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绿色施工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441245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绿色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绿色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绿色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绿色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绿色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绿色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绿色施工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程绿色施工方案1、工程简述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绿色环保节能型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口号,我们将尚城国际工程作为绿色施工的试点工程,按照绿色施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通过施工总结经验,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建设节能型新社会做贡献。尚城国际工程建筑面积150867。33m2,由10栋单体建筑组成。绿色环保施工是装修过程中常被忽略的问题,大家往往认为选择了环保材料就能抵抗污染,其实却不然,只有深入关注到施工过程的中间控制环节,才可以有效地抑制和减少污染。根据以往文明施工的成功经验,参考类似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和绿色施工导则,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

2、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本工程将从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着手,进行绿色施工方案的编制,制订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统计制度,积极组织、动员全项目人员参与绿色施工的管理,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绿色工程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见图1)。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图1绿色施工总体框架2、绿色施工方案实施方法2。1组织管理2.1.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

3、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2.1。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具体实施。2。2规划管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2。3实施管理(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2.4评价管理(1)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2)成立

4、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2。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3、绿色施工采取的措施3。1环境保护3.1。1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要采取密目网苫盖运输,禁止污染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

5、,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冲车处,旁侧设置集水井(或利用地下消防水池存水)。(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等措施,如果现场存土,则采取用防尘网覆盖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并不扩散到场区外.(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楼内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

6、用容器吊运.(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现场入口做混凝土硬化路面,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5)在场界四周做2m高实体围墙围挡,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采取每季度测量一次方法获取悬浮颗粒数据。3。1。2噪音与振动控制(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如

7、:打桩使用静压桩机而不使用锤击、回填土使用汽碾-蛙夯-振动夯的顺序考虑,尽量减少噪音等),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3.1.3光污染控制(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3.1.4水污染控制(1)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2)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3)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

8、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3。1.5土壤保护(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现场平面布置时,除使用占地以外,考虑现场绿化,种植速生草种,既美化环境,又减少土壤流失。(2)沉淀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环卫部门清运。(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现场设置回收站,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建设单位、园林、环保部门进行联系,在先前开发地区按照规划种植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3

9、.1.6建筑垃圾控制(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超过400吨.(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现场设置粉碎机,对可利用的建筑垃圾粉碎使用。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3.1。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2)施工过程中

10、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3.1。7材料污染控制(1)各种材料陆续进场后就要分类摆放在不同的房间,注意加强通风来加速污染物质的挥发、减轻有害物质的聚集和多种材料的聚合反应。(2)每天施工后把未用完的胶粘剂、油漆或其它化学合成材料密封放置,避免有害物质的滞留。另外还应注意及时清运装修垃圾。最好制定一份工程进度表,由公司设计人员、工程质检员、客户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督,并在竣工时请专业机构进行环境检测.3.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3。2

11、。1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3。2。2结构材料(1)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

12、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如钢筋网片等).(4)优化钢筋配料方案。钢筋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5)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3。2.3围护材料(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满足三步节能要求。(4)

13、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6)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3。2。4装饰装修材料(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

14、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3)防水卷材、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4)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3。2。5 周转材料(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使用钢框竹模、竹胶板进行施工。(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主体施工期间模板制成系统采用碗口式架体配合快拆器的

15、方法支模,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拆除。(5)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实体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3。3.1 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2)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优先选用节水龙头,节水马桶.并分别挂表进行使用计量,每月记录使用量,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4)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厨房洗菜水收集,现场淋浴水收集,基坑降水的收集,经过沉淀池流入地下室消防水池保存。可分别利用到冲厕、现场洒水、冲车、混凝土养护等。(5)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且在各专业分包进场时签订用水计划责任书,项目规定各专业分包的额定用水量,并分别计量管理,对用水指标的完成情况实行奖罚措施.(6)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