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4434380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宁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建立笋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和思索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怎样适应新形势新改变,率领农村群众加紧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基层党组织必需着力处理的一个难题。多年来,我县溪源乡鲇坑村党支部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主动的探索,依靠丰富的笋竹资源,组建笋业合作组,搭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这种做法很好地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新形势,不但提升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更加好地发挥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推进的实效。一、关键做法、依靠笋竹产业基础,支部创办合作组,为农民发展经济提

2、供服务。鲇坑村是地处溪源乡以南公里的平原村,笋竹资源较为丰富,全村共有毛竹山亩,笋业年产值约万元。笋业方面的收入是鲇坑村农民收入的主要之一。多年来,鲇坑村党支部为化解笋产品“卖难”问题,提升笋竹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探索性地建立了笋业合作组。笋业合作组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以党员、村干部为关键,把专业大户、营销能人组织起来,齐心协力共闯市场,率领农户增收致富。合作组下设笋竹两用林培育、笋制品生产初加工、笋竹产品营销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和至户农户挂钩联络。笋业合作组主动为组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对部分生活困难的组员,采取预先垫付生产资金,产品销售后统一结算等形式给帮助。、发挥党支部的

3、关键作用,引导推进合作组发展。为提升笋业合作组的经营管理水平,鲇坑村党支部常常组织开展毛竹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班,邀请县、乡林业技术人员到村讲课、指导竹业生产,主动引进推广毛竹丰产新技术,提升了党员和群众的毛竹栽培管理水平。现在,全村有以上的农户很好地掌握了深翻垦覆、劈草施肥、注射毛竹丰产素等技术。对笋业合作组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村党支部尽可能给帮助处理,促进合作组的发展壮大。为推进笋业的发展,村党支部认真落实村集体毛竹山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将承包期从以前的年调整为现在的至年。同时,村党支部重视在合作组中开展培养发展党职员作,将名政治素质较高、经济意识较强、热心村里事务的年青人列为入党主动分子

4、,确定党员和其结对进行关键培养,努力将一批致富带头人培育成党员。、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率领农户闯市场。在笋业合作组的发展过程中,鲇坑村党支部注意吸纳党员干部参与合作组,激励党员干部率先学科技、建基地、搞加工、跑营销,并采取合作经营、组建互助组等形式,率领农户闯市场,带动群众发展笋竹业,努力将党员干部培育成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现在,该村的每位村班子组员均创办了含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或建立了笋竹基地;全村有名党员是合作组组员,占党员总数的。二、初步成效、推进了笋竹产业的发展。笋业合作组的组建,使鲇坑村长久以来只卖笋干统货的历史得以改变,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推进了笋竹业的发展。首先,毛竹山的

5、面积快速扩大。近几年来,该村每十二个月新植毛竹面积全部在亩以上,全村的毛竹山面积从原先的多亩扩大到现在的亩。其次,伸延了产业链。现在,全村有笋干切片机台套,年可加工笋干初级产品吨。笋产品初加工从无到有,数量由少到多,以前是开仓笋卖统货,现在一片笋经初加工,可分出八、九个等级。经初加工后的笋制品,每吨可增加效益元。、增强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笋业合作组的组建,改变了以往坐等客商上门收购笋干的被动局面,合作组组员跑江浙地域、湖南等地,拿回来了大量的订单,拓宽了笋干制品的销路。同时合作组组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和闯市场的本事也得到增强,逐步培育出部分营销大户、经济能人,现在她们做笋生意已不局限于本村、本乡这

6、个小圈圈内,开始尝试走出去,利用自己掌握的一技之长和已建立起的营销网络,到周围的均口、金溪、黄坊等乡镇收购鲜笋做笋干,甚至出县到泰宁、宁化、将乐、邵武和江西的黎川、广昌等地承包毛竹山或投资办厂搞加工。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溪源乡以的笋干是经鲇坑村笋业合作组组员加工销售出去的,年收购加工周围地域的笋制品达吨,销售笋干近吨,产值万元。鲇坑村已成为我县笋干制品经销的集散地之一。、带动了农民群众致富。对部分缺乏生产资金或是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农户,笋业合作组经过中短期承包她们的竹山、协调处理资金贷款问题、优先提供砍伐后的集体山场给困难户种植毛竹等方法,带动农户发展,增加了竹山效益。同时,经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

7、地推广笋竹丰产技术,搞笋产品初加工,拓展销售市场等方法,使笋产品逐步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笋干的收购价较以前上升了元斤。过去鲇坑村的毛竹山效益和其它村没有多大的差异,现在逢“大年”时鲇坑村每亩竹山仅笋产品这一块产值可达元左右,“小年”时也可达元左右,属全县竹山效益最好的村。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分别高出全乡、全县平均水平元和元。是全乡拥有经济专业大户最多、农民生活平均水平最好的村。、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经过组建笋业合作组,既增强了村班子组员的经济意识、闯市场的能力和率领群众致富的本事,又提升了村集体竹山的效益,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了办民办实事的经济实力。多年来,鲇坑

8、村增加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全乡最早铺设了部分小组水泥路,和东南电视网络实现了联网,今年又率先建成了集体性公墓。这些公益事业的建成,赢得了民心,增加了村民对村党支部的信任。另外,该村的社会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方面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主动参加和支持,全村展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面貌。三、几点启示鲇坑村党支部组建笋业合作组,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地联络起来,形成了闯市场的协力,促进了“一村一业”的发展壮大。尽管正处于探索、完善的过程中,但事实证实,它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形势,有着主动的意义,给了我们部分启示。、组建专业合作组找到了农村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结合

9、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但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而且担负着率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担。鲇坑村党支部主动创新工作方法方法,经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这一有效载体,既充足发挥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率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又注意培养吸收笋业合作组中思想和行动上表现优良的组员入党,壮大党员队伍。这是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既表现了以人为本、取信于民的执政理念,又展示出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组建专业合作组创新了农村工作机制。鲇坑村党支部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在优势产业上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

10、共沾、风险共担的机制,经过市场化的运作,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降低了生产、交易成本,降低了风险,从机制上确保了农民的增收。这种模式实质上就是农村经营机制的一个创新,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和产业化,使农民个体的市场主体地位朝着群体的市场主体地位转变,处理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初步建立起农民收入连续稳定增加的长期有效机制,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组建专业合作组加紧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方法之一。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步骤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并采取一定的机制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形成

11、闯市场的整体协力,无疑对处理目前农产品“卖难”问题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鲇坑村的笋业合作组的建立,将闯市场的个体农民变成了有分工、有合作的群体,它外联宽广的省内外市场,依据市场的需求来组织产品的供给,内联全村农户,依据拿回的订单来组织产品的生产,发挥了农业“龙头”的作用,使得农户生产不再盲目,增强了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更为可喜的是能够使农民分享到加工、销售步骤增值形成的利润,最大程度地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伴随专业合作组的发展壮大,以后还可采取“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加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组建专业合作组培育了一批农村致富能人。首先,经

12、过专业合作组把农村中部分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的人聚集起来,整合了农村的人才资源。其次,专业合作组经过构建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培训服务体系,能够立即向农民群众传授实用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她们闯市场、搞营销的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贮备了实用的优异人才,能够有效地处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组建专业合作组增强了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体精神。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部分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对修沟建渠、维护乡村道路等公益事业的事不热心、不参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而鲇坑村党支部在推行专业合作组的实践中,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凝聚协力闯市场的良好效果,促进了农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相互的信任,增强了群众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加上村党支部对笋业合作组建设的支持、关心,主动推进笋业合作组的发展,让群众感受到村党支部是真心在帮助她们发展致富,促进了她们对村党支部的信任,反过来,群众也乐于接收村党支部的号召,对村里的集体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心,深入增强了团体力量。作者为中共#县委书记在baidu搜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