措辞方法在中国语言系统中是不存在的。所以,为了符合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只能将之处理成字数上的工作。孙译中“拥有/遗产的/谨慎的/老寡妇”修饰语字数相同,全部为3,有连绵之效果;谷启楠先生的版本“谨慎的”, “上了年纪的”, “有钱的贵妇们”是呈递增趋势的:3-5-6;而王译中“小心谨慎的”和“贵族遗孀们”用词数相

7、同,同为5.从行进式旋律来看,前者更符合隐含读者的期待视野。再看一例:在这里,隐含读者期待看到的是一个受战争摧残殆尽,想要投入上帝怀抱,以求一死结束痛苦的可悲而又可怜的艺术形象。那么,诗化效果也只能经过原文中抑扬顿挫的停顿感表现出来。所以,从接收美学角度来看,后者更能展现庄重、激昂、悲剧化的场面,以缩小审美距离。三、结语在笔者看来,王译在措辞、句法和节奏处理上更符合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妙译、美译。而孙译更显达意,在句子衔接方面愈加通顺和流畅。从接收美学理论角度来看,译者作为第一位读者,必需将自己置身文本中,深刻从译语读者的期待角度出发,以最大程度的考虑隐含读者的思索模式和文化差异,并尽最大努力缩小审美距离。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也能够说是一个跨文化交流过程。作为译者,合适的采取直译法、直译加注法、省译法和替换法等减小文化差异,满足接收美学下的读者期待视野,是含有主要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