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441244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实施清洁柴油机行动,全面推进移动源排放控制。提高新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准,发布实施机动车国排放标准。加速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船舶以及高排放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逐步淘汰高油耗、高排放民航特种车辆与设备。2016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80万辆,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内黄标车。加快船舶和港口污染物减排,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主要港口90%的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港使用岸电,50%的集装箱、客滚和邮轮专业化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矿石码头堆场全面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实现煤炭、矿石封闭储存。加快油品质量升级,2017

2、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与国标准柴油相同硫含量的普通柴油;抓紧发布实施第六阶段汽、柴油国家(国)标准,2020年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并轨,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均统一使用相同标准的柴油。车用汽柴油应加入符合要求的清净剂。修订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原油成品油码头、原油成品油运输船舶和油罐车、气罐车等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加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和油品质量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促进畜禽养殖场粪便收

3、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秸秆、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加强分区分类管理,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并给予合理补偿。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到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率先实现东北黑土地大田生产地膜零增长。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增施有机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研究建立农药使用环境影响后评估制度,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立逐级监督落实机制,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秸秆禁烧。

4、一、 完善节能减排支持政策(一)完善价格收费政策加快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形成机制。督促各地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严格清理地方违规出台的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政策。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阶梯电价政策,促进节能降耗。研究完善天然气价格政策。完善居民阶梯电价(煤改电除外)制度,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气价(煤改气除外)、水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完善脱硫、脱硝、除尘和超低排放环保电价政策,加强运行监管,严肃查处不执行环保电价政策的行为。鼓励各地制定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研究扩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排污费征收范围。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推进开征环境保护税。落

5、实污水处理费政策,完善排污权交易价格体系。加大垃圾处理费收缴力度,提高收缴率。(二)完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能力建设和公益宣传。创新财政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节能环保服务采购,推行绿色采购,完善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清理取消不合理化石能源补贴。对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地区和企业予以奖励。落实支持节能减排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修订完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逐步扩大征收范围。继续落实资

6、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的企业进口自用节能减排技术装备且符合政策规定的,免征进口关税。(三)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给予多元化融资支持。健全市场化绿色信贷担保机制,对于使用绿色信贷的项目单位,可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支持。对银行机构实施绿色评级,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支持以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和节能项目收益权等为抵(质)押的绿色信贷。推进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研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支持

7、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鼓励绿色信贷资产、节能减排项目应收账款证券化。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二、 电力监控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和发展趋势电力监控产品处于从机械到数字,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从单纯监测到融合计量、通讯、管理、分析、过程控制等功能于一身的发展阶段。行业技术具有涵盖电力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电力监控技术水平已显著提升,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自主研发、设计,取得了显著进步。电力监控产品的生产制造已经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功能、性能不

8、断增强,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与国际知名厂商相比,国内产品技术和品质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电力监控技术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技术基础扎实,且凭借发达的工业制造与技术积累,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电力监控企业,产品可靠性、稳定性要优于国内。电力监控产品的技术发展与下游市场需求及应用领域发展紧密相关,未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以及新的需求趋势,电力监控产品将融合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产品也将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三、 电力监控行业发展概述电力监控产品是一种用于满足用户自身电力监测、控制与管理需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关键组件,旨在帮助用

9、户实现电力参数的测量与管理、电气故障的诊断和记录、设备运行的控制和保护。作为传统电工仪器仪表的升级替代产品,近年来电力监控产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软硬件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已被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对电网电参量的测量、计量、分析、诊断、控制、保护等功能。电力监控行业发展与我国电力行业、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密切相关。(一)电力行业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电网改造和智能电网建设等政策陆续出台,电工仪器仪表已成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中发展较快的子行业之一,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调的各个环节。因此,电力行业对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发展

10、影响颇深,其与我国电力消费及国家对电网投资建设规划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数据,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全社会电力消费量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41,934亿千瓦时增长至2021年的83,100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速为642%。全社会用电力消费总量的增长对电力设备的投资具备较强的带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智慧城市的不断推进,工业用电及居民用电均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该趋势也必将促使我国电力监控产品市场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二)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电网改造和智能电网建设等政策陆续出台,电工

11、仪器仪表已成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中发展较快的子行业之一,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调的各个环节。我国仪器仪表应用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按产品的服务和应用领域划分,可将仪器仪表制造业分为通用仪器仪表、专用仪器仪表和其他仪器仪表行业,其中通用仪器仪表行业可细分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供应用仪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仪表。(三)电力监控行业发展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不断追求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的用电环境,电力监控行业随之兴起并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12、,目前已成为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电力监控行业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电力用户端对电力监控产品的需求。例如,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建设等领域,其配电系统正在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电力监控产品在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电力监控行业随着电力用户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普及,相关产品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容量也将逐步增大。同样,目前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工作已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重视,高耗能的企业急需建立起有效的能源管理监控系统来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电能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用户端对有助于节能的电力监控系统需求较大。综上,

13、受益于新基建、节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监控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四、 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一)节能重点工程组织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余热暖民、绿色照明、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能量系统优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等节能重点工程,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形成3亿吨标准煤左右的节能能力,到202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二)主要大气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到2020年累计完成58亿千瓦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限期淘汰2000万千瓦落后产能和不

14、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机组。实施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平板玻璃、有色等重点行业全面达标排放治理工程。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改气和煤改电工程,扩大城市禁煤区范围,建设完善区域天然气输送管道、城市燃气管网、农村配套电网,加快建设天然气储气库、城市调峰站储气罐等基础工程,新增煤改气工程用气450亿立方米以上,替代燃煤锅炉189万蒸吨。实施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到2020年石化企业基本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三)主要水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加强城市、县城和其他建制镇生活污染减排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施城镇污水、工业园区废水、污泥处理设施建

15、设与提标改造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75%以上的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四)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组织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京津冀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理、互联网+资源循环、再生产品与再制造产品推广等专项行动,建设100个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50个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20个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量达到13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五、 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和

16、服务体系建设(一)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启动十三五节能减排科技战略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节能减排科技资源集成和统筹部署,继续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加快高超超临界发电、低品位余热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细颗粒物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汽车尾气净化、原油和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垃圾渗滤液处理、多污染协同处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高效热泵、半导体照明、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遴选一批节能减排协同效益突出、产业化前景好的先进技术,推广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二)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系统集成应用推进区域、城镇、园区、用能单位等系统用能和节能。选择具有示范作用、辐射效应的园区和城市,统筹整合钢铁、水泥、电力等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能资源和区域用能需求,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支持基于互联网的能源创新,推动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