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452038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说明文是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测试必考的一种文体。所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复习备考效率非常重要。不论命题者如何出题,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明白说明文答题程序,都是能够顺利答题的。笔者结合近几年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提供一些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

2、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

3、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女宅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三、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经常出现的考点,其类型如下:1

4、酒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弓I用说明)的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2攻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特点。例2: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例3: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

5、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解析: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2)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例4: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就好像鸭蛋的蛋黄。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解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3)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例5: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上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解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了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4)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特点(地位、影响等)。(5)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例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

7、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解析: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6)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x特点。弓I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弓I用说明应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如何分析说明的顺序”考点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

8、策一: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1)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2)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3)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局部、总一分。对策二: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x的说明顺序对x劝口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五、如何分析说明的语言”分析说明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风格(平实、生动)。知识要点: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即生动说明还是平实说明。

9、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勺特征或事理。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解析: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生存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的新环境。解析: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

10、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表示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对策:找出准确性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找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2)找有模糊数据的句子;(3)找使用限制词语的句子。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

11、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对策:找指示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其最近的一句话。要注意有时指代的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例9:巴西生物工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根据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着手研制开发车用行驶监视装置,以帮助减少公路上日益频繁的撞车事故。文中的这一特殊技能是指什么样的技能?解析:这一特殊技能指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六、如何概括说明文中的信息”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抽象说明,即自

12、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2) 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复杂内容的文章。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七、如何分析文段的作用”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1) 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何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文段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2) 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八、如何分析中心句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九、如何解答拓展题型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