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451964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教师出上联, 学生对下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 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总结: 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请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 ( 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 幻灯片板书。) 教师介绍苏州园林。 由陈从周中国园林散记: “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

2、、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引出,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基本情况。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 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园图片都制作成幻灯片,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作铺垫。)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学生带问题欣赏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写实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 其中 、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 分钟。如果全文录读

3、,太费时。) ( )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 ()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 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写实视频,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 )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 )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

4、征的? (第 段) ()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学生找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 树 木 的 映 衬 , 讲 究 近 景 远 景 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 幻灯片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板书: 标本完美的图画-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

5、景远景的映衬 (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 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 ( 因 为 课 文 有 十 多 处 提 及 “ 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色彩之美,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 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个段落( 段) ,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既可独立探究也可小组合作,或互相探讨,或询老师,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

6、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 ( 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生交流。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 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

7、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 )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 )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 为学生精读 文 本 提 供 范例, 提 升 学 生 学 习 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造型, 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 配 ,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8、) 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 成“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 山水风 景 的 形 象 , 深 知 其 中 的 趣味”? 、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 宜 , 根 据 园 林 的 具 体 情 况 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

9、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 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 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 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 不可以, “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

10、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 至 于 池 沼 , 大 多 引 用 活水 。“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板书 课件展示 宽敞的与其他景物配合 成河道模样的与桥梁配合池沼的配合 图画 河岸与石头花草的配合 水与莲的配合 ( ) 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 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 达到画意之美的? 、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

11、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 “珠光宝气”,显示 出 藤 萝 花 的 典 雅 风 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 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 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 , 体会

12、什么是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 原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决不容许这幅图画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学生找出句子后,引导学生品味“败笔”这个词。原意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园林中的败笔指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学生交流 段学习所得,内容如下: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内容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 注:如果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 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13、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 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 主 花草树木的映衬的画意之美标本完美的图画 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变化之多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次 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总 分 四、作业。 说明文要求作者用准确的语言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为了突出这

14、个事物的特征,作者往往会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使用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准确而充满情趣的语言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请你模仿课文,选择一个地方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 评析( 葛明霞)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使读者在得到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些欣赏园林的方法。 课文是范例。语文教学,教师应有“文字、文章、文化”三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三方面兼顾。本文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但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充满情趣,是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