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435166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对灾害和国际形势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作者:_单位:_邮码:_) 进入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从内外两方面加大了我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社会上出现了放松调控力度、避免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呼声,甚至出现“硬着陆”和“滞胀”的担忧。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明确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从各方面情况判断,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基本面: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虽大于以往,但其影响程度尚不能过高估计。在当前情况下,要继续坚持“双防”的基本政策取向,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

2、策,同时,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保持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分析 去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向全球市场蔓延,不仅直接影响美国经济,而且引发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动荡,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种种迹象表明,次贷危机的影响比原先估计的要严重。受到美国经济的拖累,全球经济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趋于回调。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减速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既要高度重视,也不能过高估计和过度反映。 第一,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但应对衰退的政策调控力度也在加大。去年下半年,次贷

3、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就已显现,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回落到0.6%,全年增速回落到2.2%,增幅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从近两个月的指标看,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仍在加大。一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并达到历史新高。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去年12月份失业率升至5%。为2005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二是消费增长明显放缓。个人实际消费增幅从去年3月份的3.7%下滑到6月份的1.4%和年底的0.5%左右。三是住宅投资持续下降。美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5%左右,去年住宅投资同比下降0.97%,第四季度下降1.18%,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减速的压力。四是金融服务业利润水平明显下降。金融服务业利润水平通常是其他行业的3

4、4倍,花旗、美林等金融巨头接连报出大幅亏损的信息,表明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加大。与此同时,美国应对衰退的政策力度也在加大。去年底,布什政府与房贷机构达成一项对部分次级房贷冻结利息5年的协议。今年1月份,美联储两次大幅降息75和50个基点,2月中旬,美国国会批准了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尽管从短期看,美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增长放缓,但要看到,美国应对经济衰退的调整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和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会发生作用。 第二,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但新兴国家强劲增势将缓和全球经济减速压力。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减速,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主要贸易对象国有直接的影响。据预测,西方七国集团因

5、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的证券亏损额可能会增加到4000亿美元,大大超过原先估计的10001500亿美元。美国消费市场大约占全球市场的37%,美国进口需求萎缩,使整个发达经济体外部需求下降。欧洲中央银行研究表明,美国内需每下降1%,欧洲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25%。美元大幅度贬值,使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变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短期化趋势明显,政策差异性扩大。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可能因全球经济增速趋缓而回调,从而减缓通胀压力,但粮食会依然紧缺,原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并可能发生新的振荡。受美国经济趋缓、金融市场动荡和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趋缓。世界银行今年初发表的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预

6、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3%,低于上年预测的2007年3.6%的增长率。但也要看到,东亚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增势依然强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全球经济的过度下滑。 第三,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大于以往,但也不能高估这种影响。过去5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繁荣期。这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外需空间是分不开的。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和“中国制造”产品远销世界,使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2002年以来,我国出口年均增长近30%,自2004年后,我国出口额已稳步上升至全球第三位。2002年。2004年,我国年均贸易顺差为300亿美

7、元左右。2005年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升至1775亿美元,2007年达到2622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9%、74%和48%。按可比价格计算,外贸顺差对我国GDP的拉动分别为2.5、2.2和2.7个百分点。对美贸易顺差一直是我国净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在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中,对美国的顺差比重高达81.3%,2007年依然占到62%。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已使我国无法置身于全球经济之外而独善其身,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但是,目前仍不能过高估计这种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国与新兴经济体联系的加强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完全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缓美国及全球经济减

8、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外需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有效扩大内需和平衡内外需关系的能力。 第四,美国和全球经济减速加大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但也会成为出口结构调整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减速,有可能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据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幅预期为10.5%左右。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增速0.51个百分点,再考虑到全球经济体减速的影响,外部输入性因素可能使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的回落,这将有利于我国偏快的经济降温。与此同时,外部输入的减速压力,也可能促使我国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促使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外需空间缩小,国际市场竞争加

9、剧,将促使我国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次贷危机导致全球包括资源在内的资产价格普遍下滑,为我国海外投资提供了较多的机会,我国可加大海外投资并购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新的外需空间,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二、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分析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传输和能源供应造成了较大影响和损失。但从总体上看,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影响程度将随季节变化和交通运输的恢复而明显减缓,不会改变全年经济的基本面,但造成的新的通货膨胀压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

10、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是短期的,对全年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不大。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煤电油运紧张,部分地区电网中断,使工业企业停产和建设项目停工。但这次灾害主要发生在12月份,正值全年假日最集中的时期,企业生产活动明显减少,建设项目施工恰逢“淡季”,造成的生产损失较为有限,随着季节转换和交通运输恢复,雨雪冰冻灾害的不利影响将明显减缓,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影响十分有限。与2003年“非典”影响比较,这次灾害持续时间较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人们的心理预期比较稳定,对经济的冲击不会很大。与此同时,灾后重建将直接拉动交通运输和能源供应的基本建设投资,一些地区为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并

11、扩大投资规模,反而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是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但不会影响全年农产品供需平衡。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2月23日,因低温冻害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绝收253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约占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的40%。但灾害影响是结构性的,在区域上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又主要集中在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四川5省,其受灾面积占受灾总面积的23:影响较大的品种主要是油菜、蔬菜、柑桔等作物,小麦主产区在北方,所受影响较小。从全年看,雨雪冰冻灾害对全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需影响是有限的。截至2月12日,农作物受灾面积只相当于2000年2006年的

12、全国平均受灾面积的14左右。随着春季来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明显减弱。与此同时,雨雪天气也缓解了南方大部分省区的旱情,对大部分作物的增产效应有可能超过减产损失。如果2008年不再发生超过正常年景的异常自然灾害,我国农产品供求总体仍将保持基本平衡格局。 三是雨雪冰冻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高农产品价格,使通货膨胀压力更趋加大。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交通受阻、成本上升等因素,将使受灾严重的南方地区大多数农产品价格比灾前有明显上升,北方地区农产品尤其是南方反季节供应的蔬菜和南方生产的水果价格有小幅上涨。由于南方农产品恢复需要一定周期,预计灾后农产品价格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的高位。生猪养殖受到较大影响,

13、猪肉价格可能延迟到秋季前后才能回落。总体上判断,这次雨雪冰冻灾害对今年一季度的价格水平会有较大推动。据测算,去年农产品涨价对今年一季度价格的翘尾影响为5.3个百分点(各月份分别为5.8、4.8和5.2个百分点),加上雨雪冰冻灾害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可能在7%左右。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处于高位,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所导致,生猪价格上涨幅度最大。这次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会进一步加大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对中低收入群众的生活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影响全年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分析 国内外双重影响因素,加大了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但对全年经济走势影响较大的依然是内

14、部结构性矛盾。当前,困扰我国经济运行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以及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等结构性失衡尚未根本缓解,同时,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仍应高度重视。 第一,投资增幅虽有回落,但仍然存在反弹和膨胀的压力。去年12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低于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的水平。但是,由于推动投资反弹的条件和环境没有改变,流动性过剩尚未根本缓解,加之正值政府换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冲动仍较强,面临投资反弹和经济过热的压力。去年112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7%,比去年18月加快10个百分点以上,表明后续投资仍

15、有较大扩张空间。特别是雨雪冰冻灾害后,一些地区会以弥补灾害损失为由采取扩张投资的做法。因此,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二,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仍未缓解,信贷扩张势头依然强劲。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末,M2和M1同比分别增长18.94%和20.72%,其中M2增幅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增长16.74%,增幅比上年末高0.64个百分点,多增2373亿元。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远远超出过去3年同期平均4700亿元的水平。考虑到去年12月份紧缩力度加大,贷款增速大幅下降等因素,按今年1月和去年12月平均增速计算,其增幅仍高达17.8%。如果将1月份外币贷款和人民币贷款合计,新增贷款更是高达9100亿元的水平,表明信贷扩张势头明显。 第三,外贸顺差增幅有可能回落,但全年外贸顺差仍会高于去年。今年1月份,我国出口增长26.7%,增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当月顺差195亿美元,比上月减少32亿美元。尽管美国经济趋缓使我国1月份对美国出口继续回落,但影响出口增速回落的因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加快和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全年来看,由于汇率因素,对欧元区的出口仍会有较大增长,如果东亚地区经济继续较快增长,我国出口仍会保持高位增速。因此,全年外贸顺差增幅虽可能下降,但顺差额仍可能扩大,预计2008年,我国外贸顺差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