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452325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无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水市2017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训练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44分)1.2. ( )比3多5,8比( )多2,比10少5的是( ),比6多3的是( ),( )比9少3,5比( )少2.65108393. 从大到小排一排。4.在花里填上合适的数。“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

2、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 在里填上“”“”“=”或“”“”。97 108 69 81=7 52=3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

3、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66 79 58 72=5 98=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

4、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35=8 64=10 107=3 95= 4 86=2二、 连一连,给每一朵花找一个合适的花瓶。(15分)三、 画一画,填一填。(18分)1. 4+( )=62. 6+( )=9 3. 4+( )=74. 5+( )=105. 10( )=46. 7-( )=3 四、开心算一算。(8分)2+6= 3+2+4= 72= 1012= 61= 107= 0+8 = 7+26=五、看图列式计算。(15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