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素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436387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职业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职业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职业素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策略与探讨摘 要: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第一要务,引起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我院学生职业素养现状,阐述了通过学生活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职业素养培育内容,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关键词:职业素养 学生活动 设计 高等职业教化是我国当前高等教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培育大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须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凹凸关系着将来职业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育高素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需求多种路径与载体,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化的培育,提升学生在将来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2、一、职业素养1、职业素养内涵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概念较为宽泛,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专业外,敬业与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在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养或者道德修养。2、职业素养分类职业素养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由麦克利兰的“素养冰山”模型可知,显性的职业素养只占职业素养的1/8,包含基本学问、基本技能等可检测和评价的外在表现;隐性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则包含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内在表现,而正是隐性职业素养确定、支撑显性职业素养。二、高职院

3、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内容1、思想素养1.1、政治素养。大力开展主题教化活动,加强学生志向信念教化和三观教化,使其爱党、爱国,对人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将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奋斗目标和信念。1.2、品德素养。即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素养和作为准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职业品德修养,通过习惯养成教化,对学生从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实施教化。1.3、职业志向。依据学生就业实际,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化,让学生提前感知、感悟、体验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行为准则等等。2、心理素养2.1、进取心。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和进取意识,树立人人能成才观念,激昂精神,充分发展自己的良好特性

4、,对今后职业生涯充溢期盼和酷爱。2.2、抗挫折实力。通过心理疏导、社会实践、团学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相识自己,培育学生担当意识和抗挫折实力。2.3、意志力。通过教化教学活动磨练学生的毅力和意志,使其逐步形成聚精会神、务实求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3、行为素养3.1、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大力推广素养教化活动,订正90后学生惯有的自我意识强、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想象,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3.2、敬业精神。本质上为奉献精神,通过校内文化熏陶渲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要在将来职业活动领域中工作和生活,必需树立主子翁责任感、事业心,培育仔细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看法,做一行爱一行,以正确的人生观

5、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3.3、责任心。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相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准守规范、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看法。4、社交素养4.1、交际实力。学生在入学前受高考、成长环境影响,在运用语言和书面交际方面受到制约,因此,有必要为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补课,使其具备肯定的交际学问和技巧。4.2、沟通实力。要让学生学会在各种状况下与各种人交往,学会察言观色,透过表象看本质,驾驭肯定的化解冲突、增进合作、融洽感情的学问和技巧,学会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4.3、组织协调实力。组织协调实力是指从工作任务动身,对资源进行安排、调控、激励、协调以实现工作

6、目标的实力。通过团学组织活动、社团活动、职业技能竞赛等熬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实力。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渐渐引起高度重视,探究建立多种培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肯定效果,尤其在职业技能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看法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缺失,职业素养边缘化随着高等教化大众化的普及,生源结构困难,录用方式的多样性,“90”后学生日益凸显的自我、独立、张扬以及多样化等性格特点,学生职业素养整体呈下滑趋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上课玩手机、实训发微博现象比比皆是;在生活中,为小事争吵、为

7、小挫折无病呻吟现象普遍存在;在活动中,创新有限、守旧有余,好猎奇、喜刺激,格调不高;在学生组织中,沟通不畅通、团队合作意识差,重心不能下移,工作高位徘徊;走上工作岗位后,缺少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只讲工资待遇,不图长远发展,“跳槽”频频出现。同时,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技能至上”、“实力越位”和片面追求“零距离上岗”的倾向,职业素养教化相对处于职业教化“边缘”的境地。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偏重显性职业素养,轻视隐性职业素养培育就目前状况而言,由于显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易于通过教学过程来提高、出成果,大部分教化资源用于学生的专业学问、专业技能培育上,当然这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对于

8、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看法等起关键性作用的隐性职业素养则相对忽视,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实力的培育。在2011年教化部关于推动高等职业教化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化科学发展的若干看法文件中明文要求高职院校增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力。3、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缺乏规范,体系不健全在针对提升隐性职业素养方面,学生教化工作与活动就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这方面却是“四面出击”,系统性不强,组织构架不明确,设计意图不明显,主要有三大缺失:一是无组织制度保障,无领导、层级设置,无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无人员保障,学生教化工作者本身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师生比例失调,再加之以重任,恐难以胜任;三是

9、缺乏提炼,高职院校学生教化活动攘括了主题教化、文娱、体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也包含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但没有设置为专项工作,与考核脱节,资源分散,无经费预算,活动主题不突出,目的不明确,特色不显明,形式守旧,内容单薄。香港城市高校内地及对外事务处(MEAO)协理副校长程星认为,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些步骤应当是环环相扣、逻辑紧密的,而不仅仅限于有远大目标,却缺乏操作性的空谈。四、通过学生活动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1、加强学生活动系统设计与优化,增加学生职业素养,是由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目标所确定的。高职院校的培育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10、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培育生产服务第一线须要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高职生面对就业市场,面对生产第一线,其校内文化活动就应具有显明的职业特色、灵敏的行业导向性。中国青年报在职业素养教化不是空中楼阁一文指出:“当前,普遍认为职业院校培育的人才是适应企业的需求,而许多企业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看法。因此,说培育职业素养是高职教化第一要务并不为过。”2、增加学生活动系统设计与优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对综合职业实力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一直紧密围绕学院办学理念、培育目标而进行设计,本身就融入了职业特征、

11、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志向、职业人文素养等诸多元素,学生作为组织者,能够熬炼组织协调实力、合作创新精神、社会交往实力;作为参加者,在打算、参加的过程中,能增加团队凝合力、锤炼职业技能、强化职业规范、竞争意识适应实力等。五、对策与建议1、建立分层分级的学生活动体系分层分级学生活动体系就是把全部的学生教化活动依据组织者的不同分为校、院、班三个层次,依据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分为三个级别,对全部的学生活动进行有效地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科学、持续的整体,有针对性的设计主题与形式内容,让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侧重地参加到活动中去,更大限度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提高活动质量,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1.1、细心

12、打造校级品牌活动,推动“校级品牌”建设加强学生教化活动合理化设计,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坚持“教化内容活动化,学生活动课程化”工作思路,注意三个结合,一是将活动与实力培育相结合,重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如青年科技节、辩论赛等;二是将活动与分层分类教化相结合,通过主题教化活动,以“三观”、“三酷爱”教化为宗旨,开展志向信念教化;组建青年志愿者先锋队,广泛开展“学雷锋、微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践行责随意识教化,提升学生思想素养;三是将活动内容与学生层次相结合,面对大一年级学生,主要开展思想教化、文娱体育以及素养教化活动,面对大二,主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服务、职业技能比武大赛等活动,面

13、对大三,主要开展企业文化教化、荣校爱校教化活动。1.2、坚持重心下移,推动“一院一品”和“一团一景”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原则,主动支持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专业,依据学生所处年级设计和开展活动,推动“一院一品”和“一团一景”建设,创建支持学生特性化发展的环境,形成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上下联动、评价多元的良好格局。2、着力建设四大阵地2.1、建设科技创新阵地坚持主题化设计,项目化运行,建立高校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以湖北省“挑战杯”、青年科技节为背景,以科技社团、科技爱好小组等学生团队为抓手,依据“创意酝酿申报立项评审作品”的步骤,落实“项目+团队+导师”工作模式,拓展创新教化阵地,

14、强化团员学生创新意识。2.2、建设社会实践阵地打造高校生社会实践中心和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工作平台,提高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校内部门沟通合作,接着加大与汉阳团区委、翠微街道办合作力度,共建渠道,深化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七彩课堂”等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推动共建式活力团委建设,与企业、社区、中职团组织共建,以项目带共建,以共建增活力,努力实现“五共五有”,提高学生行为素养和社交素养。2.3、建设素养教化活动阵地主动发挥校、院、班、宿舍四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的运行机制的优势和心理发展协会的作用,开展

15、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化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养;进一步加强素养拓展课程设计与探讨,通过集体备课、教研室活动,找准适合高职院校学开展生素养拓展课程的特色定位,加强对教研室老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实力,编制教材,打造校级精品课程,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实力。2.4、探究构建职业技能比武阵地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训三个结合,依据“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强化技能、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面对全院学生,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创新组织方式,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借力科技创新阵地,落实竞赛指导老师团队,依托科技社团、科技爱好小组,做好基础选拔工作;严格实施竞赛训练安排,完善

16、落实竞赛嘉奖机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3、建设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学生社团创新社团建设理念,构建学生社团分层分类管理机制,争取更多的活动资源和支持指导,强化精品社团建设力度,社团活动实行小型、多样的模式,设计微话题、实施微项目、开展微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感召力和覆盖面;搭建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学生社团与社会联系,主动为学生社团创建与社会联系机会,开拓社团与高校之间、社团与社会之间沟通渠道,拓宽社团活动的社会空间,努力实现社会需求、学校需求、学生自我需求三者统一;依据麦克斯公司对武汉船院2011届毕业生调差数据表明,参加科技、实践类社团对就业现状满足度要比参加其它社团平均高出7个百分点,所以要优化布局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实践类社团,对其进行分类指导,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化”功能,增加职业规划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