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陈淑贤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4351183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陈淑贤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脏陈淑贤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脏陈淑贤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脏陈淑贤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脏陈淑贤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陈淑贤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 说课稿双山子初级中学陈淑贤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2)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3.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4.教学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三、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相结合2学法指导:阅读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四

3、、教学设计思路: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五、教学策略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根据学习目标所示

4、,设计5个问题(即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1.)心室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2

5、)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3、借助课件,化解难点。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l)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心脏是动力。2)学生在学习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

6、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难点。4、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案是“心脏内部有几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探究时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六、教学程序(一)用一个谜语引入本节课题。给同学们谜语,让大家猜:四个小房结构巧,拳头大小似红桃;日日夜夜送血忙,时时刻刻蹦蹦跳。几乎所

7、有的同学都能说出心脏,引出课题。(板书)(二)利用电脑出示了两张图片,真实生动地展现心脏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三)出现一个跳动的心脏图片,生动地展现心脏的搏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适时地提出问题:心脏是怎样泵出血液的?指导学生通过动画理解心脏的功能,引出心脏的功能,为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做铺垫。(四)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心脏功能的重要,我提出问题:心脏能博出多少的血呢?让学生计算心输出量,一分钟的,一天的,一年的,一个人活到70岁一生的血量,通过数据学生更深刻感受心脏功能的重要性。从而提出问题心脏为什么能够不停地搏动?(请学生思考:心脏的结构有

8、哪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引入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五)为了给后面的解剖猪的心脏奠定基础。利用动画和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形态。区别心脏的前后、左右,房间沟、室间沟及心脏的四个腔。(六)教师在实验前讲清解剖位置,并提出3个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解剖应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教师应注意利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同时出示心脏

9、结构图片,利用课件,辅助解决以上问题。(七)利用课件,结合实验探究的问题,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观察人体心脏解剖图,描述出心脏的结构。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血管知识的基础上,讲授心脏的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观看动画,理解瓣膜的作用。(八)利用图片复习巩固提问心脏各部分结构,及时作出适当的评价。(九)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如果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灌水,水会从哪儿流出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一些小组探究时,把水由动脉灌入,发现水怎么也进不去,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明白了动静脉的区分和瓣膜的作用,然后才由静脉将水注入,这

10、样不但完成了探究,也用亲身体验,真实地理解了知识。(十)各组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十一)利用图片讲述心脏的工作原理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要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着。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从来没有休息过,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出示心脏工作的示意图。提问:心脏是怎样工作的?正是心脏自主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才得以发挥泵的能力,不断地将血液泵至全身。那么,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进行循环流动的呢?下节课再来一起探讨。(十二)和学生一起,提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先有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明确指出:(1)心脏由心肌组成,围成四个腔,能产生有规律的收缩。(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能产生较

11、大的动力将血液泵至全身。(3)房室瓣和动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十三)完成课堂上练习七、板书设计二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置、形状和大小3、结构(实验)()组成:心肌()四个腔:上为两房:分左右下为两室:分左右关系:左右不相通,同侧上下相通()相连血管(房连静,室连动)()瓣膜:房室瓣,动脉瓣八、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个内容,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个主要知识内容上,通过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思考讨论)来完成。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只是引导点拨,才能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