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Q01B全胸振荡排痰机说明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4523501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SQ01B全胸振荡排痰机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YSQ01B全胸振荡排痰机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YSQ01B全胸振荡排痰机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YSQ01B全胸振荡排痰机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YSQ01B全胸振荡排痰机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SQ01B全胸振荡排痰机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SQ01B全胸振荡排痰机说明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分感谢您购置我公司的产品。 小心地从包装箱中取出治疗仪和附件,保存好包装材料以备以后运输或保存之用。按随机附件清单清点附件,检查治疗仪和附件是否有任何机械性损坏,如有问题请立即与本公司或经销商联系。按医用电气设备分类:本治疗仪属类BF型应用局部IP*0 非AP/APG设备。警告:在使用仪器前,请您认真阅读本说明书。它将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本治疗仪。谨防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错误和损坏仪器。使用前请检查治疗仪的随机附件是否齐全及完好。图形、符号、警告性声明和缩写的含义:类设备 BF型应用局部IP*0 对进水造成有害影响的防护级别:无防护非AP/APG设备 不能在有与空气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或与氧或氧化

2、亚氮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情况下使用的设备520mmF3AL电源保险丝型号 注意!查阅随机文件 接通总电源 断开总电源 向上 易碎物品怕雨 堆码层数极限为2层目 录1 产品简介及随机附件清单32 治疗原理43 适用范围44 禁忌症45 治疗时间与疗程46 产品使用46.1 使用环境要求46.2 仪器部位图56.3主要附件的使用6充气背心及充气胸带的使用6导气软管的使用76.3.3手控器的使用76.4治疗仪操作说明7准备工作7操作说明8严重考前须知116.5 维护与保养127 产品技术参数及原理127.1主要性能指标127.2构造与电气原理方框图148 产品售后 158.1售后效劳158.2 可能出现

3、的故障和排除方法158.3保险丝的更换方法168.4 包装、储存及运输168.5 产品报废处理161产品简介及随机附件清单全胸振荡排痰机以下简称治疗仪是由我公司潜心研制的新一代全胸振荡排痰机。治疗仪通过向充气背心中的气囊反复充放气,每次加压将迫使气流快速穿越肺叶,推动分泌物从肺壁上脱落,并向口腔移动,到达口腔后通过正常咳嗽或负压吸痰排出。适用于肺局部泌物排出困难或由粘液阻塞肺部引起的肺膨胀不全患者,起到促进气道去除排痰或改善支气管引流的作用。随机附件清单名称数量标准全胸充气背心1件简易半胸充气胸带1套导气软管2根手控器1只电源线1根使用(技术)说明书1本产品合格证1张产品保修卡1张标准全胸充气

4、背心图 简易半胸充气带图 手控器图胸围:90cm120cm 胸围:80cm110cm2 治疗原理正常人可通过正常的黏膜纤毛运动及咳嗽来去除呼吸道黏液。而当黏液正常清理功能损坏如纤毛功能失调、呼气的气流、肺过度充气等或呼吸道黏液分泌过多时,黏液等分泌物将在肺部堆积,引起严重病症,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全胸振荡排痰机通过向充气背心中的气囊反复充气放气,每次加压将迫使气流快速穿越肺叶,推动分泌物从肺壁上脱落,并向口腔移动,到达口腔后通过正常咳嗽或负压吸痰即可排出。3 适用范围适用于肺局部泌物排出困难或由粘液阻塞肺部引起的肺膨胀不全患者,起到促进气道去除排痰或改善支气管引流的作用。4

5、禁忌症房颤、室颤、急性心梗、戴有心脏起搏器患者及不能耐受振动的患者。5 治疗时间与疗程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每天1次或上、下午各1次,每次10分钟,十天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3天。一般情况下,每天治疗次数及时间越多,治疗效果越明显,且疗效也稳固持久。或遵医嘱。6 产品使用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治疗仪的操作步骤,并做到动作轻柔、准确,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对第一次承受仪器治疗的患者,应耐心解释,说明治疗仪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还可让承受治疗后的病友谈体会、谈疗效,使其能积极地配合、愉快地承受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应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听取病人的反映,随时调整治疗强度,并认真仔细地做

6、好治疗效果的评估、记录和分析。6.1 使用环境要求使用时应避开强电磁干扰如短波或微波治疗设备。6.1.2治疗仪应放置在干净、通风的室内,防止阳光直射,确保治疗仪的四周至少有5厘米的空隙,保证机箱后侧的散热风扇不被阻塞。6.2 仪器部位图图1 YSQ01B型全胸振荡排痰机前面板示意图电源插座带保险丝产品铭牌电源开关图2YSQ01B型全胸振荡排痰机后侧示意图接口及其他简要说明: 1.导气软管接口导气管管插入接口。 2.手控手控器插入接口。3.电源插座带保险丝电源的输入接口,接AC 220V电源。假设熔断请及时更新的保险丝更换方法见8.3。4.产品铭牌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仪器名称、产品型号、执行标准

7、、产品编号主要技术参数、联系方式等。6.3 主要附件的使用充气背心及充气胸带的穿戴.1标准全胸充气背心的穿戴( 建议在全胸充气背心里面穿一件棉质衣服):a)松开标准全胸充气背心拉带锁扣,将充气背心的左右片分开(图3所示);b)穿上充气背心;c)根据胸围初步调整拉带的长度;d)将背心左右片拉带上的锁扣锁紧(图4所示);e)为了到达最正确的贴合效果,应深呼吸,然后再次调整拉带的长度(图5所示) 及前后片刺毛搭;f)确保充气背心与身体贴合,但不会因为太紧而感觉不适。 图4左右片分开 图5 锁拉带锁扣 图6调整拉带长度.2 简易半胸充气胸带的穿戴( 建议在简易半胸充气带里面穿一件棉质衣服):a) 将未

8、充气的简易半胸充气胸带垂直放到患者身体上腋下位置;b) 拉出简易半胸充气胸带以便将患者的身体包住;c) 拉动简易半胸充气带的两端包住患者的胸部,然后使用钩环搭暂时将两端连在一起;d) 让患者深呼吸,然后连接简易半胸充气带的两端,使其与身体贴合,并且确保舒适。图6简易半胸充气胸带穿戴示意图导气软管的使用 .1导气软管与充气背心或充气带的的装接将两根导气软管的一端与充气背心或充气带的两个接口相连,轻轻地将导气软管旋入接口中,使导气软管固定到位。图7 导气软管与标准全胸充气背心接口连接示意图.2导气软管与治疗仪气道接口的装接将两根导气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治疗仪的两个气道接口,轻轻地将导气软管旋入气道接

9、口中,使导气软管固定到位。图8 导气软管与治疗仪气道接口连接图6.3.3手控器的使用.1装接将手控器插头的凸起局部对准治疗仪上的手控插孔定位,手持插头略用力推入即可。.2拆卸握持手控器插头上的活动外壳往外拉,即可将插头拔出。6.4 治疗仪操作说明请对照6.2 仪器部位图阅读 准备工作.1 根据病人的不同胸围选择适宜的充气背心或充气胸带。.2向病人交待治疗时的有关考前须知,使病人配合治疗。.3 告知病人治疗所需时间。 操作说明.1治疗前的考前须知1.开机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本说明书。操作者必须熟知使用和操作方法,治疗仪必须由专人负责。2.通电前检查电源线连接是否良好、导气软管与充气背心是否连好、拧紧

10、,检查无误后再开机。3.如果治疗仪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不亮,请检查供电电源是否有电或治疗仪的电源保险丝是否熔断,如果熔断请及时更换保险丝见8.3保险丝的更换方法。4.充气背心或充气胸带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建议在使用时内穿棉质衣物。5.在上次关机至下次开机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5秒,否则易导致治疗仪程序出错。.2开启电源开关键,治疗仪呈待机状态,触摸显示屏亮,此时屏幕显示:.3按一键飞中键,则进入如下模式选择界面:1.将光标移至手动模式,按一键飞中键进入排痰功能手动模式参数设置界面:注意:振动频率设置20Hz以上时请警慎使用。参数设置a) 治疗时间 治疗时间设置是调节空气振动输出的运行时间。初始值为10分钟

11、,可在1分钟99分钟之间设置,步距为1 min。旋动一键飞旋钮增加或减少,按中键保存退出,设定所需要的治疗时间。b) 压力强度 压力强度设置是调节治疗仪气压输出的强度。初始值为3档,可在1档10档之间调节。旋动一键飞旋钮增加或减少,按中键保存退出,设定所需要的压力强度档位。c) 振动频率 振动频率设置是调节治疗仪气流振动输出的频率。初始值为5Hz,可在5Hz30Hz之间调节。旋动一键飞旋钮增加或减少,按中键保存退出,设定所需要的振动频率。注:振动频率设置20Hz以上时请警慎使用。操作步骤a)假设需使用手控器,则按照要求将手控器与治疗仪装接好。手控器有加压、 启动、停顿三项功能治疗仪处于暂停状态

12、时,手控器不起作用;b)按照要求穿好适宜的充气背心或充气胸带;c)按照要求用导气软管将治疗仪气道接口与充气背心的气道接口相连接;d) 按或手控器启动压力强度输出,变为,变为。此时,假设按,则压力强度停顿输出,又变回;e) 按或手控器启动振动频率输出,变为,变为。假设按,则振动频率暂停输出压力强度输出保持,变为,假设按,振动频率继续输出;假设按或手控器,则压力强度及振动频率皆停顿输出;f) 治疗仪工作时可根据需要调节适宜的振动频率及压力强度;j) 必要时也可利用手控器进展快速停机。2.在模式选择界面选中自动模式P1P5”中任一模式,则进入排痰功能自动模式。选择自动模式P1进入儿童1-7岁模式P1,其参数设置界面为:治疗参数设置a) 治疗时间 治疗时间设置是调节自动模式下空气振动输出的运行时间。初始值为10分钟,可在5分钟20分钟之间设置,步距为5 min。旋动一键飞旋钮增加或减少,按中键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