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090102)修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4519917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090102)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动物学(090102)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动物学(090102)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动物学(090102)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动物学(090102)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090102)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090102)修改(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学课程(090102)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动物学课程代码:090102学分与学时:。学分 1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教育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动物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和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 节内 容学 时一绪论2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三原生动物门6四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五多孔动物门2六腔肠动物门5

2、七扁形动物门5八原腔动物九环节动物门十软体动物门5十一节肢动物门十二棘皮动物门十三半索动物门十四脊索动物门4十五圆口纲2十六鱼纲8十七两栖纲4十八爬行纲4十九鸟纲8二十哺乳纲8二十一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3二十二动物地理分布和动物生态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重点与难点:双名法及命名原则;物种的概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第二节 动物学及其分科第三节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第四节 动物学发展简史(一) 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二) 我国动物学的发展第五

3、节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法(二)比较法(三)实验法第六节 动物分类的知识(一) 分类依据(二) 分类等级(三) 物种的概念(四) 动物的命名(五) 动物的分门第二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的结构及细胞的分裂;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与机能特点;了解器官与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与难点: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与机能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细胞(一) 细胞的一般特征(二) 细胞的化学组成(三) 细胞的结构(四) 细胞周期(五) 细胞分裂第二节 组织与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组织(二)器官和系统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教学目

4、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唯一的单细胞动物类群,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基本掌握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重点与难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各纲的主要特征;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单细胞动物,以各种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光合营养、吞噬营养、渗透营养等; 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等;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出芽生列、裂体生殖等; 形态、大小及分布; 分类概况。第二节 鞭毛纲(一)代表动物-眼虫眼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二)

5、鞭毛纲的主要特征:鞭毛、营养方式、繁殖、包囊等;(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植鞭亚纲的盘藻、团藻的结构特点、与多细胞动物的区别及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赤潮的形成、危害;动鞭亚纲利什曼原虫、锥虫的生活史、危害及与人类的关系.第三节 肉足纲(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大变形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二)纲的主要特征:伪足、变形运动、繁殖等;(三) 重要类群:根足亚纲的痢疾内变形虫、有孔虫等的结构特点;辐足亚纲的放射虫等的特点。第四节 孢子纲(一)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危害与防治;(二) 纲的主要特征:顶复合器、营养方式、生活史与繁殖特点等;(三)本纲的重要类群

6、:球虫、血孢子虫的生活史、危害与防治等。第五节 纤毛纲:(一) 代表动物-大草履虫大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二) 纲的主要特征纤毛、细胞结构高度分化(表膜泡、刺丝泡、摄食细胞器、大核与小核等)、繁殖、包囊等;(三)常见种类:草履虫、棘尾虫、钟虫等。第六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七节 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主要阶段的特点;了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生物发生律的意义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重点与难点: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肠体腔法和裂体腔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

7、容第一节 多细胞动物起源单细胞动物的证据(一) 胚胎学方面(二) 古生物学方面(三) 形态学方面第二节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一) 受精与受精卵(二) 卵裂(三) 囊胚(四) 原肠胚(五)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六) 胚层的分化第三节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的中心内容及意义。第四节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一)群体学说、(二)合胞体学说。第五章 多孔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重点与难点: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海绵动物的演化地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体型多数不对称(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体

8、壁(外层、中胶层和内层)、中央腔、领细胞、变形细胞、骨针与海绵丝等;(三)水沟系:单沟系、双沟系、复沟系;(四)生殖与发育:无性生殖(出芽、芽球)、有性生殖;两囊幼虫;逆转现象。第二节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一)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二)分类地位: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动物演化上的一个侧支。第三节 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第六章 腔肠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基本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各纲的常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腔肠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重点与难点: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主要

9、特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 辐射对称(二) 两胚层与原始消化腔(三) 组织分化(四) 网状神经系统(五) 刺细胞(六) 水螅型与水母型(七) 世代交替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第三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一) 水螅纲 1。纲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单体或群体;水螅型与水母型、世代交替; 生殖特点。2。常见种类:薮枝螅、钩手水母、桃花水母等。(二) 钵水母纲纲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单体;水母型发达;生殖特点。 。常见种类:海月水母、海蜇等。(三)珊瑚纲 1。纲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单体或群体;水螅型发达;生殖特点。

10、.常见种类:海葵、珊瑚等。 第四节 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各纲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基本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了解扁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了解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重点与难点:扁形动物门的特征;两侧对称及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各纲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 两侧对称;(二) 三胚层;(三) 皮肤肌肉囊;(四) 不完全消化系统;(五) 原肾管型;梯形神经系统;生殖特点。 第二节 涡虫纲(一) 代表动物三角涡虫三角涡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

11、;(二) 纲的主要特征(适应自由生活的特征):纤毛、杆状体、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比较发达。(三) 涡虫纲分类及常见种类:平角涡虫、微口涡虫等.第三节 吸虫纲 (一) 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寄生部位、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二) 纲的主要特征(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附着器官、皮层、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退化、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三) 吸虫纲的分类吸虫纲的分类其它常见的寄生吸虫:布氏姜片虫、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等。 第四节 绦虫纲 (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寄生部位、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二)纲的主要特征(高度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虫体带

12、状、附着器官、消化系统消失、皮层微毛、生殖系统特别发达等.(三)绦虫纲的分类绦虫纲的分类及其它常见寄生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等.第五节 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第六节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八章 原腔动物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原腔动物的主要类群;掌握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蛔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基本掌握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腹毛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重点与难点:线虫动物门的特征;蛔虫的生活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线虫动物门(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角质膜、体壁与假体腔及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系统的特

13、点;(二) 代表动物-人蛔虫:寄生部位、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三) 线虫动物门的分类线虫动物门的分类及几种重要的线虫:旋毛虫、人蛲虫、钩虫、丝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等。第二节 轮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头冠、咀嚼器、合胞体、生殖特点等。第三节 腹毛动物门.第四节 原腔动物的系统发展.第九章 环节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环毛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各纲的常见种类.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重点与难点: 环节动物门的特征;体节和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各纲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 分节现象与同律分节(二) 次生体腔(三) 刚毛与疣足(四) 后肾管(五) 闭管式循环系统(六) 索式神经系统(七) 担轮幼虫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环毛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个体发育特点等.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一) 多毛纲 1 纲的主要特征:感觉器官发达、具疣足和刚毛、无环带、间接发育;2。 多毛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沙蚕等。(二) 寡毛纲1。 纲的主要特征:感觉器官退化、无疣足、有刚毛、有环带、直接发育等;2。 寡毛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三)蛭纲 1 纲的主要特征:吸盘、无疣足及刚毛、体节数恒定、有环带、直接发育; 2. 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