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矿山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5.48KB
约23页
文档ID:474368889
矿山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1页
1/23

EHS微社区矿山两个体系文件EHS微社区矿山矿山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版 次:B2018年04月05日发布 2018年04月29日实施EHS微社区矿山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矿山《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说明矿山《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通则》和《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结合本公司矿山 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度中规定了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内容、标准等, 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和执行本制度由EHS微社区矿山矿山管理办公室制定和解释于2018年4月5 日发布,2018年4月29日实施总经理:2018年 4 月 4 日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14职责要求 24.1职责 24.2基本要求 25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 35.1职业病隐患分类 35.2职业病隐患分级 46工作程序和内容 56.1职业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 56.2 职业病隐患排查. 66.3职业病隐患治理 66.4职业病隐患验收 86.5职业病隐患治理台账. 87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87.1文件管理 87.2持续改进 8资料性附录 10附录A: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10附录B: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12附录C:现场隐患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16附录D:基础管理隐患排查台账 17为进一步发现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 隐患,加大职业病隐患治理,减少职业病的发病风险,改善作业环境,降低 职业病发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矿山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 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7 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8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总局令[2017]第90号)《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 3012-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4.1职责4.1.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保 证职业病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 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4.1.2公司分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 报告重大情况,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 告;4.1.3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工 作,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报相关部门组织治 理4.1.4车间主任、区队长、班组长、岗位工等其他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 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4.1.5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接到有可能发生职业病事故信息时,应 当及时向各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可能危及从业人 员健康和生命时,要及时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措施4.1.6公司各专业职能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内职业卫生检查及隐 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职业病隐患的原因分析和统计 上报工作4.1.7各车间和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 理工作全面负责,要保证隐患治理效果有效4.2基本要求4.2.1公司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职业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隐患排查清单》4.2.2公司每年组织对《隐患排查清单》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 好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4.2.3公司使用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现状评价、危害分级、风险识别 等方法系统排查职业病隐患4.2.4存在外委作业时,要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职业卫生管理协议, 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4.2.5公司每年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 归档案资料对于重大职业病隐患,公司及时向安丘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提交书面材料4.2.6对于一般职业病隐患,由公司各车间(部门X区队(矿区)、班 组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 人组织制定并实施职业病隐患治理方案4.2.7公司在职业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 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事故的 相关设施、设备,要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5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5.1职业病隐患分类5.1.1基础管理类隐患在职业卫生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职工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 缺陷,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2)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5)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6) 职业病危害申报;(7)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8) 职业健康监护;(9)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定期检测;(10) 职业病危害告知;(11) 职业卫生经费投入;(12) 外委作业管理。

5.1.2现场管理类隐患在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可能导致职工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缺 陷,包括以下内容:(1)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原因;(2)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维护缺失或无效;(4)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管理缺失或无效;(5) 应急救援设施和用品及其维护缺失或无效;(6)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缺失或不规范5.2职业病隐患分级5.2.1 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一般包括:(1)作业岗位粉尘(石灰石粉尘等X 一般化学物质(一氧化氮、二氧 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及以下的超 标原因;(2) 作业岗位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及以下的超标原因;(3) 附录B中未带“*”的基础管理类隐患;(4)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不全或管理不规范;(5)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全或不规范;(6) 现场应急设施和用品(担架、应急药箱等)配置不全或不规范;(7)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无效致使无法正常运行5.2.2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 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某种原因致使用人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 隐患。

一般包括:(1) 作业岗位粉尘(石灰石粉尘等X 一般化学物质(一氧化氮、二氧 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的超标原因;(2) 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极度危害的超标原因;(3)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超过10mSv但小于或等于20 mSv时;(4) 附录B中带“*”的基础管理类隐患;(5)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的;(6)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符合或者无效;(7) 应急救援设施不符合或者无效6工作程序和内容6.1职业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6.1.1公司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点的现场管控措施标准, 依据DB37/T 3012-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附录A表 A.2和附录C,编制公司《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6.1.2根据DB37/T3012-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附录A表A.1和附录B,编制公司《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6.2职业病隐患排查6.2.1排查类型隐患排查可以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 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具体可采用以下类型:(1) 日常管理各级各类人员应按照各自的职责结合生产活动进行经常 的职业病隐患排查,包含日常检查、专业检查、例行检查等;(2) 专项检查。

专门针对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 的职业病隐患排查,例如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检查、职业健 康监护检查、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查等;(3) 综合检查对照职业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的所有内容进行的全面检 查6.2.2排查周期公司根据排查方式确定隐患排查周期如下:(1) 班组长现场巡检或操作时要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巡检内容,实时对 职业病危害现场管理类隐患进行排查2) 区队长每周、车间管理每旬、公司每月对装置现场进行现场管理类 隐患排查3) 车间每季度、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6.3职业病隐患治理6.3.1 一般职业病隐患治理根据一般隐患排查的结果,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加强防护设施的维 护管理,保证其有效运行;作业场所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督促作业 工人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按照规定为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于暂时不能整改的一般职业病隐患,责任部门要按要求制定整改计划 限期整改整改计划内容包括:(1)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2) 整改措施;(3) 整改资金来源;(4) 整改负责人;(5) 整改期限;(6) 整改前采取的防范措施或预案6.3.2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1) 公司要针对重大隐患产生的原因,采取化学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 害因素等职业卫生工程治理措施;对易造成中毒的作业活动和场所强化应急 管理;劳动者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达到职业卫生 标准的要求;对噪声、高温等严重超标的作业岗位可采取减少作业时间来减 轻其健康危害;严格按照规定为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相关 健康损伤。

2) 公司职业病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职业病隐患,要组织技术人 员、专家及时分析并编制《重大职业病隐患评估报告》内容包括:①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②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③ 隐患的治理方案3) 重大职业病隐患现场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 事故发生4) 公司主要负责人要及时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方 案》,内容包括:①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 整改前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6.4职业病隐患验收职业病隐患治理完成后,公司要组织本单位技术、设备、安全、职业卫 生等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并编制验收报告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要 组织专家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对于验收合格的隐患治理项目,公司要制定相应的规程,并转入正常的 维护管理6.5职业病隐患治理台账公司经过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验收后应编制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现 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C,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 D7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7.1文件管理公司要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和治理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 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