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网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451863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进天网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武进天网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武进天网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武进天网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武进天网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进天网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进天网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规划及技术方案第一章 概述1.1 方案编制背景省厅提出的“一个平台、两张网络、三道防线、四级应用”的目标要求,对于提升道路治安防控能力、改善道路交通管理、弥补一线警力不足、实现智能化车辆管理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 建设目标及原则1.2.1 工程建设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密道路监控网密度、提高中心软硬件平台性能、开发符合实战需求的智能化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提供工作平台、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管理指挥调度体系、提高资源应用和战法创新水平。在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中,应当按照省市各项要求,进一步完善面向全警、覆盖全区的综合图像业务系统,并建成服务全区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综合平台

2、。1.2.2 工程建设目标1、进一步加密道路监控网密度,全面完成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的道路监控网络建设,形成县市际、城区出入口及重点道路、城市核心区三道防线,全面满足系统功能要求。2、立足全局、面向全警组织规划建设,开发符合 实战需求的智能化应用软件平台。对各类图像资源、数据信息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在省厅“大平台”框架内,实现数据、资源的汇聚管理和共享使用,实现深度数据挖掘和有效信息预警功能,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数据应用和调度平台。3、充分考虑交通管理需求,开发交通管理的各项功能接口,整合并挖掘系统内现有各类交通数据资源,建设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工作平台。4、依托现有交通管理资源和平台,构

3、建一体化的交通管理指挥调度体系,通过业务平台化的手段,满足交通指挥中心日常业务需求。5、加强统筹协调,实行整体联动。1.2.3 工程建设原则1、连贯、稳定、可靠原则系统规划、建设充分考虑与一期项目的连贯性,同时考虑 的交通、治安特点、管理需求、基础条件、限制条件和发展趋势,设计方案应体现系统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安全可靠性。系统运行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软硬件系统具有故障自动检测、报警和自动恢复功能,用户信息应加密保存,各类关键图像、视频信息要防止泄漏和被篡改,核心数据具备完善的备份保护机制。各类硬件系统具有良好的防盗、防水、防尘、防腐蚀、防雷击和防风、防倾覆能力。系统设备在符合系统设计要求的前提

4、下,综合考虑其性能价格比、产品的合格性以及设备环境适应性等因素。关键设备采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稳定性的产品,在不稳定环境条件下使用的设备应选用工业级设备,必须确保设备具有长期不停机连续稳定运行的能力。系统内关键设施采用适当冗余的配置方案,保证个别设施故障时基本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以确保系统整体的正常使用。2、开放并可扩展原则在技术和系统设计上与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采用先进思想与技术,使系统体现一定的前瞻性,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具备升级、兼容和扩展的能力,以适应技术进步、功能拓展、系统扩容、资源共享及其他管理功能、需求的变化。系统应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5、遵循开放的原则。系统应使用标准化接口,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对系统及设备在部件结构、电气规格、数据结构、通信协议等方面遵从国际国内标准和公安部相关要求。在保留软件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所有接口协议和数据格式向用户完全公开,全面支持系统的集成和二次开发。应从技术上和管理体制上确保系统资源、信息与上、下级公安机关高度共享,实现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持功能移植与整合,保障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连续性。3、易维护原则系统维护、系统软件配置、应用软件安装简单、易于操作。操作界面友好,数据处理工作简单、方便、快捷。系统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快速简单。软、硬件使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维修、维护、升级。

6、4、安全原则系统应符合国家和公安业务部门相关安全技术标准,边界应部署高可靠性、高性能的防入侵、防病毒、防攻击设备;设备接入公安网使应使用经过认证的数据交换系统。同时,系统应配备完善的网络管理和监控软硬件设备,建设信息安全授权管理体系,确保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和应用全过程安全。5、经济性和高效性原则1.3 建设内容 分别是前端监控系统建设、视频作战平台升级开发、交通指挥中心升级建设、传输网络建设和安全体系升级。1.4 工程建设应遵循的技术标准应当满足各项国家、行业标准和国际通用标准、协议和规范,并严格遵循上级公安部门颁布的标准、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并具备良好的扩

7、展和兼容能力。相关技术标准清单详见附录一。附录一中所列公安机关道路监控网“ ”工程建设规划及技术指导意见、 “ ”道路监控系统数据和图像采集标准及传输规范(试行)、 “ ”基础网络建设规范指导意见(试行)及关于进一步落实 道路监控网“ ”工程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为本工程基础性指导文件,此4份文件中所列技术指标或执行标准优于附录一其他技术标准的,按照此4份文件的要求执行。第二章 监控布点规划2.1 监控点宏观布设原则及内容 分三道防线布设,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的监控网络:1、围绕三道监控防线布设监控点(1)县市际监控防线:完善 与周边宜兴、江阴、金坛等市县主要通车道路

8、的监控点布局,监控设备选用标准卡口设备。(2)国省道干线公路、重点县道和城市外围出入口监控防线:布点既满足省厅规定的治安卡口、国省道“20公里”监控需求,也满足重点县道、城市出入口防控需要,同时结合 公安工作实际,兼顾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刑事侦查和信息采集需求,监控设备在标准卡口系统布局满足基本骨架搭建的条件下,以视频式卡口型电子警察进行布点加密。(3)中心城区监控防线:城区监控布点满足省厅规定的城市道路“3公里”监控需求,并在道路交通量较大、违法行为高发的路口和路段进行布点加密。监控设备以线圈式或视频式卡卡口型电子警察为主,在关键道路断面、治安形势复杂区域、立交、隧道及快速路进出城路段使用标

9、准卡口设备进一步加密布点。2、围绕公安综合业务需求布设监控点应当在深入研判基础上,将监控系统布点建设与巡防体系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日常交通管理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统盘考虑,确保按照防控体系建设的需求和要求,分批分层开展布建,保证重点的和急用的先建先用。对于重点部位、要害部位、治安、刑事案件多发路段、区域、交通要道等,以及其他公安机关需要实时直接掌控的重点部位,应当布设监控点:(1)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重点敏感区域。包括:党政机关、电台电视台、金融单位、高等院校等的出入口及周边需要关注的关键部位。(2)交通枢纽及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包括重要交通集散节点、区块交界地带、城

10、乡结合部及乡镇结合地带等。(3)重要警卫目标、警卫线路。(4)治安管理重点、难点区域和易发案区域。包括举行大型体育比赛、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的举办地点,案件高发的治安要点,各类重点专业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5)公安机关需要重点监控的其他区域。2.2 监控点微观布设原则监控点具体位置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监控点宜选择在交通流量均衡、局部路网结构简单、支路口较少或难以绕行的路段。2、监控点宜选择在进出桥梁、隧道等道路断面形式单一的路段。3、监控点监控对象应包括通过道路断面的所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对于主辅分离道路和机非分离道路,应当对辅道、非机动车道实施动态监控和图像识别。4、监控点不宜

11、布设在道路横向干扰严重、违法停车和占道经营行为高发的路段。2.3 监控点监控对象要求1、标准卡口监控点:监控对象为通过道路断面的所有机动车,特殊重要断面还应监控非机动车和行人。设备应按要求采集车辆头部或行人面部特征图像和属性信息;同时,卡口各方向可配备1台全景摄像机,采集本监控方向所有车道的全景动态图像作为补充,道路交通警卫警卫较为频繁的卡口使用高线数模拟球机,非重要路段、偏远地区卡口使用130万网络高清球机;对于视频检测设备抓拍的车道,对抓拍机输出的视频全天候录像,作为图片抓拍的补充2、卡口型电子警察监控点:监控对象为通过各进口道进入路口的所有机动车,对于主辅分离道路或机非分离道路,还应监控

12、在道路主线或机动车道内通行的非机动车,设备应按要求采集车辆尾部特征图像和属性信息;在重要的城市出入口或重点路段设置的卡口型电子警察,应当使用独立的设备对非机动车道进行抓拍,设备应按要求采集正面特征图像和属性信息。各监控路口各方向一台图片抓拍设备应同步输出视频,200 万像素摄像机输出视频不低于12.5 帧,500 万像素摄像机输出视频不低于8.3帧,且每监控路口配备不少于1台全景摄像机,采集本路口全景动态图像作为补充。3、高清数字摄像机监控点:部分路段、路口使用高清数字摄像机作为补充或进行监控点加密,高清数字摄像机应重点监控主要车流、人流通行方向或路口全景。第三章 前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3.1

13、卡口系统卡口系统标准名称为“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是指能够对受监控路面的车辆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系统。卡口系统包括前端监控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存储处理软件、设备及必要的土建工程。3.1.1 基本要求卡口系统应当符合本方案第一章描述的基本原则,满足运行原理标准、设计方案合理、建设目标明确、功能模块完善的总体要求;同时,系统的操作平台、数据格式、通讯接口与协议等必须是开放(标准或公开)的,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的需求,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卡口系统总体沿用省厅招标的技术及设备,系统应能在环境温度-20至70、环境相对湿度932的情况下正常运行。3.1

14、.2 硬件系统要求1、高清摄像机(1)总体要求系统选用200万或500万像素高清一体化嵌入式摄像机,原则上1台摄像机覆盖1条机动车道,或覆盖1至2条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前端摄像机具备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号牌识别、车辆测速、实时比对、流量统计、数据存储等功能,能够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具备数据存储、传输和自愈功能,支持雨刮、辅助灯光开关功能,并具有时间显示、字符叠加等功能。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应能在各种环境及照度条件下及时、准确、清晰地捕获车辆和人员图像,清晰显示车辆特征、驾驶人及其同排人员脸像。(2)技术参数200万像素高清一体化嵌入式摄像机技术参数见附录二A2.1节。

15、(3)主要辅助功能a)前端系统24h内计时误差不超过1.0s,能够通过NTP协议与中心时间服务器进行时间自动同步,同步周期在30分钟至24小时内可调;同时系统支持手动时间同步。b)系统全天候工作,按照无人值守方式设计,可通过WEB方式远程对各站点数据进行维护。系统具有可调周期的心跳功能、故障诊断功能和故障、停电自动恢复能力。c) 设备能在抓拍图片中叠相关文字信息,主要包括时间(精确至毫秒)、地点、方向、车速、限速、车牌号码、设备编号等信息。d) 前端设备能够保存设备所安装位置的经纬度信息。e) 系统应具有图片防篡改功能。系统通过向图片叠加不可见水印的方式实现图片防篡改功能。图片进入中心管理服务器后,中心管理软件自动对每一张图片进行水印验证,发现被篡改图片及时报警。系统应同时提供独立的水印验证工具,可对前端直接获取的图片进行手动验证。f) 系统具备网管功能,提供实时运行状态(温度、资源占有率、网络吞吐量等)报告、报警信息和前端软件网络远程升级、远程启动/关闭功能。2、全景摄像机全景摄像机用于拍摄路口全景动态图像,原则上选用一体化球形标清摄像机,特殊轻交通量非干道路段选用一体化球形高清摄像机,设备安装于卡口监控悬臂杆杆件中段。(1)标清全景摄像机技术参数标清全景摄像机技术参数见附录二A2.3节。(2)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