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444478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一、 汽车零部件服务内容升级,产业协作加深汽车产业的高度专业化分工导致越来越多的零部件模块生产任务以发包的方式向上游转移,汽车整车的质量高低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好坏。因而,供应商的长期稳定供货对于整车企业至关重要,是持续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零部件供应商尤其是优秀企业产业地位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近年来,国内自主汽车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的数量激增,为零部件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但这些新兴车企起步相对较晚,研发制造等环节的核心技术基础薄弱,亟需成熟的配套供应商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同时,出于提高车型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的考虑,整车企业逐渐将零部件的

2、设计开发任务下沉到供应商处,即对零部件同步开发服务的需求增多。因此,供应商们相比以往需要在研发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并跟随行业发展及客户需求的变动不断转变和提升服务观念。除了同步开发服务的扩大,当下智能化、个性化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同样催生了更多数字化、多元化的高端配套服务需求,这将促使零部件供应商打破原有的单一合作关系,加深与软件、通信、互联网、交通等产业企业的交叉协作,充分高效利用外部技术成果完成零部件产品的跨越式迭代和服务内容的全面升级,共同塑造崭新的汽车生态体系。二、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随着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

3、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整车制造公司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与外部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配套供应关系,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模式,这大幅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国际较为成熟的汽车工业市场通常具备成熟的配套零部件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整合,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产业集中的特点,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日本,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能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2021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营业收入前5名分别是博世、电装、采埃孚、麦格纳、爱信精机。日

4、本企业在百强中数量最多为22家,其次是美国21家和德国18家,上榜的100家企业中有96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亿美元,24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0亿美元。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和升级实现了与整车同步、稳健发展态势。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围绕整车市场布局,近30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汽车工业崛起,凭借巨大的市场和成本优势,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规模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日韩三国均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之一,培育了一大批本土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欧美汽车整车厂商产能也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携同原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商共同在亚太地区投资建厂。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心。我国汽车零部件行

5、业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对整车厂商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配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汽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末,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总产值达到363万亿元。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

6、业收入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为2,69316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汽车制造业的比重达529%。整车和零部件比例接近1:1,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本土零部件厂商已经具备整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全面覆盖发动机、底盘(传动、制动、转向、悬架系统等)、车身及附件、电子系统和安全系统等组件。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的方式在较多关键零部件领域均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已经成功融入全球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中国有十

7、家企业入围百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以整车厂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上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汽

8、车整车生产所选择的引进消化吸收路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始终处在追赶整车制造能力的过程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从生产规模、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品牌效应等多方面与整车产业需求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实力亟待加强。(一)汽车整车厂零部件外购趋势明显汽车一般由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等组成,各系统又有多个零部件构成,汽车整车组装涉及的零部件种类众多,且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规格和类型也各不相同,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标准化的生产。汽车整车厂作为行业内的主导者,为提升其生产效率、盈利水平,同时降低其资金压力,逐步将各类零部件剥离出来,交由上游零部件厂商进行配套生产

9、。(二)汽车零部件行业分工明确,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特征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多层级分工特点,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主要按照零件、部件、系统总成的金字塔式架构,具体划分为一、二、三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具备参与整车厂联合研发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二、三级供应商一般专注于材料、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二、三级供应商竞争激烈,需要通过加大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等方式摆脱同质化竞争。随着整车制造商角色从大而全的一体化生产、装配模式逐步转变为专注整车项目研发设计,汽车零部件厂商角色逐步从单纯制造商延伸至与整车厂商联合开发,根据整车厂的要求开发生产。在专业化分工背景下,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汽车零部

10、件制造企业。(三)汽车零部件趋向于向轻量化发展1、节能减排使车身轻量化成为传统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各国纷纷出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法规。根据国家工信部规定,我国乘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标准将从2015年的69L/100km降到2020年的5L/100km,降幅高达275%;欧盟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取代自愿性的CO2减排协议,在欧盟范围内推行汽车燃料消耗量和CO2限值要求和标示制度;美国发布了轻型汽车燃料经济性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定,要求2025年美国轻型汽车的平均燃料经济性达到562mpg。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相关数据,燃油车的重量与耗油量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汽车质量每降低100kg

11、,每百公里可节省约06L燃油,减排800-900g的CO2,传统汽车车身轻量化是目前主要的节能减排方法之一,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推动轻量化技术进一步应用随着电动车的产销快速上升,续航里程目前仍然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相关数据,电动车的重量与耗电量呈正相关关系。除去动力电池能量和密度因素外,整车重量是影响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关键因素,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若降低10kg,续驶里程则可增加25km。因此,新形势下电动车的发展对轻量化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3、铝合金综合性价比突出,是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实现轻量化主要有使用轻量化材料、进行轻量化设计和

12、轻量化制造三个主要途径,从材料方面看,轻量化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和高强度钢等。从减重效果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呈现减重效果递增的态势;从成本方面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呈现成本递增的态势。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材料综合性价比要高于钢、镁、塑料和复合材料,无论应用技术还是运行安全性及循环再生利用都具有比较优势。据赛瑞研究的数据,2020年在轻量化材料市场中,铝合金占比为64%,是目前最主要的轻量化材料。三、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汽车零部件的上游为钢铁、塑料、橡胶以及电子元件等原材料,而汽车零部件行业位于汽车产业链中游。下游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市场,可以分为整

13、车配套市场以及售后维修市场两大领域。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包含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汽车电子、底盘系统、内外饰等,新能源汽车则不含发动机和变速箱,增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根据钜大锂电数据,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在新能源汽车成本中约占50%。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标杆,作为以整车装配企业为核心,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典型行业,汽车行业供应链的效率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全覆盖,产业制造优势显著,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配套基地,在全球具有显著竞争力。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

14、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根据中汽协数据,2010-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1186%,达到457万亿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五、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汽车零部件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汽车行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些年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对汽车零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工业

15、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六、 行业现状及市场规模(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具备不同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内外饰件、行驶系统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部分自主企业技术比较完善,同时依靠一定成本优势,走上之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件处于成长期,国内优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产品线和客户端的延伸,逐步进入全球配套体系。而汽车电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导入期。(二)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的差距正与发达国家逐步缩小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滞后,行业内零部件供应商普遍规模较小,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整体技术实力偏弱,中小规模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相对于国内而言,

16、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技术上领先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在技术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配套零部件行业的成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和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通过同步开发、模具设计与开发、工艺制程、规模化生产等能力的强化,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上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益于海外汽车品牌和零部件企业国内设厂,是国家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伴随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上涨,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并逐步走向海外。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