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师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444289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孔子拜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孔子拜师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孔子拜师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

2、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孔子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体会老子收徒

3、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预设 【孔子资料,孔子名言,拱手礼(提醒板书上的手掌)等课前准备】课前交流: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虚心学习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师:今天这堂课

4、,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非常伟大的人,他叫孔子【板书:孔子】孔子姓孔,名丘。他呀,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文里呀,也有有关孔子的资料,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孔子是什么样的?生汇报交流孔子的资料。师相机补充。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啊,我相信大家对孔子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视频,相信你会对孔子有更多一点的了解。(播放课件孔子的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师: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点什么?(生汇报)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至圣先师”还有一段拜师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时光隧道,穿越到2000多年前,一起来重温孔子拜师的情景。(板书拜师)一、板书课题,

5、就题质疑。齐读课题(孔子拜师)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问的么?生:为什么要拜师?(师评价:很会思考)(板书:为什么?拜)师:还有谁要问?生:孔子向谁拜师?(师评价:很有价值)(板书:向谁?)师:还有疑问吗?生:拜师有什么用?师:也就是为什么要拜?(要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重复。生:孔子到哪里拜师?师:(板书:去哪里?)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他是怎样去拜师的?(板书:怎样?)师评价:真是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一定能帮助我们在这节课上有很多的收获。因为这些答案都藏在我们的课文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时发现这些问题

6、的答案,在书上做上记号,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另外,要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读书要求)开始读吧!(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边读边划,这是一个很好学习习惯。师:那么好,现在呢,老师就来验收你们的学习成果了。 1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远近闻名 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老聃 毫无保留 传授 】谁能准确地把这些词语读出来。2送词入段,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同学们,谁能试着把上面的词语填入这段话中。同桌的两个孩子先尝试着互相说一说。好,我们请一个孩子给大家交流交流你们讨论的结果。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 )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 ),到千里之外的洛

7、阳拜老子(又名 )为师。一路上( ),( ),终于走到了洛阳。老子( )地把自己的知识( )给了孔子。 师总结:孩子们,我们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把它用恰当的语言串联起来,就能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神奇的学习方法,孩子们以后可以多去尝试。三、精读课文,品析人物。(一)拜师原因1师:孩子们,远近闻名这个词,课文是描写谁的呀?(孔子)是呀,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去洛阳拜师呢?很多小朋友都很疑惑,老师也想知道,谁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把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孔子在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

8、为师】。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师:渊博是什么意思?(知识丰富、很多)师:难道孔子的学问真的不够渊博吗?(不是)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师:给远近闻名换个词(有名,著名,很有名气)。通过课前的资料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孔子已是远近闻名?师:那时候孔子已经很有名气、很有学问了,但他还是要远赴洛阳拜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是学不完的,学无止境,谦虚好学的孔子)指导朗读:是呀,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却仍要远赴洛阳拜师,令人钦佩,我们一起把这种钦佩之情带进句子里,读我们除了强调远近闻名,还可以把哪个词读重些?(已经)再读(二)拜师

9、艰辛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答案藏在课文哪些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让我们跟着孔子一起走上他的拜师之路吧!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自由读)师:谁能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教师在课件上勾画,并放大)【课件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师:从这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的不容易)师:你从哪些字眼感受到路途的遥远?(千里、几个月、终于)相距上千里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指导朗读:你能通过强调那些字眼,来读出这种“远”? (几千里)你试试。师引导:是呀,这遥远的几千里啊

10、,在那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只能靠(学生接:一双腿),要徒步赶这么远的路,也无法带走更多的行李,只能带些(学生接:一些简单的行礼)。饿了,只能随便在野外(吃点东西,或者找点野果子,充充饥),累了,就只好随地(学生接:找个地方,或者靠着大树,歇歇脚,打个盹),像这样顶风吃饭在露天睡觉,用书中的一个词,就叫(学生接:风餐露宿)。不仅如此,为了赶路,这几千里的路程啊,还得不分白天黑夜的赶啊,这叫什么?(学生接:日夜兼程)。引导读:(第一遍).这一路走来,容易吗?(不容易)。来,我们一起读;(第二遍)这忍饥挨饿,日夜奔波的日子,艰辛吗?来,我们再读;(第三遍):终于,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夜

11、兼程,终于到了洛阳。这“终于”两个字,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学生接:不容易),我们一起再来读如此艰难,如此辛苦,对于早已经声名远扬的孔子来说,他放弃了吗?你能感受到孔子怎样的精神?(不畏艰难,做事执着)(板书:执着)(三)师生会面1.感受孔子的诚心求学师:终于历尽了艰辛,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孩子们,用“”波浪线把当时的情景勾画出来。【课件出示:在洛阳城外,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师:孔子见到的是一位怎样的长者?他为什么一见着就行礼?你能感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思考)师:见到先生

12、老聃,孔子几次行礼?(两次)师:两次行大礼,行礼用课题上的一个字,就叫(拜)师:孔子两次行礼,两次向老师叩拜时,都分别说了什么?第一拜:第一拜时,孔子说了什么?【课件出示: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为什么孔子用“您”,而不用“你”(教师在白板上写一个:你)。你能感受到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尊礼,守礼之人)(板书:尊礼)师升华:孔子孔圣人礼贤下士,尊礼,守礼,已经成为中国2000多年来,世人的典范。指导读:谁能发挥想象,把孔子彬彬有礼,有礼有节的形象,通过朗读和动作表达出来。(评价:嗯,这一读,这一拜,真有些韵味了)谁再来体会体会。(评价:哎呀,真是韵味十足啊)第二拜:

13、那么第二拜时,孔子又说了什么?师:【课件出示: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师:在确认老聃先生,也就是老子的身份后,孔子又是怎么称呼的。(老师)师:是呀,一个早已经声名远扬的老师,居然称别人老师,这是为什么?(他认为学无止境)(板书:学无止境)(在白板上圈出“学无止境”)师:什么叫学无止境?(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师:这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板书:虚心好学)指导读:带着我们的感受,一起来读读孔子说的话。(读第一遍)。谁能向刚才那个孩子那样,发挥想象,一边行礼。一边读。(读第二遍)学法指导:是呀,这一拜,二拜,

14、多诚心啊,他不仅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位“至圣先师”谦恭与虚心好学、学而不厌的高大形象。更让我们感叹作者精彩的描写。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才使得这位“天纵之圣”的形象跃然纸上。孩子们,在我们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运用。(副板书:语言、动作)2.感受老子的谦恭师:是呀,这样的圣贤之人,居然要拜师,这老师必定更是了不起。孩子们,把课文里对老子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课件出示: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师:孩子们,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子?(谦虚、有礼有节)师:哪些词告诉你的?(迎候)师:什么是迎候。(迎接、等候)。

15、师:多么谦和、知礼的老子呀!看来,孔子从几千里之外来拜师,不仅是钦佩这位老师渊博的学识,更是仰慕先生的什么?(高尚的品德与为人师表的高大形象)师:是呀,这一拜一迎,让我们目睹了两位圣人,谦恭尊礼的高大形象,更让感叹咱们中国不愧为礼仪之邦啊。师:孩子们,孔子拜师的一定在咱们心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回味无穷,让咱们再一次通过我们的朗读,来再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课件再次出示文字:在洛阳城外,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分角色表演,我们同桌两个先试一试。学生试着表演,师相机指导。请一组上台汇报。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洛阳城外。上前行礼,问道:学生表演。(四)师生教学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师:老子怎么教?(板书:毫无保留)师:孔子是怎么学的?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五)师升华是呀,孔子拜师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用一副对联来说那就是: “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真是流传千古啊!(板书:流传千古)师: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