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41716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品味语言,体会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极其重要性。、难点:品味语言,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年7月21日,我国6名高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最终获得6枚金牌,这是中国队自1986年以来第15次获得国际数学奥赛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但你们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发明中

2、没有一项是咱中国人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丁肇中教授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让我们从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问: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板书:为什么 怎样 意义)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放声朗读课文。三、品读课文1了解格物致知的具体含义师: “格物致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明确: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你是从哪一段找到的?请你读一读这段话.师: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格物致知”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通过实验获得知识.2.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师:为什么要格物致知?课文哪几段是讨论这个问题的?(3-5)请同

3、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5段生: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比较句子,品味语言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并不与不的区别(起强调作用)师:传统的中国教育是怎样格物致知的? 生: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固定的社会制度。师:作者这一看法是从哪里找材料来证明的?生:大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师解释:诚意就是诚实自己的意念,意念诚实了就能端正自己的内心,内心端正了就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品德有了提高就能整顿好自己的家庭,从而达到治理好国家,这样才能达到儒家的真正目的平天下。格

4、物致知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寻求新知识,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可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语言品味 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格物和致知。真正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没有领悟格物致知的真谛体现用词准确)师:作者还用了什么例子来证明呢?我们看看明朝哲学家他是怎样格物的。请一个同学读王阳明“格物”的语句。师:同学们,王先生格物的方法对吗?原因何在? 学生明确:“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师:王阳明是为大哲学家,他最能代表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他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明确:真理不是内心领悟的。 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

5、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可见传统的中国教育存在着弊病.师: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那对当今的中国学生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儿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打出屏幕让学生读一读句子, “大都”一词有什么作用?师:这段话中你还能找出作者用得很准确的词来吗?说说你的理解.(“往往”近 常常)分析后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语言准确严密,没有空子漏洞.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对我们中国学生的影响之深?(举作者个人的经验)师

6、:你能把这个例子概述一下吗? (抓住只要-就-结果-)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打出作者简介)归纳:这样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以为“用功”埋头读书就能应付一切,结果吃了不少苦,举这个例子有什么作用呢?更加深刻的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这个例子很典型很有说服力.3.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师:那应该怎样格物致知呢?课文哪几段是讨论这个问题的?(6-10段)指名一生读6-10段读后生回答(1).生: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师:可见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吗(

7、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最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就是在一整块木板上刻字后再进行印刷,后来毕升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才发明了可以拆卸的活字印刷。大家都知道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吧?就是利用放风筝来捕捉雷电,之后便有了避雷针的发明。爱迪生的电灯实验大家不陌生吧,之后钨丝就成了经久耐用的制灯材料。就连居里夫人的镭不也是在不断的实验中发现的吗?本文的作者丁肇中先生在物理上的重大发现也是在实验过程中得来的。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个物料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速度落地。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师:在实验过程和操作中有什么样的要

8、求呢? (2).生: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师: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证明?( 研究竹子的性质的例子 与王阳明格竹对比)(3).实验也不是随便进行的,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看屏幕, 特别重要的 有什么作用? 适当 品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生再读,体味感受这三句话(4).格物致知的意义教师:由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再加上这几点,我们中国学生做的并不

9、好,也就难怪我们中国的科学创造发明、科学研究的数量不及其他发达欧美国家了,可见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那今天丁教授对我们青少年谈格物致知精神有什么意义?齐读最后一段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少的师:作者归纳出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有哪两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这两点的顺序能否调换?有内在逻辑性(语言严密)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课,知道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丁教授要求我们青少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通过亲身实践而得到知识的?请给大家谈一下。 (生:我 经过实践后

10、,我才知道了冰的硬,水的软。可见实践精神的重要作用。 生:我原来不会修钟表,等我 翻阅了有关钟表运转的原理后,我又亲自把我的马蹄表拆开重新装了一遍,虽然表走得不准了,但是,我在这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可见,探索精神和实践的精神对我是多么地重要。)2.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呢?(学科学 重实践 不盲从)五、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丁教授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其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思维才是开阔的。(希望同学们重实验,勤动手,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享受到求知的快乐.)最后把丁教授的话送给同学们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六.作业: 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格物致知精神。板书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为什么 怎样 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