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441202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卡业务专题研究手掌上的战争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银行卡业务专题研究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各银行手机银行竞争力分析 各银行手机银行竞争策略 手机银行技术应用研究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2010年8月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发布正文目录第一部分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5一、名词解释何为手机银行5二、国内手机银行发展概况6(一)手机银行在国外6(二)手机银行在中国7三、国内手机银行发展特点8(一)国内手机银行进入高速发展阶段8(二)国内手机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8(三)主要银行高度重视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8(四)手机银行未来几年盈利有限8第二部分 各银行手机银行竞争力分析10一、国内商业银行手机

2、银行竞争力对比10(一)开通便捷性10(二)界面体验11(三)功能完善程度及特色功能12(四)操作方便性14(五)客户服务15(六)资费及优惠政策16(七)页面访问速度及稳定性17(八)安全性18(九)3G版功能体验19(十)手机浏览器兼容性20(十一)总结21二、国内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竞争策略22(一)市场竞争策略22(二)价格策略23(三)营销策略23第三部分 手机银行技术应用研究24一、手机银行发展的壁垒24二、手机银行应用技术比较24(一)基于STK卡的手机银行25(二)基于SMS的银行应用25(三)USSD模式26(四)KJava和BREW模式26(五)WAP模式26三、基于BREW方

3、式和WAP方式的手机银行介绍27(一)BREW方式手机银行27(二)WAP方式手机银行27四、WAP技术的优缺点28(一)WAP技术的优点28(二)WAP技术的缺点28五、客户端模式是手机银行发展的新趋势30(一)客户端模式简介30(二)客户端模式相对于WAP模式的优势30六、小节31第四部分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32一、手机银行发展前景32(一)3G时代移动网络用户呈高速增长32(二)3G条件下手机银行功能极具竞争性32二、手机银行发展趋势33(一)由个人用户向企业用户拓展33(二)网上银行功能延伸至手机33(三)涵盖功能比手机支付更广34三、国内手机银行发展策略35(一)手机银行业务

4、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定位35(二)未来手机银行的市场竞争策略35银行卡业务研究月度专题产品说明38前言据统计,今年手机用户已突破7亿,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也突破1.5亿,手机银行业务经过5年的潜伏期后,迎来一个市场跃升时机,2008年前后,像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也陆续推出手机银行业务;2009年年中,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一些大行相继发力,纷纷投入巨资通过各种手段推动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如此,手机银行市场已经陡然变热。本期银行卡业务月度专题研究手掌上的战争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通过对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对手机银行发展前景及趋势的分析,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手机

5、银行行业状况的清晰认识;各银行手机银行测评更是为各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进行对比分析,为银行提供了横向对比。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银行卡业务部门、信用卡业务部门和电子银行业务部门的信息决策参考。第一部分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当手机把收音机、MP3、照相机、摄相机、电视机、PDA等各种功能集于一身,超出了最初作为单纯的通讯工具的定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同时也成为了银行业嫁接的目标,即银行业务与手机结合而成的“手机银行”。手机银行是移动通信集团与银行合作,联合向公众开放的一项金融服务新业务,目前提供涵盖查询、转账、速汇通、缴费、支付、银证转账、银证通、基金交易、外汇买

6、卖等功能的在线交易服务,其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便、覆盖面广、安全可靠等优点。无论对于通信业还是银行业,这种“贴身金融管家”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各种方式”、满足“各种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如今,手机银行业务在世界上已经拥有众多的拥护者和使用者。手机银行作为一种崭新的银行服务渠道,在网上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贴身、快捷、方便、时尚”的独特性,真正实现了“Whenever、Wherever(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银行业务的办理,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随着手机银行应用环境及客户市场的逐渐成熟,目前手机银行成为国

7、内银行竞相发力角逐的新兴热点市场。在市场格局尚未定型之前,主要银行已开始行动,激烈的竞争态势初现端倪。本章讨论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一、名词解释何为手机银行所谓“手机银行”就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将客户的手机连接至银行,实现通过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的服务系统。手机银行服务是移动通信网络上的一项电子商务。目前手机银行一般分为手机银行(wap)和手机银行(短信)。手机银行(WAP)是指依托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基于WAP技术,为手机客户提供的账户查询、转账、缴费付款、消费支付等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业务。现在许多银行在原有手机银行(WAP)基础上,基于WAP2.0技术,推出了手机银行(WAP

8、)3G版。手机银行(WAP)业务具有随身便捷、申请简便、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等特点。手机银行(短信)是指客户通过编辑发送特定格式短信到银行的特服号码,银行按照客户指令为客户办理相关业务,并将交易结果以短信方式通知客户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可为您提供查询、转账、汇款、捐款、消费、缴费、定制/取消余额变动提醒通知等功能。二、国内手机银行发展概况(一)手机银行在国外1、手机银行在韩国韩国手机银行业务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早在2002年12月,韩国已经有18家银行提供了手机银行服务,全年交易超过109万次,仅在2002年9月就有9万次交易发生。目前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每个月有超过30万

9、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该卡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在韩国有几万家的餐馆和商店拥有能从手机红外线装置读取信用卡信息的终端,使顾客避免了刷卡的麻烦。通过对韩国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分析可知,其关键在于韩国银行业对手机银行业务的高度重视。所有韩国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银行纷纷投资手机银行业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400万个在线银行账户。由于目前韩国拥有手机的人数比拥有电脑的人多,银行纷纷期盼手机用户投入手机银行的使用行列,这将为银行节省大量成本。2、手机银行在日本在日本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中,NTTDoCoMo不能不被提及。为了便于消费者识别和使用移动数据业务,NT

10、TDoCoMo把i-Mode官方网站的内容和应用进行了分类,其中手机银行业务被排在第二位,拥有较多网站的栏目。同时NTTData创建了数据中心,使得小型银行可以低成本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日本有一部分银行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办理所有业务,如现金转账等,但大多数银行对此类功能进行了限制,只允许手机银行用户进行余额查询。通过对日本手机银行业务的研究分析发现,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运营商利用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整合了终端厂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资源,联合银行从而提供了手机银行业务。3、手机银行在欧美手机银行服务一经推出就在银行信息电子化水平最高的欧美国家迅速“走红”。在瑞典,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拨号购买饮料,买票乘坐公

11、共汽车。由于使用方便且其安全程度高于传统的支付方式(不必向商家提供信用卡号码)。所以在瑞典、德国、奥地利和西班牙大受欢迎,该服务目前已推广到英国等国家。在美国,花旗银行与法国GemPlus公司、美国M1公司于1999年1月携手推出了手机银行,客户可以用GSM手机银行了解账户余额和支付信息,利用短信息服务向银行发送文本信息执行交易,客户还可以从花旗银行下载个人化菜单,阅读来自银行的通知和查询金融信息。这种服务方式更加贴近客户,客户可以方便地选择金融交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美国电信业巨头AT&T通过CingularWireless商业模式、联合四家银行,引入了手机银行业务,这也是美国最大的手机银行

12、业务。通过这项业务,AT&T的用户将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基本的银行业务,例如核算收支平衡、交易明细等,而且使用这些业务没有附加费用,完全是免费的,也使移动电话变成了一张信用卡。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手机银行的用户规模为110万人,2008年将达到460万人,比2007年增长318.2%;预计到2012年美国手机银行的用户规模将达到4090万人。美国手机银行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移动银行的需求刺激手机银行用户的持续增长。通过对欧美手机银行发展的分析可知,其规模化的手机用户基础,多年的发展历程与强大的信息化技术驱动着手机银行业务稳步前行。另外,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具有极高的手机普及率,也

13、使各银行与商家更希望发挥手机便携且多功能终端的特点。(二)手机银行在中国国内手机银行(WAP)业务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0-2004年是国内手机银行发展的萌芽阶段,出现了短信、STK技术为主的手机银行;2005-2008年是国内手机银行的探索阶段,出现了JAVA、WAP技术为主的多样化手机银行,甚至有基于蓝莓技术的手机银行;2009年手机银行进入加速发展阶段,WAP技术为主的手机银行功能日趋完善,成为主流,出现了基于3G网络的WAP手机银行。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发轫于2000年。以工商银行为首的几家银行几乎同时于2000年5月推出基于SIM卡的手机银行业务。但由于需要客户更换手机芯片卡、客户

14、开通业务的流程及手续较为复杂、业务成本高等原因,该项业务逐渐退出市场。2003-2004年期间,随着短信应用的普及,各家银行先后推出基于短信的手机银行业务,可提供查询、转账、汇款、捐款、缴费、消费支付等多项服务功能,逐步成为移动金融服务的主流。最近两三年,国内主要银行陆续推出WAP手机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有10家全国性银行推出了该业务,包括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浦发、兴业、招行、农行、中信、光大。国内手机银行(WAP)业务客户规模已超过2000万户,其中建行客户达到1300多万户,交行、浦发等银行客户规模相对较小,总计不超过300万。WAP手机银行已取代短信方式的手机银行业务,成为当前手机银行

15、业务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三、国内手机银行发展特点(一)国内手机银行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7年前后,国内通信业竞争加剧,各大通信运营商开始大幅降低手机上网资费,手机上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手机银行经过多年的技术储备及应用,产品已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部分银行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市场变化,投入大量资源开拓市场,积累多年的移动金融需求迅速得到释放,国内手机银行至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二)国内手机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整体竞争态势看,建行、工行为了巩固优势地位,加大对手机银行的宣传力度;交行异军突起,投入大量的资源开展全国范围的立体宣传;招商、兴业、浦发紧随其后,积极开拓细分市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随着各家银行对手机银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手机银行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三)主要银行高度重视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近两年来,以工行、建行、交行为代表的银行纷纷将手机银行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从各方面加大对手机银行的投入。多家银行对手机银行宣传的投入几乎占据其全年电子银行业务广告总投入的1/3。其中交行在电视、网络、手机、楼宇、报刊等媒体投放了大量的广告开展“e动交行”手机银行品牌宣传。工行、建行等行还制订了专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