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安全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4363839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面安全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面安全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面安全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面安全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面安全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面安全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安全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面安全试题一、选择题(60题)1、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B ) A、温度升高; B、压力急剧升高; C、周围介质振动; D、发光发热。 2、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 B )原则。 A、整分合; B、封闭; C、反馈; D、动态相关性 3、(A )是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 A、安全生产法; B、矿山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安全生产方针。 4、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实施阶段主要是记录参演组织的( C )。 A、演练中的不足; B、演练效果; C、演练表现; D、装备情况。 5、不是燃烧三要素的是( D )。 A、可燃物; B、氧

2、化剂; C、点燃源; D、二氧化碳。 6、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人本原理规定在管理中必须把(C )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A、效益; B、安全; C、人; D、国家。 7、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B ) 日,使用单位应当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设备使用注册登记。 A、15; B、30; C、45; D、60。 8、常见对人体危害的金属及类金属毒物不包括:( C) A、铅; B、汞; C、铂; D、钡。 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 C)大类。 A、5; B、6; C、7; D、8。 10、下面不属于溶化焊的有( D) A、电弧焊

3、; B、电渣焊; C、等离子弧焊; D、接触焊。 11、在小型油箱、油桶、小型容器以及高处焊割作业等进行的动火作业属于(B ) A、一级动火审批;B、二级动火的审批;C、三级动火审批;D、四级动火审批。 12、多个安全标志牌在一起设置时,应按( C)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地排列。 A、提示、指令、警告、禁止; B、指令、提示、警告、禁止; C、警告、禁止、指令、提示; D、禁止、警告、指令、提示。 1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规定: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B )事故隐患,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A、一般; B、重大; C

4、、特别重大; D、严重。 14、安全色,就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 A)四种颜色。 A、红、蓝、黄、绿;B、红、蓝、黑、绿;C、红、青、黄、绿;D、白、蓝、黄、绿。 15、非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 C )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A、800; B、900; C、1000; D、1200。 16、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B)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1天。 17、重大危险

5、源定义中的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A )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A、500; B、600; C、700; D、800。 18、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C )。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 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锅炉爆炸; C、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D、化学爆炸、核爆炸、分解爆炸。 19、( A)是指安稳而无事故的事物,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 A、安全; B、危险; C、重大危险源; D、事故。 20、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爆炸危险性(B ) A、越小; B、越大;

6、 C、不变; D、不确定。 21、根据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我国尘肺分为( D)种。 A、10; B、11; C、12; D、13。 22、毒害品、腐蚀品火灾扑救不很困难,但是由于此类物品对人体都有一定危害。所以在扑救此类火灾时要特别注意对( A)的保护 A、人体; B、设备; C、机械; D、环境。 23、厂内车间、仓库、堆场、码头之间的主要交通道路为( B ) A、主干道; B、次干道; C、辅助道路; D、车间内外道。 24、机体组织对振动波的导性优劣顺序是:( B ) A、骨结缔组织、肌肉、软骨、腺组织和脑; B、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组织和脑; C、

7、骨结缔组织、软骨、腺组织、肌肉和脑;D、骨结缔组织、肌肉、腺组织、软骨和脑。 25、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 B)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有关部门报告; A、0.5; B、1; C、1.5; D、2。 2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戴明模型”为基础,称为PDCA模型。其正确的含义为(D )。 A、检查、计划、行动、改进; B、计划、检查、改进、行动; C、计划、检查、行动、改进; D、计划、行动、检查、改进。 27、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不包括:( D ) A、中暑; B、减压病; C、高原病; D、炭疽。 28、海因里希“安全金字塔”法则,重伤:轻伤:无伤害事故=( B)。

8、 A、1:19:200; B、1:29:300; C、1:39:400; D、1:49:500。 29、吊装物体绳索打结方式单帆索结、三角扣、单绕式双插结称之为( A) A、组合结; B、双重组合结; C、套连环结; D、抬缸结。 30、事故应急预案功能演练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 A )能力。 A、策划和响应; B、组织与协调; C、协作与分工; D、指挥与应对。 31、现场预案是在(B )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的。 A、综合预案; B、专项预案; C、应急预案; D、类似事故案例。 32、事故应急救援功能演练一般在( B )举行。 A、会议室内;

9、B、应急指挥中心;C、应急救援现场;D、以上地点都可以。 33、( B)是我国第一部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 A、安全生产法; B、矿山安全法; C、职业病防治法; D、劳动法。 34、固体二氧化碳灭火效果很好,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 A)的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降低燃烧区得温度,使燃烧停止。 A、-18; B、-20; C、-15; D、-25。 35、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每( A)将本行政区域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A、半年; B、年; C、季; D、月。 36、不属于安全检查表类型的是(B )。 A、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10、B、个人安全检查表;C、厂级安全检查表;D、车间用安全检查表37、低压触电事故远远多其主要原因是(B ) A、电压高; B、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C、电压低; D、使用随便。 3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自( A)起施行。 A、2008年2月1日;B、2008年12月22日;C、2007年12月22日;D、2007年2月1日。 39、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是( B) A、被人踩死; B、窒息; C、烧伤; D、中毒。 40、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 A)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A、高; B、低; C、等同于; D、以上都不正确。 41、从业人员超过( C)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

11、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00; B、200; C、300; D、400。 42、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包括调换工作岗位、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的有关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D )学时。 A、6; B、12; C、32; D、24。 43、指挥(A)、操作()、监护失误等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A、失误失误 ; B、正确 失误; C、失误 正确; D、正确 正确。44、缺乏安全(D)和安全操作()差,是引发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A、观念 规范 ; B、行为 技能; C、意识 行为; D、意识技能

12、。45、制造环节加工(D)差、偷工()、以次充好等都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A、行为 减料 ; B、程序 误时; C、材料 行为; D、质量减料。46、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 C),会导致(),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A、热 烧伤 ; B、能量 飞溅;C、热沸腾飞溅; D、能量 烧伤 47、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C)浓度可以起到()的作用。 A、氮气 灭火 ; B、氧气 生火; C、氧气灭火; D、氮气 生火。48、对于未按规定接受复审或复审不合格,或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A)年内违章操作纪录达()次以上的、或弄虚作假的特种作业人员将被发证单位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 A、23 ; B、3 4;

13、C、4 5; D、2 5。49、吊装方形物体一般采用(B )个吊点,吊点位置应选择在()的位置上。 A、三两边对称 ; B、四四边对称; C、五 两边对称; D、六 两边对称。50、危险物质指一种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D)、物理或()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A、化学 放射 ; B、化学易燃; C、化学 易爆; D、化学毒性。51、遇毒害品和腐蚀品容器设备或管道(A),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措施。 A、泄露堵漏 ; B、堵漏 泄露; C、泄露 抢救; D、堵漏 抢救。52、伤亡者善后处理的基本原则是(A)、不拖延,()、避免受伤者及伤亡者家属集结,要统一认识、统一标准,事故处理成员要团结一致做好工作。 A、迅速处理 分散处理 ; B、快速处理统一处理;C、及时处理 统一处理;D、不积极 不消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