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452032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也是全市农村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一年。一年,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更趋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稳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 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去年县域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19,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20 个百分点, 9 个县财政收入超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的惠农政策,得益于省委、 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更得益于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三农”工作步入新的历史发

2、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一年。这一年,一项统领“三农”工作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在全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破题、 奠基和开局。 新的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着眼新的实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下面,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再讲五个问题,与大家共同交流。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工业化、 城市化的战略需要工业化、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1 的主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也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从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实现工业化”任务至今, 我们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

3、工业化、城市化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主导方向和主体战略。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当前,我国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 这一时期更须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那么,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为什么党中央还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上升到战略高度?首先,从基本国情看, 农村承载着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所需的基本生产要素。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土地、 矿产等自然资和人力资的主要集聚地, 是现实和富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 可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资、市场、基础、前景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村。反过讲, 城市化、工业化本质就是“化”农村人口为城市人

4、口, “化”农村的自然资和农产品为城市工业。因此, 没有农村的发展,没有农业自然资和农产品的有效开发利用,工业化、城市化就成了无之水、无本之木。其次,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需要看, 工业化、 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推进工业化、 城市化既需要自于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补充,也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保障城市所增加人口的物质资料所需。只有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既解放农村劳动力, 2 又生产更多的基本农副产品,从而满足工业化、 城市化的两方面需求,这样也才能真正“化”起。其三,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看,建设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大量的贫困

5、人口,8 亿农民中有200 万左右没能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有 000 万左右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相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32: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落后,农民享有的教育、医疗、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也与城市形成了巨大反差。 要建设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就必须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这也是我们党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 着眼长远、 与时俱进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 事关党的执政宗旨, 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必须毫不动摇地置于重中之重,扎扎

6、实实予以推进。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三农”事业的重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单从字面上讲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个世纪0 年代就已经提出,上个世纪80 年代初又作为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再度提上日程。站在“十一五”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 3 赋予了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全新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其内涵实质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用工业理念和生产方式、用市场理念和组织方式、用城市理念和生活方式改造现有农村,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所谓运用工业理念和生产方式, 就

7、是注重以工业经营模式和新技术、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资综合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所谓运用市场理念和组织方式,就是采取规划引导、市场运作、民主管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方式推动工作,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都要走市场之路;所谓运用城市理念和生活方式,就是通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使农民告别传统陋习和落后生活方式, 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洁净的自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 舒适的卫生条和平坦的道路,不仅满足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且满足农民的精神化生活需求。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指单纯的道路、住房等新村庄建设,

8、而是对农村发展进行的经济、政治、化、生态等全景式描绘和全方位政策设定, 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直接实践,是富有时代特色的重大创新,是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我们必须以新思维、 新思路、新举措,推进新形势下发生在农村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4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张家口实现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工作主题。 这种跨越不仅仅指发展速度的跨越,更重要的是质量效益的跨越; 不仅仅要求经济实现跨越,同时也要求社会事业实现跨越; 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跨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全体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跨越。实现这种更快更好的跨越式发展,最艰巨的任

9、务在农村。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0以上。近年尽管全市农村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经济发展仍然落后, 还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农民生活水平低, 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三分之二, 且有近 0 万贫困人口未能稳定解决温饱; 农业基础设施差,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生产条差, 普遍沿袭着十分落后的生产方式; 社会事业滞后,教育、医疗、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欠账多;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等等。只有把这些现实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都得到很好地解决, 我们的农村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 全市也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 而解决这些问题又恰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因此,建设社会主

10、义新农村非常符合张家口的实际, 是推进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可以迅速膨胀全市 5 经济总量。 如果经过五年艰苦努力, 全市 300 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000 元,总量就是 120 多亿,全市的经济实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通过下大力推进扶贫开发, 可使农村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通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可以弥合城乡差距, 使广大农民更多地享受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享受更为舒适的生活。 三是可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按“十一五”末城市

11、化水平达到 4计算,可有大约百万农民进城, 既可为城市提供充足的人力资, 也可取得较高的稳定收入, 并享有城镇良好的公共服务。 四是可以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此可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机遇和新希望, 更是实现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新载体和新动力。 我们必须下决心把这场硬仗打好,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四、认真谋划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落后是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 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

12、同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 今年作为开局之年, 我们必须 6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第一,要制定科学规划,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规划是行动的纲领, 科学的规划对于优化布局和优化资配置至关重要。为此,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全面规划。全市 4176 个行政村年内都要以行政村为单位, 以自然村为单元, 逐村做出详细

13、规划。要依据各村实际, 对“二十字”定性要求进行全面细化量化, 形成包括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绿化、精神明建设等等在内的整体规划。 二是分层推进。 要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 自然地理条等方面的差异, 坚持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梯次展开。已经达标的明生态村,要进一步抓好巩固、 完善、提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并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中等村,要对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找出差距和问题,把握工作重点,及时跟进;条差的村,要加快扶贫开发步伐, 特别是注重从发展经济、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等基础工作抓起,从群众十分关心、要求十分迫切、 受益十分直接的事情抓起,

14、让群众短期内见到实惠。三是体现特色。要因村 7 制宜,采取不同建设模式, 决不能搞成千村一面。特别是在村庄建设规划中, 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相协调, 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 彰显农村的历史化底蕴,又要体现现代生活方式, 体现现代人的明素质和精神风貌。 四是富有前瞻性。要站在城乡和经济社会统筹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未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做出科学预测, 根据村庄自然、 经济条认真测算投入成本,有效避免未人口转移后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闲置以及社会事业投入不经济问题的发生。 市建筑设计部门要根据我市农村实际,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设计几种农村住宅模式,供农村基层参考。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