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4395662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一法”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 何 鋆教,要有一个原则;学,要有一个方法。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如果能使学生学会一种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帮助。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问题需要人们去解决,然而有些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教会学生去解决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分支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多,学生要学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好记、好用,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迅速、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设想了一种方法,把它称为

2、“归一法”,这种方法好记、好用,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一、 为什么要提出一种方法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增多了,并且知道了数学学科有代数、几何,到了高中还有要求更高的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这么多的知识能学好吗?各种不同的分支,各种不同的问题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能行吗?如果一开始就提出学好数学只要学会一种方法就行了,并说明这种方法能解决很多各种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学好数学的自信性,所以提出一种方法是有好处的。二、 什么是“归一法”数学的实际问题很多,首先要把解决的问题归结到一种类型的问题。在具体解决问题中会接触到一些数字、变量和图形,解决问题还要

3、进行推理,还要有一种思路。“归一法”就是用较小的数字、较少的变量、较简单的图形,用合理的推理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学会了“归一法”,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就能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特别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三、“归一法”的规则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中,可以运用的“归一法”的具体规则如下:“宁小不大”、“宁少不多”、“宁同不异”、“宁直不间”、“宁简不繁”。说明:如果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出现了矛盾,以宁简不繁为主。四、“归一法”的特点1、顺口好记,且有开放性,规则部分,遇到具体的数学问题时,可以根据相对性原理自行添加,如:“宁正不负”、“宁加不减”、“宁单不复”、“宁清不混”等;2、掌握的技巧是学

4、会“转化”,如:把“大”转化为“小”,把“多”转化为“少”,把“异”转化为“同”等。3、便于检验找错,使学生学会迅速、合理、正确地解题。4、可运用于数学和其他学科,学生学会了“归一法”,对总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五、“归一法”的运用举例例1、 计算:解:原式= = = = =115说明:本题根据“宁小不大”的规则,利用数的分解和提取公因数的方法来解题,因而计算比较简单。例2、已知:ABC中M为 BC的中点,R为CA的延长线上的点,RPAM,交BC于P点,交AB于Q点。 R求证:PQ+PR=2MA 证明: RPAM A , Q M为BC的中点 BM=MC B P M C PR+PQ=2MA

5、说明:本题根据“宁同不异”的规则,把所有的比转化到同一条线段BC上,利用BP、PC,BC、BM、MC的关系得证。例3、已知:ABC中,B=45,COSA=,一条边(不是最长边)上的高为。求:BC的长 解:分析:过C点作CEAB,交AB于E COSA=,设AE=4m,则AC=5m 由勾股定理得CE=3m,得CEAE,AACE 由A+ACE=90,A90 即ABC是钝角三角形,AB最长。 解:(1)设:一条边上的高为BC上的高AD, 过C点作CEAB,交AB于E COSA=,设AE=4m,AC=5m 由勾股定理得CE=3m B=45,得EB=3m AB=7m,BC=m ADBC,B=45 AB=A

6、D=6,即7m=6,m=BC=m=解(2)设一条边上的高为AC上的高BD过B点作CDAB,交AB于D,COSA=,设AE=4m,AC=5m由勾股定理得CE=3m,B=45,得EB=3m AB=7m,BC=m CEAB,BDAD, A公用rtAECrtADB 得,则 BD= A BD=,=,m= E BC=m= B D C 说明:本题根据“宁少不多”的规则,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来求出结果的。例4、已知:如图,AB为O的直径,过A、B分别作AD和BE二弦交于C点。求证:ACAD+BCBE=AB2证法1分析:如果连接AE、BD,再过C点作CFAB,垂足为F点,此时,AB分为两条线段。把AB2写成A

7、B(AF+FB),得ABAF+ABFB,这样,在形式上与结论的左边相同,再用化乘积为比例,由比例找三角形和证明三角形相似,即可得证。证明:连接AE和BD,过C作AB的垂线CF交AB于F(如图)AB是O的直径 EADBD D 又DAB为公共角 CRtAFCRtADB A O F B ACAD=ABAF 同理RtBCFRtBAE BCBE=ABBF + 得ACAD+BCBE=ABAF+ABBF=AB2说明:本题的证法根据“宁同不异”的规则,利用形式相同来证明的。证法2分析:如果连接AE和BD,利用AB分别和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关系,找出AB和有关线段的关系,可以得证。证明:连接AE和BD AB是O的直

8、径 E=D=90由勾股定理得 E D同理可得 A O B 由+ 得 说明:本题的证法根据“宁少不多”的规则,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分别找出AB与有关线段的关系来证明的。例5、已知:ABC中,AB=15,BC=14,AC=13,ADBC,垂足为D。求:AD的长解:设BD=x,则DC=14-x,由ADBC,得ADB、ADC均为Rt.由勾股定理得 A152-x2=132-(14-x)2,即 225-x2=169-196+28x-x228x=252x=9 B D C 说明:本题如果用“宁直不间”的规则来做就比较繁,但是用间接设未知数和“归一法”的原理产生了矛盾,此时,就以“宁间不繁”为主。例6、解方程:解

9、:由原方程可得:设:,(1) 若,则可得;(2) 若,则可得由(1)、(2)可得;或,经检验,均为原方程的解。说明:本题利用,找到“同”,再利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根据“宁同不异”的规则得解的。另外,本题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讨论,不能遗漏的情况。例7、已知;一个窗框如图,它的上方为一个半圆,下方为一个长方形,若窗框的周长为分米,半圆的半径为分米,窗框的面积为平方分米,(1) 试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 (2) 当的值为多少时,有极大值 解:(1)设:,则半圆弧长为, , 则可得 (2)由当时,。即当时,有极大值平方分米。说明:本题根据所有的线段都与有关,利用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中的配方法,根据“宁同不异”的规则得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