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4523265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作 者刘 彬学籍批次200609学习中心包头奥鹏学习中心层 次专升本专 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梁春媚内 容 摘 要(选题动机)作者的工作单位南海子湿地风景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南侧、黄河北岸段,总面积1664公顷,其中湖面333公顷。现为国家3A旅游景区和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处于干旱半干旱的西部地区,特别在包头市这样一个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中,南海子湿地尤为珍贵,在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生植物有36科93属137种,脊椎动物101种,分属于23目46科76属;栖息、停歇的鸟类有77种,有重点保护鸟类13种(国家级

2、保护鸟类2种,国家级保护鸟类11种),包括珍稀鸟类遗鸥,黑鹳、大天鹅等。南海子湿地是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形成的缩影,其生态环境类型具有独特性,是包头市目前唯一的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然而,由于风景区地处包头市东河区行政区域的城乡结合部,周边均为农村村庄,其中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隔河相望;西侧为王大汉村、郑二窑村;北侧为东二里半村、南二里半村及北二里半村;东侧为邓家营村。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识普遍不高,加上保护管理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盲目开垦和随意侵占湿地,湿地污染加剧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功能效益退化。严重制约了景区生态旅游和当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3、因此,如何加强对南海子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使该区域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如何开展与周边农村的合作,积极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从而实现共赢,取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周边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范例。成为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及同行迫切想予以探讨分析,从而解决的问题。(中心思想)乡村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本文通过对当地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乡村旅游进行积极的探讨,提出了乡村旅游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举措和办法,对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段落大意)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二、内蒙古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三、塑造品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个人新观点)为西部地区的新农村

4、建设及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旅游提供典型范例。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内蒙古 新农村 - 1 -目 录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1二、内蒙古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一)发展的现状2(二)存在的问题3三、促进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4参考文献6 - 6 -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已形成共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逐渐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发展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对外交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旅游业旺盛的市场需求,排浪式发展的势头,拉动旅游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5、,并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逐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内蒙古所处的西北地区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随着建设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全国旅游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近年来“乡村游”在掀起热潮的同时,也突显了不少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至今已兴盛了近百年的欧洲乡村游也许倒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6、。欧洲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至今长盛不衰。据了解,欧洲各国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开展,纷纷采取了大量措施。德国农业协会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于1972年制定了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经多次修订沿用至今。法国于1988年成立了隶属国会农业委员会的农业观光服务处,作为推广农业旅游的中央机构。大部分国家都加大了专项经费的投入,英国乡村旅游的专项促销经费由1998年的54万英镑提高到2003年的500万英镑,法国由2000年的60万欧元提高到去年的600万欧元,德国则把这一数额由120万欧元,提高到360万欧元。另外,各国还建立了完善的预订系统,游客可通过乡村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电话或旅行社预定行程,按要求预

7、定并付款后,预定系统会为游客安排行程、活动计划、提出忠告,并提供农家的房间密码。由于多策并举,欧洲乡村旅游发展快速,成果显著。而且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2003年,英国乡村旅游收入102亿英镑;德国国内旅游者选择在度假农场过夜的占总数的1/3以上;2004年夏季,意大利有120万本国游客和20万外国游客到乡村度假,收入达12亿欧元;2004年,奥地利乡村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18%,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5%。与欧洲相比,我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经济发展、社会面貌还很落后,这是在短期内难以改观

8、的,但在有些方面我国有的省份发展条件并不输于欧洲,因此,在我国发展农业旅游的总体前景是好的,各地需进一步扬长补短,在提高乡村旅游综合“吸引力”上下功夫。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主义新农村影响深远。因为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

9、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收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资源共享、城乡互动,把农村旅游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二、内蒙古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五”以来,内蒙古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旅游业发展成绩斐然,旅游产品地位显著提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规模。2001-2005年全区累计接待海外旅游人数305.4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26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62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8.47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92.64亿元。旅游业各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速都在20%以上,国内旅游

10、收入和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速达到了35%以上,远远高于“九五”时期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19。(一)发展的现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各部门和各盟市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区旅游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发了一批工农业旅游示范项目,目前全区已经评定了工农(牧)业旅游17家。此外还启动了农村,牧区旅游建设工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全区抓了一批农家游、牧家游、林家游试点,在对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地理位置的优势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潜在客源市场庞大、基本客

11、源市场多元。内蒙古是距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近的沙漠、草原、森林和蒙古族风情等旅游区,特别是内蒙古毗邻我国三大客源地之一的京津都市旅游圈,内蒙古东部地区可以直接纳入京津都市旅游圈的延伸区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全国大型陆路口岸和众多通道,加之邻近首都北京,具备发展跨国旅游与边境旅游的条件,便于吸引国际客源,如果再开通到日本和东南亚的航线,国际旅游者会成倍增长。第五是生态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人口密度较低。大部分地区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受现代的工业污染程度较低,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草原、沙漠和山荒地,保持着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正适应了当今世界回归自然的旅游需

12、求趋向,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内蒙古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随着机场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汽车的拥有量剧增,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都为人们来内蒙古进行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提供了方便。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在城市。就拿包头的南海湿地风景区来说,地处呼、包、鄂三角地带,周边城市人口近千万。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潜在市场将逐步变成现实。而且敕勒川的土地依山傍河(黄河),光热水资源充足,水草丰美,南海湖水产资源丰富,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流通顺畅,特别适合都市乡村旅游业

13、的发展。2.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旅游需求的增强,回归自然、崇尚文化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主要需求趋向,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淳朴、自然的旅游特色正迎合了这一需求,必然具有持续的魅力!这是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3.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多种多样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充分得到国家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东部四盟市与东北三省地域相连,资源互补,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合作基础,必然收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带动,而得到迅速发展;西部盟市可以纳入我国的大西北旅游带,受惠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旅游业得以大力发展。内

14、蒙古自治区旅游业起步晚,基数低,以发展的目光看,这既是当前的弱势,也是比较有利的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全国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提高发展的工作质量;并可以在我国现有旅游产品的市场基点上高起点、高层次、高品位的规划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旅游产品开发的制高点;可有利用其他地区旅游业比较发达的优势,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提供足够的客源。(二)存在的问题1乡村旅游层次较低中国社科院旅游中心研究员魏小安将乡村旅游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农业旅游,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农家乐”;第二是农村旅游;第三是农民旅游。内蒙古的乡村旅游大多还局限于低层次的“农家乐”,以吃农家饭为主,

15、对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实际上,乡村旅游应该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围绕行、游、住、食、购、娱6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探密、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观光、体验生活等。 2乡村旅游配套建设不到位很多地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的道路、停车场地、公共厕所、垃圾处理、通讯设施、住宿和饮食卫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服务配套设施简陋。 3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低目前,乡村旅游项目政府投入不足,大多以村民自我管理为主,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管理的不到位。而乡村旅游经营者知识缺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让不少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4. 乡村旅游综合开发水平低近几年,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大多仅局限于观光旅游、吃农家饭,而对旅游的延伸产品开发严重不足。5. 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亟待提高村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受益者,但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如为建度假村而随意破坏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