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下-第2课时1-镜面对称与练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416991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三下-第2课时1-镜面对称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岛版数学三下-第2课时1-镜面对称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岛版数学三下-第2课时1-镜面对称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岛版数学三下-第2课时1-镜面对称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岛版数学三下-第2课时1-镜面对称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三下-第2课时1-镜面对称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三下-第2课时1-镜面对称与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镜面对称与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7页 第12学时教学目的1.在小组活动时,通过观测、猜想、实验等活动,协助学生初步结识镜面对称的现象,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2通过动手操作、合伙讨论和游戏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积极地摸索数学知识,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发明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理解镜面对称的

2、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摸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镜子一面,反写的数字、文字、算式卡片,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钟面,课件。学生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 故事引入,引起思考教师引入:同窗们,可不得了,百兽之王老虎今天可遇到大麻烦了,瞧!多媒体出示故事分解图,学生小组为单位,以聪颖的狐狸为题来讲故事,看谁讲的最佳。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为什么老虎会被骗?预设一:由于水中的倒影。预设二:老虎看到了水中自己的倒影,跟自己一模同样,觉得是另一只

3、很厉害的老虎,因此被骗了。 教师提问:从图片中,你还看到了谁的倒影?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尚有狐狸的倒影,和树丛的倒影。我发现它们的倒影和它们都一模同样。教师提问: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的现象?预设:在镜子里。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设计意图】课伊始,趣即生。一段有趣的数学故事,调动了学生学习爱好,激发了摸索数学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提出“镜子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有趣而自然。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想一想:教师引导:你们想懂得镜子中有哪些数学吗?你们先想一想并提出你最想懂得的有关镜子中的数学问题?预设一:

4、镜子中有哪些数学问题?预设二:镜子中的成像与现实有什么特点?2猜一猜:教师引导:人们猜一猜,镜子中的成像会有什么特点呢?预设一:镜子中的成像与现实的现象是轴对称图形。预设二:镜子中的成像与实际现象是相反的。【课堂生成状况】在实际的教学时,第二个预设浮现了争执,有的学生觉得,“镜面成像与实际现象相反”,也有的学生精确的说出,“镜面成像中,前后不变,左右相反”并且边说,还边演示,特别的有趣。对于这种状况,我正好顺水推舟,将这个问题直接引到验证上去。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适时进行板书,教师引导:刚刚的问题只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要想检查猜想与否对的,还要通过验证(板书:验证),目前就让我们一起去验

5、证一下吧!3.试一试:运用手中的镜子,做下面的动作:(1) 向前走一步(2) 举起双手(3) 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小组同窗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活动提示】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发现:(1)镜子中的成像与实际图像有什么关系?()成像的动作与实际状况相比,有什么特点?三、报告交流,评价质疑教师引导:刚刚教师发现,人们运用镜子玩的特别快乐,通过自己动手验证(指着黑板上的:验证),你发现我们的猜想对吗?(学生会回答:有的对,有的不对。)教师继续引导:目前哪个小组的同窗乐意上来,将你们小组的发现边演、边说,简介给人们?预设一:镜子中成的像与实际动作是轴对称图形,与我们

6、的。预设二: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也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人也向后退一步;举起双手,镜子里的人也举起双手;放下双手,镜子里的人也放下双手。预设三:左手拿着一张纸,镜子里的人变右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人变左手拿着一支铅笔。预设四:镜面成像时,前后、上下不变,左右相反。四、抽象概括,总结提高教师总结:人们说的真好,自己动手将我们猜想进行了验证,我们发现(板书:发现),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教师板书:前后、上下不变;左右变)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 (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现象”)教师提问:你觉得镜

7、面对称和上节课学习的轴对称有什么区别?预设学生回答:镜面对称是有关一种面对称,而轴对称是有关一条线对称。(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即可)教师对措施进行总结:人们瞧呀!今天我们又一次用到了“猜想验证发现”(边说,便用手指着板书),这可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法宝,我们后来遇到了数学问题,也可以运用这个法宝解决。【设计意图】通过“猜想验证发现”等多种活动协助学生建立了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独立思考、小组合伙、多种措施验证镜面对称现象的判断猜想,让学生感知、理解、体验镜面对称现象,培养了学生敢于摸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请跟我做。【活动规定】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在

8、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边表演边对口令: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摸耳。生:我们右手摸摸耳。师:我右手拍拍脸。生:我们左手拍拍脸。师:我抬左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右脚踢踢腿。师:我抬右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左脚踢踢腿。师:我的左手侧平举。生:我们右手侧平举、【设计意图】运用活动,将今天的所学得以巩固。2.课本21页,第题:3课本练习:(1)上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还能找到类似的轴对称图形吗? 课件出示题目分析:此题重要考察学生对于镜面对称中左右变化特性的掌握。建议:学生自主思考,并报告

9、交流。教师要让学生说出选择的因素。5.提高练习:还原“镜中中文,镜中数字、镜中算式”。教师引导:镜子在右边,实际的图在左边,镜子中的象如右图所示,你能将中文和算式还原吗?同位研究,想措施还原图中的内容。班内交流还原的措施:最优方案:拿镜中中文、镜中数字,镜中算式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本来的中文、数字、算式。教师总结:两次镜像能把本来的物体还原。总结回忆学习的内容教师引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镜面对称)通过“猜想验证发现”的数学措施,我们结识了镜面对称现象,并且发现,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在镜子成像时“上下、前后不变,左右相反”。 人们真了不起,镜面对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也可以运用镜

10、面对称结识我们的样子,此后就让镜面对称在学习中协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吧。请同窗们在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教师总结:数学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观看课件:桂林风光、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紧紧环绕本课的重点,通过变式练习、对比练习,做、写、说等多种练习形式,拓展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这样的练习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它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还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板书设计镜子中的数学镜

11、面对称现象猜想 验证 发现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完全相反 前后、上下不变 左右相反使用阐明(一)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结合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为了协助学生能较好的感知镜子成像的特性,我设计了玩游戏、照镜子等活动,让学生充足感知镜面对称的特性,从而结识到镜里的和镜外的东西是左右相反的,但大小、上下与前后的位置与实际状况是一致的。 此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摸索新知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摸索、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摸索意识。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数学措施的渗入,将“猜想验证发现”始终贯穿整个课堂,记得钱金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应解决好的几种关系中说过“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措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所有的学生均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测世界的眼睛,同步又有一种能用数学思考的头脑”。因此我也但愿我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学习数学的措施,解决问题的方略,这样才干让学生真正的学会了数学。(二)使用建议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镜子中对称现象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充足感受镜子的特点,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三) 需破解的问题如何把节奏打得更紧些,在实际教学中,尽量要让学生多说、多动、多做。在操作活动中体会。有关链接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室:镜子中的数学百度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