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435168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梓镇阳光初中语文复习资料之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常见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侧面描写 (景物描写等) 7、景物描写的内容:颜色、形态、香气等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

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4、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规范答题基本原则: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2)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4)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三、基本题型及解答思路1、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

3、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文首句:总领下文;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埋下伏笔;为下文(中心)作辅垫;照应标题(开篇点题)文中句:前后照应,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开启下文;为下文作辅垫文末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卒章显志,揭示中心;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2、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看修辞、关键词、标点符号)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3、 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内容:(关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4、 标题的作用:(1) 先看标题的本义:(内容)词语的含义

4、,点明写作对象,概括全文内容;(2) 再思考深层含义:(结构)文章的线索;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人物)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 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5、 赏析句子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回答时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即作者是怎么写的,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1)关于怎么写,我们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写作手法、特殊句式等入手,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具体的句式 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写作手法、特殊句式等)”或“通过等词语(或短语)来写”(2)关于

5、写了什么内容,具体的句式可以是“写出了”(内容)。(3)关于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方面来考虑,具体的句式 是“表达了(或抒发了、赞扬了、揭露了等)主题(情感)”答题思路: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记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可从修辞、用词、描写手法、句式、内容情感、哲理等角度去思考)6、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7、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方法:(

6、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8、景物描写的作用:(1) 渲染气氛,(交代时令)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反衬)(2) 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3) 推的动故事情节发展。(4) 设置了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5) 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等。9、考查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第二人称与读者拉近距离,直抒胸臆,亲切自然。(有时第二人称也穿插出

7、现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是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10、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理解探究(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2) 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4)补充的语言要符号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必须用第一人称)11、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是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

8、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12、感悟拓展(开放性试题)启示应从原文中引;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特别注意是否人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都答出来。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一、在题目上设题1考察题目的含义:答题思路:先分析表层义,再分析深层义,分析深层义可从蕴含的情感、主题等角度考虑。2考察题目的作用:答题思路:主要从内容、结构、情感、主题上考虑。如内容一般起概括情节、烘托气氛、设置悬念等作用。结构:提供线索。主题、情感:揭示主旨,表达情感。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

9、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剖析: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将高潮误认为结局,把经过当结果的现象。3概括情节的变化 大体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的方框或横线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不给任何提示。答题思路:通读全文,分析结构,划分情节的发展阶段,筛选出文中关键词语或根据理解自己概括填空。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10、细节、正面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等)入手,抓住关键句(如抒情议论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正面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作业本53页蔷薇几度花第1题)2补写人物心理 思路:先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四、在记叙上设题:常考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倒叙的作用:用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插叙的作用

11、:交代什么内容,对主要情节和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情节曲折,结构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等。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为下文做某些交代。五、在词语上设题方法:该词的本义;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六、在段落上设题:(一)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重要段落的基本作用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二)答题格式: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1.文章或段落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

12、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2.文章或段落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3.文章或段落结尾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总结:分析记叙文中语句或段落的作用,要注意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结合文章主旨,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不能孤立的拿出句子段落来分析。七、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以小见大、借景抒情、铺垫映衬等。 (1)象征 作用: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

13、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2)对比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主人公(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 的主题。(3)衬托(正面、侧面烘托):以次要人或者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深化文章思想、表达强烈感情等。(4)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搭理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5)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更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6)设置悬念作用:引起读者注意,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7)以小见大 作用: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8)托物言志

14、 作用: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八、品味语言答题步骤和方法操作:(1)字词赏析可从字词的本义及其用法入手,根据句意及上下文推断它们在选文中的意思,弄清作者借用的是比喻义,还是派生义,然后具体解说作者如此谴字用词的高明之处。 (2)赏析辞格是语言赏析的重头戏。赏析时要具体阐明运用这种辞格的表达效果。比如,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突出了 ;运用拟人,赋予某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地突出了 ;运用排比增强气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运用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夸张句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3)从色彩搭配的角度赏析,首先要有

15、一双慧眼,去发现文章使用的色彩元素,可直接找表现颜色的形容词或带色彩的事物;第二要有一颗慧心,仔细揣摩和领会作者调配色彩的匠心;第三要有一双巧手,精当写出自己的心得。(4)从句式安排的角度赏析,如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一要熟悉现代汉语常用的句式,二要掌握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三要理解选择句式的意义和综合使用句式的表达效果。(5)散文语言具有抒情性,但情感的表达特点各有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委婉曲折;有的真挚热烈,有的深沉冷峻;有的激越豪放,有的婉约含蓄。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散文语言,不但要了解散文表达情感的各种方式,而且要用心谛听作者感情脉搏的律动,进而走进和触摸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感受形诸文字。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