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452168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四(2)教学过程(一)学习第1段课文。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

2、朗读布告、文件等。)4齐读课文第1段。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二)学习课文第2段。1指名读第2段课文。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

3、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3齐读第2段课文。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5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2然后指名背诵。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

5、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2)毛泽东主席宣布:()。(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四)小结。(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