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451863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凸缘圆筒件成形技能及模具设计管窥 1工艺分析及计算查阅资料可知,前几次拉深系数分别为:m1=0.530.55,m2=0.760.78,m3=0.790.8。选取各次拉深系数分别为m10.55,m20.78,m3=0.83。即:第一次拉成d1m1xD0.55x110mm60.5mm,第二次拉成d2m2xd10.78x60.5mm47.2mm,第三次拉成d3m3xd20.83x47.2mm39mm式中所示各零件直径为中心层直径。由此可确定采用正拉深方案,加工工序为:落料rarr;第一次拉深rarr;第二次拉深rarr;第三次拉深rarr;修边。1.2采用正、反拉深由于反拉深能降低拉深系数1015%

2、,于是考虑在第一次拉深完毕后,在第二次拉深中采用反拉深。根据上述数据,可知第一次拉深系数及第二次反拉深系数分别为:m1=0.530.55,m2=0.650.7。选取各次拉延系数m10.53,m20.67,即第一次拉成d1m1xD0.53x110mm58.3mm,第二次拉成d2m2xd10.67x58.3mm39mm。由此可见,采用正、反拉深方案,加工工序为:落料rarr;第一次拉深rarr;反拉深rarr;修边。比拟两种加工方案很容易发现:采用反拉深可减少拉深次数,二次便可拉深成形,而仔细分析正、反拉深各加工工序的尺寸可见,由于落料尺寸phi;110mm与第一次拉深的外形phi;59.3mm相

3、差较大,而反拉深后尺寸phi;40mm与第一次拉深的内腔尺寸phi;57.3mm数值也有较大差异,这样凸凹模就有足够的厚度,就能保证有足够的强度,这就为各工序的复合提供了可能。考虑到零件消费批量不大,设计较多的模具及较多的加工工序,均不利于消费效率及效益的进步。因此,决定设计一套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一次性完成零件的成形,使该零件的加工工序变为:拉成零件外形rarr;机械加工修边。2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设计根据上述分析,设计的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整套模具能同时完成零件的落料、第一次拉深、反拉深三道工序的加工,模具工作时,压机滑块上升,上、下模脱离接触,在压紧橡胶块3的弹性回复作用下,卸

4、料块17通过下顶杆20上升至与落料凹模2上端面平齐,此时将坯料通过定位导料板19置于落料凹模2适当位置,压机上滑块下降,落料拉深上模14、卸料块17首先与坯料正、反面接触,施行压边,与此同时,落料拉深上模14与落料凹模2共同作用开场落料,落料拉深上模14与拉深凸凹模6也开场对板料进展拉深,当第一次拉深完毕,拉深凸模8开场与完成第一次拉深的半成品接触,与拉深凸凹模6共同进展反拉深。当拉深完毕,压机滑块上升,下卸料板15通过弹簧16的弹力将拉深好的零件推出型腔,当压机上的打杆横梁与打杆10相撞,通过打料板11、打料杆13传动给卸料板7将拉深好的零件推出拉深凸模8工作部位,落料后的废料通过卸料导板18卸出。3完毕语反拉深时,工件的内外外表互相转换,材料的流动方向与正拉深相反,因此有利于互相抵消拉深时形成的剩余应力,降低拉深系数,合理的应用能减少拉深次数,同时,又由于反拉深过程中材料的流动阻力大,不易起皱,故在模具中可不设置压边圈,有利于简化模具构造,也防止了由于压边力不适当或压边力不均匀可能造成的拉裂。 王新明 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汽车制造与应用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