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动物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4515689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节动物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节动物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节动物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节动物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节动物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节动物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节动物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环节动物门要求: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 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及与人类 的关系。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特点 代表动物环毛蚓主要特征:体同律分节、刚毛及疣足、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循环系、链 状神经系、生殖系特点、担轮幼虫。一、身体分节(同律分节):分节现象:在外表和内部构造上(如循环、排泄、神经、生殖)重复排列的现象。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两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称为同律分节。(原始)(同律分节: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体节 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

2、形成节间沟,许多内部器官如 循环、排泄、神经等也按体节排列。环节动物除体前端两节及末一体节外, 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称为同律分节)意义: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环节动物开始有同律节现象)1、提高了动物体新陈代谢的效率,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每一个体节等于一个单位J有一神经节:集中,动物的感觉、反映更灵敏;-有一副排泄系:排泄效率更高。2、加强了运动机能:为动物体提供了局部活动的可能性,使其整体和局部运动更加灵活。3、为动物体的进一步分化(异律分节)创造了条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头:感觉、摄食同律分 异律分节,如昆虫的Y胸:运动腹:代谢与生殖(小结:身体分节体外分节、体内也相应分节

3、,而且许多内部器官如 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不仅增强了运动机能, 而且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因此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一个极重要的标志。)二、次生体腔(真体腔)位于: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空腔来源:囊胚腔的剩余部分假体腔有体壁中胚层结构、无肠壁中胚层I真体腔来源:中胚层裂开形成(裂体腔)厂有体壁中胚层(肌肉)真体腔被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包围有肠壁中胚层(肌肉)小结:次生体腔,即真体腔。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是由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形成左右两团中胚层带,继而裂开成腔,

4、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 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壁上皮构成体壁。次生体腔为中胚层所覆盖,并 具有体腔上皮或体腔膜)意义:1、消化管壁有了层肌肉(三层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并为 消化管的复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2、出现了循环系统,体腔液和血管系统共同完成体内物质运输(体腔液:流 体骨骼,保持体形,协助运动及物质运输)。3、参与后肾型排泄系统的形成;生殖腺来自中胚层的体腔上皮。4、真体腔增加了新器官的容纳量。因此,真体腔的形成与消化、循环、排泄和生殖等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使环节动物在动物

5、的演化进程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步。(小结: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 能更趋完善。环节动物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不仅 能辅助物质的运输,而且也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运动器官三、具附肢(疣足)和刚毛形成: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中的一个生毛细胞分泌而成。作用:运动、支撑身体,在生殖交配中有一定的作用。疣足形成:体壁向外突起的扁平双层结构J背肢、背须(可特化为鳞片、鳃等)L作用:游泳(或行走)、呼吸等 腹肢、腹须(触觉)

6、 吸盘:寄生或半寄生种类靠吸盘和体壁肌肉运动。 蚯蚓的运动:体壁肌肉、刚毛和体腔液协同作用的结果。(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双层结构,体腔伸入其中,一般每体节一对。典型的疣足分为背肢和腹肢,背肢的背侧具一指状的背须,腹肢的腹侧有一腹须,有触觉功能。有些种类的背须特化为疣足鳃或鳞片等。背肢和腹肢内各有一起支撑作用的足刺。背肢有一束刚毛,腹肢有2束刚毛。疣足划动可游泳,有运动功能,能辅助捕食, 疣足内密布微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如环节动物门的沙蚕。)四、皮肌囊广角质层表皮层:具单细胞蛋白腺和粘腺,分泌粘液、湿润皮肤,利于土中运动体壁 肌肉层J环肌(外)、(皮肌囊)纵肌(内)A中胚层I壁体腔膜

7、/厂脏体腔膜 肠壁v肌肉层1真体腔 (黄色细胞)环肌(内) 中胚层纵肌(外)五、完全消化道,肠壁具肌肉砂囊:是消化管中一个坚硬球形成椭圆形的富含肌肉的囊,它的内壁覆盖有坚硬的角质层,囊内有吞食的砂料,故名砂囊。由于肌肉强力收缩,使食物在砂料及角质层间受到挤压、研磨,逐渐变成细小颗粒及碎片,最后形成浆状食物。其内层由外胚层形成,后接胃,在食物的消化方面有重要作用。这是 环毛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结构。盲道:环毛蚓胃后消化管扩大形成肠,其背侧中央凹入成一盲道,使消化吸收面 积增大。此盲道直到中肠为止。盲肠:环毛蚓自第XXVI体节始,肠两侧向前伸出一锥状盲囊,它与肠腔相通,称为盲肠,一者可以扩大消化吸收面

8、积,二者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 嗉囊:系食道后显著扩大的薄壁囊状结构。在环毛蚓,其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 湿润和软化食肠,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六、多闭管式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为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构成了闭管循环系统。此种循环系统,血液流动有一定方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形成:与真体腔的形成密切相关,血管内腔为原体腔(囊胚腔)的遗迹。蚯蚓的血管组成:3条纵行血管: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I心脏(4条血管弧)七、后肾型排泄系统组成:肾口(肾漏斗、具纤毛)一肾小

9、管一排泄管、膀胱肾孔体外来源:外胚层原肾结构特点:厂端开口于体外(肾孔)I 一端-另一端为盲端(焰细胞)j开口区别功能:调节渗透压(主)排泄(次)来源:中胚层后肾结构特点:一端开口于体外(肾孔)两端另一端口于体内(肾口)-开口功能:调节渗透压(次)、生殖排泄(主)(后肾管: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后肾管 除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 产物和多余水份。)八、链状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此神经系统集中,体前端咽背侧由1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的脑, 左右由一对围咽神经与一对

10、愈合的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伸的腹神经 链纵贯全身。腹神经链是由二条纵行的腹神经合并而成,在每体节内形成 一神经节,整体形似链状,故称链式神经。脑可控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 腹神经发出神经至体壁和各器官,司反射作用。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觉器官的感觉神经细胞,传 入冲动的感觉神经纤维,腹神经链中的中间神经元,传出冲动的运动神经 纤维和反应器官5部分。环毛蚓具此结构,故受刺激反应迅速。九、生殖与发育雌雄同体或异体,但异体受精生殖腺和生殖管来源于中胚层的体腔上皮(生殖腺固定)直接或间接发育(经过担轮幼虫)小结: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体分节(益纲除外),同律分节占优势;2、

11、有真体腔,多具闭管式循环系统,有的体腔退化形成血窦(开放式,如蛭纲),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两端开口);3、多具刚毛,有的具疣足;4、完全消化道,肠壁具肌肉;5、呼吸主要通过体表进行,疣足也有呼吸作用;6、具链状神经系统,自由生活种类感觉器官发达,穴居种类则退化;7、雌雄同体或异体, 生殖腺来自中胚层的体腔上皮。海产种类多数有担轮幼虫期。第二节 分类概述一、多毛纲(沙蚕)一)、主要特征1、有明显的头部,感官发达(有触手、触角、眼);2、有疣足和刚毛(运动和呼吸);3、无环带(生殖季节);无固定或永久生殖腺(仅生殖季节出现,由体腔 上皮产生性细胞)4、雌雄异体、螺旋式卵裂,间接发育、具担轮幼虫。异沙

12、蚕相:沙蚕科中的有些种类,在生殖期出现多型现象。 即到性成 熟时,体后部具生殖腺部分的体节形态发生改变,转变为生殖节,体前部仍 保护原来形状,不产生生殖细胞,称无性节。生殖节各体节变宽,疣足扩大, 生出特殊的新刚毛; 体壁肌肉细胞、消化管等发生组织分解;眼点变大。 这种现象称异沙蚕相。二)、沙蚕对自由生活的适应性结构特点 沙蚕能自由游泳,对自由生活的适应性结构特点如下: 身体扁平、分节; 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口前叶近梨形,背侧有眼点4个,可感光,口前触手1 对,触角1对,分节,尚有项器,是位于口前叶后端两侧的纤毛窝,有嗅觉 功能,为化感器;围口触手4对; 躯干部每体节两侧具疣足1对,疣足主要为

13、游泳器官,也可进行气体交换。 链状神经系统,闭管式循环,后肾管排泄。三)、分类1、游走目:自由生活型(自由游泳),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咽有颚、能外 翻,有疣足。如:日本沙蚕、鳞沙蚕2、隐居目:穴居(管栖型),头部退化,咽无颚、不能外翻,疣足退化。如毛翼虫(U形皮管)、龙介虫(石灰质管)等二、寡毛纲一)、主要特征陆地钻洞穴居环毛蚓淡水淤泥中水蚯蚓1、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2、运动器官刚毛(着生于体壁上);3、具环带(生殖季节);环带或生殖带:环毛蚓性成熟个体,第XIV-XVI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生殖

14、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4、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二)、环毛蚓与土壤穴居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外部形态: 体呈圆柱状、细长,身体分节,具节间沟; 头部不明显(头部退化),口前叶(富肌肉)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摄食、触觉等功能; 具刚毛,支撑身体或在地上蠕动,于背中线处有背孔,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体表呼吸)和在土壤中穿行。(体表呼吸或皮肤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于体表湿润薄膜中 ,再渗入角质膜及上皮,到达微血管丛,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身体各组织。 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与上述相反,二氧化碳经血管运送到体壁,再扩 散到体表,并排入空气中。这种经

15、体表所进行的呼吸,称皮肤呼吸。环节 动物环毛蚓属于此种呼吸方式。)2、部结构: 体壁角质膜薄,上有小孔,便于体表呼吸; 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可分泌粘液,使体表湿润; 体壁肾管经肾孔在体表排出含有大量水分的代谢产物,有利于保持体表的湿润;(体表生有粘液腺,可以分泌粘液;同时由背孔放出体腔液来湿润皮肤。使 其在土壤中钻动时,有润滑作用。并且也有利于皮肤呼吸) 体壁具环肌、纵肌;具体腔,而且内充满体腔液,体分节,体壁肌肉、刚毛、体腔及体腔液,使蚯蚓便于在土壤中运动; 感官退化,只有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及光感受器,光感受器分可辨别的光的强弱,有避光强光趋弱光反应; 消化道具砂囊,能把泥土中的食物磨成细粒; 雌雄生殖孔位于体表,具环带(生殖带),能形成蚓茧,受精卵在土壤 中发育(保证了陆地干燥环境里完成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为闭管式 循环,后肾管排泄,神经系统集中等对其在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