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史总结(共9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451908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赋税史总结(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赋税史总结(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赋税史总结(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赋税史总结(共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赋税史总结(共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赋税史总结(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赋税史总结(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赋税史总结考试题型:判断(10)名词(4)计算和案例分析(2)简答(3)论述(2)名词解释夏后氏五十而贡:夏国家将公有土地授给平民一夫50亩,其中5亩常年产量的收获物作为租税交给国家。殷人七十而助:商朝国家将井田上周围的每块土地授给平民(一家70亩),8家共耕一井田。每家到耕种季节来临,先耕种公田,再耕种私田。公田上的收获物为租税。周人百亩而彻:周朝国家将井田上的每块土地都授给平民(一家100亩),九家共耕一井田。每家都把自己收获物的10%作为租税上交。土贡方物:史称: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大禹时期根据地理形势,进行重新规划,使民安居,从事生产活动,并按照土地

2、的等级定其贡赋之差。九贡: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包括祀贡、嫔贡、器贡、币贡、材贡、货贡、服贡、孖贡、物贡。九赋:以九赋敛财贿。九类赋税来源:邦中之赋、四郊之赋、邦甸之赋、加削之赋、邦县之赋、邦都之赋、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币余之赋。 分田赋兵:分田制禄:包括两个部分。分田指田地分配耕作制度,即井田制;制禄指社会收入的分配制度,即班爵禄制。分田制禄是奴隶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相地而衰征:春秋时期,齐桓公问政,管仲答道:“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即针对土地的不同情况,分成若干等级,履亩而税,使农民安心归农,国家财政增收。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按每户实际耕种面积征收赋税的措施。不论公田私田,一起收税。

3、作丘甲:春秋时期鲁国改革军赋的措施。继初税亩改革后,对军赋由原来以甸为单位征发改为以丘为单位征发。过去一甸(64井)的军赋,现由一丘(16井)的田农负担,意味着鲁国军赋增加了三倍。平籴法:春秋战国时期推行的由国家买卖粮食、稳定粮价的政策措施。春秋末年,计然提出“平粜”理论,即由国家控制粮食,使粮价保持在30-80钱之间,使农末两利。战国初,李悝提出平籴法,灾歉时以平价出粜粮食,使民适足,价平则止。即以丰补歉,以有余补不足。量入修赋:上计制度:古代考核官员的内容之一。西周时,天官小宰于岁终“令群吏致事”。到春秋时期,国家预决算制度已初步完善。地方长官和中央主管部门每年要将一年中有关土地、人口、库

4、存、家畜、饲料等各数字写在木券上,到国君那里汇报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国君则将它剖分为二,国君执右券,臣执左券。均输平准:均输就是调剂运输,平准即平抑物价,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推行的。均输法的实施,除了可以调剂物资,增加一笔很大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战争外,还具有赈济灾荒和垄断市场的作用。平准法是为了稳定物价。平准法的推行对于稳定物价、打击投机商贩操纵市场的不法行为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官山海:中国古代理财家关于由国家设置官员、机构控制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的财政经济思想。 “管山海”一词始见于管子.海王篇“唯官山海为可耳”。赋税负担: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权利机构从社会获得的全部赋税收入或者耗

5、费的部分财政支出。编户齐民:汉朝国家统一,人口众多。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人口也达到五千六百万。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收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缗钱税:对商人手中积存的缗钱及货物所征的税。凡商人、手工业作坊主、高利贷者、放债取利者及囤积居奇、谋取盈利的人,都是征收的对象。由财产的所有者根据自己的财物积存数额据实上报,官府经过查验,按率征税。贳贷税:对出贷金钱或粮食所得利息课征的税。在汉代,商人势力很大,他们凭借冶铁煮盐,或巧取豪夺,积累了大量金钱。对利息收入征收高税,维护自己的统治。更赋:对应该

6、服役而未能服役的人所征的代役钱。征收标准有:1)更卒 :如不亲自服役,可纳钱两千,由政府雇人带役。2)戍卒:如不服役者可纳钱300。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评议标准主要有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土断:东晋、南朝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整理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的剥削。土断政策使政府增加了收入和来源,侨人则加入了负担调役的行列,从此从北人变成了男人,客观上加强了南北人民的融合。户调制:封建国家对农民手工业产品按户课征的税。起始于东汉末年。建安九年,曹操首次颁布户调令,取代了汉朝以来的算赋和口赋,从此与田租成为国

7、家的正式赋税。桁税:对通过浮桥的行人课征的通行税。牛埭税:对水道船只征收的通行税。埭是挡水之坝。坝截江流,通船较难,于是坝上备有水牛,以牛力挽船过坝,并收取手续费。估税:对交易买卖行为所课的税。产生于东晋,是后世契税的起源。分为输估和散估。对数额较大而又立有文据的,如买卖奴婢、牛马、田宅等大型交易,每一万钱征收四百文,其中卖方缴纳300文,买方缴纳100文,为输估。对数额较少、买卖时不列字据的交易,从价值值百抽四,为散估。大索貌阅:所谓“大索”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隋文帝规定凡出现户口不实的情况,地方官吏要处以流刑。大大增加了国

8、家的财政收入,壮大隋朝国力。输籍定样:每年正月初五,由县令集合里正、乡长、党长输籍定样,决定每户的征课。就场专卖制:唐朝刘晏在食盐专卖上实施的重大变革。在既能保证国家收入,又不致加重人民负担的原则下,实行了专卖与征税兼用的制度。具体做法是把原来的官运官销改为就场专卖制,即亭户所生产的食盐,由盐官统一收购,不许私自卖给商人;盐官所收的盐,就在盐场转卖给盐商,食盐的流通税包括在盐价之中,商人缴纳盐款后,可以自由运输,不受限制。这就是:民制,民收、商运、商销。榷酤:汉代以后历届政府实行的酒专卖。天汉三年,始榷酒酤,垄断酒的生产。率贷:肃宗即位后,向江淮蜀汉一带富商征课户借钱,按家产所值,征收率为20

9、%。以后政府通过此项税收给商人以空头委任状,商人可以取得官爵,甚至可以终身免除徭役。主要用于补充军费杂用。青苗钱:唐中叶征收的田赋附加税。因在所种粮食苗青时提前征收,故名青苗钱。除陌钱:唐代对市场进行的公私买卖和各项支付征收的交易税。与间架税同时施行和废止。僦柜纳质钱:唐后期对典当业征收的一种税,是替人保管贵重物品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业。纳质:是指以财务当钱,若取回则需交纳一定的利息。征税目的以弥补军费不足。入中折中法:让商人运国家所需物资到指定地点,官府按商人所运物资的数额和道路远近,折合比时价更高的价值,填入票券发给商人,商人持票券到京城,或取现钱,或由官府移文江淮及解池、荆湖等地,领盐运销

10、,以作为补偿。入中折中法的实行,不仅满足了边境军需粮草,充实了国库,而且还能避免运输的劳役之苦,商人也能从中受益。经总制钱:多种杂捐杂税的总名目,又分为经制钱和总制钱,是一种以官名命名的杂税,是地方附加税。牛具税:也叫牛头税,是对猛安谋克部女真户征收的田赋,以牛力为征税标准。科差:始于太宗八年(1236年),以户为课征对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糊掉制度的延续。包括丝料、包银、俸钞和户钞。第一章:从赋税起源揭示赋税定义1.简述公共需要包括哪些内容?公共需要,是指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体现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公共需要通常由公共权力机构提供,具有整体性,无法分割。公共需要的特征:(1)整体性

11、(2)不排他性。(3)历史性、特殊性。社会公共需要包括的范围较广,可以按性质不同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纯社会公共需要。是指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执行国家政权职能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公安、司法、国防、外交、行政管理以及普及教育、卫生保健、基础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等。 2准社会公共需要。是指介于纯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在性质上难以严格划分的一些需要。如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属于这种情况。 3大型公共设施,如邮政、电讯、民航、铁路、公路、煤气、电力及城市公共设施等。2.为什么说赋税产生的前提条件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赋税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形态相关的历史范畴,又是一个与社会再生产相联系的经济

12、范畴。赋税的本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概括地说,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历史上,私有制先于国家形成,但对税收而言,是同时存在这两个前提条件,税收才产生。可以说,税收是私有财产制度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1.税收产生的政治条件是国家公共权力的建立,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必须动用社会力量,征用自然资源,兴办公共建筑和公共事业。而国家并不直接从事社会生产,于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需要向社会成员征税。任何私人对社会产品的分配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权力和依据。只有产生了国家和国家权力,才有各社会成员认可的征税主体和依

13、据,从而使税收的产生成为可能。所以,税收是国家为主体,以国家权力为依据,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产品分配方式。2.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私有制的存在。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分配的依据。国家将一部分属于私人所有的社会产品转变为国家所有的时候,国家便动用政治权力,而税收这种分配形式就产生了。因此,国家征税实际上是对私有财产行使支配权,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侵犯”。综上所述,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税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公共权力的建立;二是私有制的出现。税收是国家公共权力与私有制存在的必然产物。3.请从赋税起源考察赋税的定义

14、。几十万年前,中国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平均分配。渔猎经济的进步,促成了氏族公社的最后形成。氏族制度的形成和逐步完善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普遍加强,社会生产和家庭经济中男女所处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这时,生产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畜牧业和手工业先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这种社会大分工又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粮食较前丰盛了,还有不少粮食用作储备,手工工艺的进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了。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私人占有财富的增多,私有制产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氏族部落内部的财产占有,开

15、始有了差别,出现了阶级分化。在国家出现以前,为保证氏族首领和氏族集团的公共需要,需向公社成员提取一部分产品充当公积金。这种征收,还不完全具备的性质。只有当国家出现以后,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才产生了税收。正如恩格斯所说,“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所以说,生产力的发展,是税收产生的基础;而国家的出现,是赋税产生的前提。即,赋税的定义是公共部门为了其生存和履行职能的需要、凭借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的分配。第二章:决定赋税制度的因素1.赋税制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1.社会性质 奴隶制社会2.政治因素 奴隶主不仅拥有生产资料,还拥有奴隶人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3.经济因素 普

16、天之下,莫非王土。2.奴隶制主要有哪些收入?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还占有奴隶人身。奴隶制社会的主要赋税收入来源与奴隶创造的收入,其次有占有少量土地的平民缴纳的田租,还有通过分封制设立的其他诸侯国和边远地区部落的贡献。3.简述奴隶制赋税制度的特点。1.收入来源主要以奴隶辛勤劳动为主,平民纳税为辅,贡献作为补充。2.赋税缴纳形式以实物为主,力役为辅。3.收支高度一体化,采取分田赋兵、分田制禄和徭役等方式。第三章:请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为例证明这一财政发展的基本规律。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各国改革与财政的关系:改革目标争霸(实质是政治经济发展)改革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