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比赛策划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446404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合比赛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联合比赛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联合比赛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联合比赛策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联合比赛策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合比赛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比赛策划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届“升华杯”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策划书主办单位: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学生会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单位: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学生会就业部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就业部一、活动背景2014 年 9 月 4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刘利民及部长助理林蕙青在会上介绍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高考制度改革的政策正式落地。在由国务院发布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中,文理科将不分科, 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 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

2、、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化学和生物作为难度相对较大、对学生科学素养要求较高的两门理学学科,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受到了更大的考验。化学、生物学科教师“精英化”已成为一种可预见的趋势。西南大学系教育部直属的 6 所师范大学之一, 作为西南大学的一员, 我们两大学院的师范学子更当紧跟改革的步伐, 全面提升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走在教育改革潮流的最前端。二、活动目的教育系民生之本,教师系教育之本,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的素质关乎国家教育的兴衰。 为实现教育强国梦想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智慧, 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素质高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扎实的优秀

3、教师后备力量; 为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免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全面提高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创新两大学院教师教育模式, 加强学院之间优秀经验的交流,同时与重庆市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接轨,两大学院团委学生会特举办以“秀口显师才,生化展风采”为主题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三、活动主题秀口显师才,生化展风采。四、活动时间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五、活动地点待定六、活动对象和人数1、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2 级、 2013 级全体师范生2、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 级、 2013 级全体师范生3、每个学院通过预赛推选5 名选手,共 10 名选手参加决赛七

4、、活动形式和内容本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1、预赛: 以学院为单位,各学院自行组织。各学院结合中学教学实际, 自行组织报名参赛的学生根据决赛项目和要求进行预赛,通过说课、模拟授课和现场答辩,在 2012 级、 2013 级根据总体得分情况,选出 5 名优胜者,代表本学院参加决赛。各学院在预赛期间, 须将预赛方案、 参赛学生报名情况、 参赛学生比例,以及预赛照片、 预赛总结报告送交各学院团委学生会就业部存档。2、决赛: 由两大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就业部承办。本竞赛包括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授课、现场答辩四大内容,总分为一百分;分为上半场及下半场, 10 名选手通过抽签随机分为 A、B

5、 两组。(1)教学设计:选手根据比赛前3 天抽取的题目 (题目为相关教师出具的所学专业现行中学学科课本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进行 10 分钟的教学设计(要求选手提供详细的手写教案,至少准备四份),15 分。(2)说课:选手在模拟授课之前进行说课, 每位选手规定时间为 2 分钟, 15 分。(3)模拟授课:选手根据教案进行模拟授课 (需黑板板书、 PPT),每位选手规定时间为 10 分钟(自我介绍不计入授课时间), 55 分。(4)现场答辩:评委根据选手教学设计、 说课及模拟授课情况进行现场提问,每位选手规定时间为 3 分钟 ,15 分。活动流程第一阶段: 主持人开场, 介绍比赛评委与到场嘉宾,

6、简单介绍比赛流程与评分规则;第二阶段:比赛开始(1)选手按照编号依次准备上场, 进行说课和讲课, 第一位选手提前 10 分钟候场;后面每位选手准备时间到后,工作人员立即引导选手进行候场;(2)选手在竞赛教室进行说课和课堂教学,说课 2 分钟,课堂教学 8-10 分钟;(3)说课、授课与答辩分开计时,说课环节 1 分 30 秒时工作人员举黄牌提醒, 2 分钟时举红牌提示;授课环节 8 分钟时工作人员举黄牌提醒, 10 分钟时举红牌提醒;现场答辩 2 分钟时工作人员举黄牌提醒, 3 分钟时举红牌提醒。所有环节超时均进行相应扣分,每超时 10 秒扣 1 分,不足 10 秒按 10 秒计算。每 5 位

7、选手讲课结束后,统分人员收齐评分表进行统分;(4)所有选手讲课结束后,请评委老师进行点评;(5)评委点评之后,主持人公布分数;(6)举行颁奖典礼,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和个人单项奖的选手依次上台领奖;(7)请嘉宾、评委老师及所有选手上台合影留念;第三阶段:比赛结束(1)工作人员清洁场地,并进行工作总结;(2)利用新闻、展板等进行活动后期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九、奖项设置根据总体得分情况,设置一等奖2 名、二等奖3 名、三等奖5名;特别奖项:最佳 PPT制作奖、最佳创新奖、最佳板书奖、最具个人风格奖各 1 名。十、前期准备1、嘉宾评委邀请评委由化学化工学院邀请的2 名老师及生命科学学院邀请的

8、2名老师共 4 名老师组成。(每个学院邀请的评委中最好有一名中学教师)2、赛场准备(1)提前借好适宜活动举行的足够大的教室,于比赛前一天相关工作人员确定并核对比赛所需场地;(2)活动前调试好多媒体设备,确保多媒体可以正常使用;(3)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物品, 进行场地布置, 于活动开始一小时前场地布置完毕。(4)提前 2 周开始主持人的训练3、活动准备(1)前期宣传:利用选手风采展、横幅、海报、网络、书面通知等方式对本次比赛的时间、内容、具体要求等相关事宜进行宣传;(2)活动物品准备:准备整个比赛各环节所需物品:水、纸、笔、红黄牌、静字牌、工作牌、嘉宾评委牌、电脑(统分和选手备用)、选手教案、证

9、书、区域划分牌、选手号码牌、题库、托盘红布、打印资料(区位表、签到表、座位表)(3)组织赛前抽题抽签:由本活动的相关人员赛前3 天在李园活动室集中, 根据参赛选手人数准备好相应序号的一样大小的小纸条,待选手全部到齐之后开始抽签,确保抽题抽签的公平公正性。(4)比赛开始前准备:选手全部提前 40 分钟到场签到。工作人员确定选手到场并安排选手签到在指定位置就座,发放号码牌,告知号码牌要回收,并维持现场秩序;提前 15 分钟确认嘉宾,评委,主持人 ,礼仪,拍照人员到位;工作人员安排观众入座。注:两大学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具体分工情况待定。活动预算待定后期总结(一)收集比赛相关材料,存档并进行分析整理(

10、二)征集老师、选手、观众的意见(三)两个学院交流经验,写总结书(四)撰写稿件对活动成果进行宣传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学生会:张昊阳二零一肆年十一月西南大学首届“升华杯”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评分表(百分制)项目考核要点1234 号号号号教学目标说 教材分析(7 分)课教法、教学15分析(4 分)分教学过程分析(4 分)教学设计( 15 分)现场答辩( 15 分)模教学目标与拟内容(10 分)课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2、实现知识、 技能、情感等教学目标的整合,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3、以教材和学生实际为依据正确分析教学内容;4、正确说明教材的注意点;5、正确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1、说明所选教法的原因,实施步

11、骤和教学目的;2、说明所选学法的原因,步骤和期望到达的目标。1、围绕教学目标说明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有机结合;2、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分析以及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分析。1、目标设计清晰,内容分析符合新课标要求;2、学情分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3、教学过程设计主线描述清晰,重点突出,方法清晰适当,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与使用清晰无误,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4、延伸设计:课时分配科学、合理;辅导与答疑设置合理,练习、作业、讨论安排符合教学目标;5、文档规范,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6、设计创新:较好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1、思维逻辑:答辩思路清晰,答辩内

12、容有一定新意,办法与措施可行,符合现代教育理念;2、专业知识水平:熟悉所教授的学科知识,熟悉教材,具备开展中学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3、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见解令人信服,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得当。1、目标设置明确,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2、重点内容讲解明白,教学难点处理恰当,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调课堂交流互动,知识阐释正确。堂教学方法与教过程(15 分)学教师素养55(10 分)分教学效果与创新(10 分)板书设计(10 分)1、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处理教学内容以及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较好落实教学目标;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体现多元化学习方法;实现有效师生互动;2、教学整体安排合理,环节紧凑,层次清晰;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特色突出;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演示规范。教态自然亲切、仪表举止得体,注重目光交流,教学语言规范准确、生动简洁。1、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